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提升引領嬗變 泉州加速由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轉變
2010-6-7 10: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月初的泉州港石湖作業區一派繁忙,幾天前剛剛從后渚作業區整合過來的集裝箱業務為這里增添了新的動能,以港口為龍頭的集疏運體系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洗牌。
前4個月,石湖貨物吞吐量達600多萬噸,并逐月創下新高。石湖的新面貌,正是泉州市轉變提升、嬗變崛起進程中的一個側面。1-5月,泉州市大部分經濟指標增幅明顯好于去年同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8.69億元,增長14.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83.15億元,增長29.4%。
這份業績的直接動力,來自泉州強烈的危機意識——面臨后金融危機時代用地、用水、用工、節能減排等多項要素的“倒逼”,“泉州別無選擇,只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來自泉州迫切的強市愿望——“泉州要拼智力、拼技術、拼管理、拼市場,加快從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轉變”。經受過一場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考,泉州已然意識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正成為不二選擇。面對“由經濟大市向經濟強市邁進”這一重大命題,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調查思考的基礎上,明確了“產業要由大到強、港口要由淺入深、城市要由散到聚”的解題思路。
產業由大到強。存量部分要調整提升,走內涵擴大再生產之路,堅定不移地用管理和技改兩個輪子驅動提升。增量部分要瞄準一批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綠色低碳的新項目,鼓勵傳統制造項目向山區轉移,騰出空間發展高端產業,提升整體產業結構水平。去年一年,泉州一舉實施了150個技改提升重點項目,項目數、總投資額、固定資產投資額均創歷年之最。去年底,光電企業、院校、機構三方攜手,催生了泉州首個技術創新聯盟。隨即,數字視聽、紡織機械等聯盟也一一浮現,并有望在3年內形成10家行業創新聯盟。泉州還將在三年內實施100個“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科技項目,重點服務1000家企業。今年,100個市級技術改造重點項目成為新引擎,推動泉州加速轉型升級。
港口由淺入深。富含潛力的泉州港內,肖厝作業區已連片開發,斗尾作業區項目林立,未來的發展重點,落在秀涂和石湖。如今的石湖作業區內,秀涂引橋已遙伸入海,“人工島”即將破海而出,內貿集裝箱匯集,中海、中遠等巨輪相繼靠港。秀涂疏港鐵路前期工作日前已得到鐵道部首肯。泉州臺商投資區乃至整個泉州港,正向著現代海灣型港口路線前行。
城市由散到聚。在新近獲批的《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年)》中,泉州城中心城區擴大至980平方公里,形成“一灣四區十二組團”的全新格局 。由此,泉州“環灣城市群”走向合縱連橫,化身為“環灣城市”。晉江、石獅出租車擬同城營運,環灣快速通道正在研究,軌道交通6條規劃已與總規接軌。由“散”到“聚”,提升的是都市化的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