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雙贏

2010-7-1 12:3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6月29日海協會與;鶗谥貞c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和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806種產品將零關稅。(據《新京報》) 
  這是繼2008年5月海峽兩岸啟動中斷近十年的兩會協商機制,全面推進雙向“三通(通信、通航和通商)以來,更為制度化和規范化的兩岸經濟安排。應該說,這是一場互惠的兩岸自由貿易協定。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兩岸ECFA協議的簽署并不能單純理解為一方對另一方輸送利好。
  ECFA協議之于臺灣,將直接推動臺灣經濟的增長。目前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兩岸經濟往來的高度緊密,大陸成為了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去年臺灣對大陸的出口總額達到837億美元,占臺灣全部出口的41.1%,僅對大陸石化產品的出口就達到78.8億美元,占對大陸出口總額的9.4%。此次大陸逐步降低并最終在兩年內分三步取消產自臺灣的539項產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所涉及的商品總額約達138.3億美元,約占臺灣出口大陸商品總額的16.1%;ㄆ煦y行臺灣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估計,對直接推動明年的臺灣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整個ECFA協議將為臺灣貢獻1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同時,大陸廉價商品的輸入將有助于降低臺灣的通脹壓力,降低臺灣居民的生活成本。
  除可以預估的直接經濟貢獻外,ECFA協議既有效推動了兩岸經濟貿易的自由化和經濟深度融合,又加快了臺灣經濟融入亞洲自由經濟圈,避免臺灣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下被邊緣化。
  ECFA之于大陸,既意味著大陸廉價商品新的拓展渠道,又有助于大陸經濟和產業機構調整。首先,當前歐債危機的沖擊,使英德法等歐盟國家迫于財政壓力退出凱恩斯計劃,或隱或顯地實現重商主義政策以爭奪外部需求促進經濟增長。這種重商主義政策的日益凸顯,正不同程度地演繹成針對中國制造的國際貿易保護。在國際貿易條件不斷惡化下,臺灣對原產于大陸的石化、機械、紡織和其他等四大類267項產品實施降稅,所涉商品總額約達28.6億美元,占大陸出口臺灣商品總額的10.5%。規模雖有限但也客觀上為大陸部分商品提供新的市場渠道。其次,對原產自臺灣的商品逐步實現零關稅,也將有助于緩解人民幣升值、勞動者工資上漲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部分壓力,提高中國制造的競爭優勢。
  無須諱言,臺灣出口大陸的產品多為中間件和半成品,降低甚至逐步取消關稅、逐步消除非關稅壁壘等,將有助于降低兩岸商品的貿易成本和臺灣出口大陸諸多商品的價格,從而一定程度上緩解大陸貿易部門受原材料、工資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壓力。
  另外,ECFA將促進兩岸人流、物流和商品流的快速融合和優勢互補,特別是兩岸在研發、金融等服務領域的相互擴大開放,客觀上有助于大陸產業結構的升級,并反推臺灣經濟和產業結構的升級。當前臺灣在應用技術等方面的國際競爭力相當明顯,臺灣創造的國際競爭優勢,在兩岸日益緊密的貿易自由化以及人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等的日益暢通下,將有助于助推大陸經濟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由此可見,兩岸簽署的ECFA協議,一旦獲得臺灣地區立法機構的通過并加以實施,將為兩岸經濟的進一步融合提供不斷完善的制度性框架,打開了兩岸基于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發展起來的制度性經濟合作序幕,這將有助于兩岸經濟的互利共贏,加快兩岸經濟融合的縱深度,并促進兩岸的和平繁榮和經濟政治互信。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