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創新引領“倍增之路”

2010-5-9 21:1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涵。以開采煤炭資源為主業的皖北煤電集團,通過實施戰略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的“三輪并驅”路徑,對這一轉變進行了生動詮釋。 
  今年一季度,皖北煤電集團依然“疾行如風”:實現營業收入47.81億元,同比增長20.5億元,利潤1.5億元,同比增加1.15億元。2003年至2009年,皖北煤電走出一條獨特的“倍增之路”:6年內集團銷售收入增長6倍,總資產增長4.5倍。高速發展的同時,皖北煤電不斷調整“突進步伐”:北進山西內蒙古、南渡淮河長江,上游“找”資源、下游“跑”物流,左手“挖”原煤、右手“精”加工……縱橫捭闔之間,一家地方性煤企已經悄然凸顯出在全國煤炭產業鏈上的“整合者”地位。
  戰略創新實現“三大跨越”
  4月22日,皖北煤電集團新購置的第4艘海運貨輪“華江9號”滿載4.5萬噸煤炭,按期抵達江蘇太倉華能電廠港口,標志著這艘載重量達5萬噸的海輪首航成功。目前,皖北煤電集團已經擁有4艘萬噸級海運貨輪,實現了近800萬噸/年的煤炭營銷量,并于去年底投巨資在江蘇江都市建設年吞吐量達到1000萬噸的港口物流園區。從生產到物流,從皖北到長三角,皖北煤電集團正在不斷施展“跨越發展”的產業抱負。
  整合上下游資源,做大企業,延伸煤炭產業鏈,做強企業,實現跨行業發展、跨區域發展、跨所有制發展的“三大跨越”,是皖北煤電集團推動戰略創新的核心“韜略”。集團董事長葛家德說,戰略是方向,只有通過戰略創新明確發展路徑,才能抓住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帶來的巨大機遇。
  在跨行業發展上,公司強力介入了煤炭物流和煤化工領域。在煤炭物流領域,2003年底,組建了皖煤運銷公司,2007年又創立了長江能源公司,構建起鐵運、海運、江運共同發展的營銷網絡,目前觸角已經延伸到18個省市區。在煤化工領域,2005年4月,皖北煤電出資4.36億元并購了我省最大煤化工企業——淮化集團,著力發展煤化工,搶占行業發展的制高點。
  在跨區域發展上,2004年,皖北煤電在全省煤炭行業率先“走出去”,經過5年多的開拓,皖北煤電所擁有的72億噸煤炭后備資源中,省外37萬噸的后備資源已經超過省內的35萬噸,有效打破了一直困擾集團發展的資源“瓶頸”。
  在快速擴張過程中,皖北煤電集團注重通過子公司的股權多元化,整合行業資本和社會資本,形成以國有資本為主導的跨所有制發展的格局,有效破解了國有資本“一股獨大”和融資難困局。
  “三大跨越”為皖北煤電培育了三大增長極:煤、煤化工、煤炭物流,在2009年的135億元銷售收入中,煤化工與煤炭物流兩大板塊所實現的銷售收入已經占據了近50%的份額。這讓皖北煤電對未來更有底氣:到2020年,皖北煤電將發展成為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企業航母”。
  管理創新拓展“三大通道”
  煤礦一個班組通常不到10人,但管好這10個人,卻是一個擁有4萬員工大型集團的發展支點。皖北煤電從小班組出發,制定大戰略——抓好班組建設,為每一位普通員工拓展成長與成才的“新通道”,既有利于保障安全生產,也激活了發展“源動力”。1997年建成投產的任樓煤礦是皖北煤電集團的主力礦井之一,方趙林是該礦通防部的一位班隊長,2009年,他因為在任樓礦各項學習任務考核中表現優秀被評為“學習之星”。任樓礦負責人表示,建設學習型班組是抓好班組建設的重要手段,每個員工每季度必須學習30個學時的安全生產、企業管理等各類知識,每個工作區和部門每周必須集中學習一次。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得任樓礦一直是皖北煤電重要的“人才搖籃”。
