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先行為承接轉移注入“新能源”
2010-6-15 11:1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金融被譽為現代經濟的核心,蕪湖作為皖江城市帶“雙核”之一,對金融支持的需求尤為迫切,同時也給本地金融體系建設、金融生態環境帶來了優化升級的新機遇。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蕪湖中心支行提請市人民政府批轉了《關于金融支持蕪湖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份意見包含哪些內容,有哪些突破,對蕪湖皖江示范區建設又將起到怎樣的作用?記者采訪了人行蕪湖中心支行的有關負責同志,對其進行解讀。
求突破 打造金融創新先行區
“17條意見,出發點是為了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對產業轉移的融資支持、扶優限劣、結構調整、產業集聚等作用。”人行有關負責同志表示,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既對蕪湖區域內金融機構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金融服務需求,也為金融業發展創造著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意見》中指出“各金融機構要從戰略高度早謀劃、早行動,梳理好現行政策措施,非法人金融機構要積極向上級匯報爭取政策傾斜,及時制定本單位支持示范區建設的金融服務規劃,著力從體制、機制上尋求突破口,共同把我市打造為金融創新的先行區、金融服務的示范區。”并提出“全市金融機構在示范區建設中的貸款年均增速要保持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速5個百分點以上”的具體目標。
細化到對金融機構加強自身建設、健全金融體系的方向上,主要包括進一步整合金融資源,突出金融支持重點;構建承接產業轉移金融服務情況保障機制和監測分析制度;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作用;加大外匯管理與服務等,不僅緊扣為示范區“量體裁衣”的主線,而且其中不乏“先行先試”意味的嘗試。如: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斷提升對新興產業集群金融支持的深度和廣度;加強征信系統建設,整合金融、工商、稅務、質監、公安、法院等部門的信息資源,在示范區實現信息共享;組織開展金融支持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工作,引導和督促各金融機構落實相關信貸政策;積極爭取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簡化辦事手續,提高外匯資金使用效率等。
調結構 信貸杠桿加速產業轉型
有選擇性地承接產業轉移,在承接中實現產業集聚,加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理念在金融支持示范區建設中得到充分體現。
《意見》中提出“各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信貸杠桿作用,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及產業政策,規避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項目,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信貸政策、風險可控的項目,要給予及時高效地融資服務。對利用綜合成本優勢承接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龍頭企業和大型企業,利用區位優勢承接的市場在外產業,利用資源優勢承接的精深加工產業,利用產業優勢承接的配套產業等優勢產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要適當降低信貸門檻,積極創造條件滿足企業差異化信貸需求。”
人行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說,《意見》在強調金融對產業轉移的支持時把握了兩大突破口:以產業園區為主體的載體建設和以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鏈建設,發揮信貸杠桿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意見》要求各金融機構要對產業轉移示范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中輻射拉動作用強的骨干企業加大信貸支持。比如:鼓勵金融機構采取銀團貸款模式,支持蕪湖鐵路“四快四擴一加強”等項目的資金需求;重點支持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擴區擴容建設;鼓勵金融機構為支撐工業園區升級換代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需求;要求各金融機構有所側重發揮自身優勢,加大對規劃中重點承接產業轉移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根據產業集群的特點,創新融資模式,不斷提高對電纜、電器設備、水泥設備、大型鑄鍛件、銅及銅加工等重點產業集群和水泥熟料、家用電器、苗木花卉基地、炒貨等基地金融支持的廣度和深度。
“我們希望能夠基于產業鏈體系的構建梳理出一套信貸投放體系模式。”人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記者注意到,《意見》中特別提出,各金融機構要積極發展產業鏈金融模式,為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提供高效的融資支持;進一步拓寬產業鏈企業互保、訂單、應收賬款等靈活有效的抵押擔保方式;對通訊、信息、倉儲、物流等基礎服務業要積極研發供應鏈金融模式,支持以蕪湖為核心的皖江現代物流產業帶發展;積極探索商標商譽權、版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支持動漫游戲、現代傳媒、數字創意等新興產業發展等。同時還提出,加大技術改造貸款發放力度,加快推進骨干企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進一步提高蕪湖自主創新能力。
顯創新 提升金融服務經濟能力
創新金融產品,改善金融服務對我市金融業是長期課題,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金融業振興在我市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性地位。
《意見》對金融機構在創新上提出了很多期待,如圍繞承接產業和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進一步提升為企業提供產業轉移和升級咨詢等綜合化金融服務的能力;對轉入企業在貸款、結算、理財等方面提供特色化的服務支持;加快推進出口信貸業務發展,為進出口企業提供高效服務;鼓勵開辟新融資途徑,積極探索林權抵押貸款、集體土地流轉貸款等新型農村金融產品;進一步推動債務融資工具的使用,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優化企業融資結構等。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中還關注了對區域內外金融機構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的處理,強調區域內金融機構在競爭中強化合作意識,發揮互補優勢,實行差異化競爭、特色化服務;加強與產業轉出地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掌握企業的融資動態,為轉入地企業加大信貸配套措施;對轉移企業在原屬地的資信評級結果和使用記錄(外部評級結果和記錄),金融機構給予參照和使用,并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依據原有的資信評級結果和信用記錄給予相應的信貸支持。“信息不暢,地域信息不能共享對銀行提升信貸服務質量和水平產生了極大阻礙,如果能夠在此方面作一些嘗試,可以說是對現有信貸模式的一大突破,有助于吸引企業來蕪湖落戶。”
人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市金融服務體系與江浙、沿海發達地區還有差距,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首要的是把發達地區先進的理念‘嫁接’過來。我們制定的《意見》中就借鑒了很多江浙、沿海發達地區的經驗,希望有效拓寬渠道,創新服務,切實加強和改進對承接產業轉移和自主創新的金融服務,在支持示范區建設的同時,使我市金融業大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