  通過班組建設,充分激發每一位員工的潛力與活力,讓皖北煤電可以在管理創新上再進一步,導入煤礦管理新模式,拓展煤礦效益全面提升的“新通道”。36歲的李偉在五溝煤礦4月份舉行的中層管理崗位競聘中再次脫穎而出。李偉原先只是普通員工,2008年五溝煤礦建成投產后即在全集團率先推行煤礦管理新模式,所有中層管理崗位全部競聘上崗,李偉在那次競聘中“勝出”,由普通員工晉升為中層管理人員。目前,五溝礦已經打造了一支平均年齡僅為30多歲的精干的管理隊伍,并按照“流程優化”原則大幅壓縮部門設置,全礦只有17個部門,而原先同等規模的礦井往往有50多個部門。這種管理新模式隨后在全集團逐步推開,3年來,皖北煤電生產礦井共精減機構90個,精減管理人員600名,精減分流富余人員7000名,內部運營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管理創新激發了普通員工的競爭意識和市場意識,讓員工隊伍整體表現出一種在市場中進取求勝的“狠勁”。皖北煤電集團高管層告訴記者,在參與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曾遇到諸多曲折,但正是員工隊伍身上的那種不服輸的勁頭幫助企業“笑到最后”。無形的“管理增值”效應堅定了皖北煤電實行以“集團管控”為主導,在全集團推進管理創新的決心。通過對集團與各業務板塊的功能進行重新定位,構建“集團—子分公司—生產經營單位”的清晰架構,皖北煤電在強化集團管控力度的同時,最大化地激發集團各大業務板塊的競爭意識與進取精神,加速向“千億皖北煤電”目標挺進。
  科技創新鍛造“三大優勢”
  建廠于1958年的淮化集團廠區看上去有些“老舊”,但是位于廠區中央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工業技術裝置高高聳立,頗引人注目。淮化集團董事長張俊告訴記者,這一技術填補了我國煤化工核心技術的空白,打破了國外對煤化工關鍵技術的壟斷局面,將發展全省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為打破企業規模小、資源不足的發展“瓶頸”,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延伸產業鏈,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這已經成為皖北煤電內部的共識。
  五溝煤礦員工王凱利是皖北煤電集團首屆合理化建議“金蘋果”獎獲得者,去年他提出的一項優化洗選煤工藝流程建議得到采納,為集團增收1000多萬元,他也因此獲得10萬元獎勵。 2009年,皖北煤電集團共征集普通員工技術改進與創新的合理化建議21000條,創經濟效益4000多萬元。在科技創新中走“群眾路線”,激發每一位員工創新潛能,為皖北煤電鍛造了堅實的“發展優勢”。
  在推動科技創新過程中,皖北煤電集團還注重與國內各方頂尖機構開展廣泛合作。淮化集團的合成油催化劑項目是與中科合成油公司合作建成;流化床甲醇制丙烯試驗裝置是與清華大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合作研發建設;1月份建設的千噸級合成氣制乙二醇試驗裝置由淮化集團與上海一家企業以及華東理工大學聯合建設。以開放心態推動科技創新,讓皖北煤電擁有了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伙伴等各方面創新要素的“聚合優勢”。
  內部激發創新潛能、外部聚合創新要素,鍛造了皖北煤電整合煤炭產業鏈的獨特“競爭優勢”。以目前正在著力推動產業化的煤制甲醇制丙烯項目為例,目前丙烯是以石油為原料生產的,據淮化集團負責人介紹,一旦實現以煤為原料來生產丙烯,就可以實現煤炭資源8~10倍的價值增值,是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的主導項目,這一基地依托淮化集團建設,未來將形成煤化工的六大產業鏈,到2020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0億元,從而確立皖北煤電在煤化工領域的“領跑”地位。
  致力推動科技創新,執著發展新型煤化工,在全新的發展軌道上,“千億皖北煤電”的目標正在漸行漸近。(胡旭、張國文)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