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蕪湖建成現代化濱江組團式大城市
2010-5-9 21:1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年初,國務院正式批準《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蕪湖被列為示范區核心城市之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蕪湖滿懷憧憬:再過5年、10年,我市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日前,市委、市政府出臺1號文件———《關于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1號文件),與《規劃》無縫對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藍圖:不斷提高蕪湖在皖江發展軸的首位度,努力建設產業高端、設施完善、生態和諧、社會文明的現代化濱江大城市。
1號文件無縫對接示范區規劃
蕪湖的現代化濱江大城市的夢想之旅,并不是空穴來風、遙不可及。《規劃》明確蕪湖是示范區“一軸雙核兩翼”產業布局的核心城市,強化沿江中心城市地位,未來建設成為現代化濱江組團式大城市。
踐行《規劃》,蕪湖重任在肩。加快城市化進程,擴大城市規模,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和水平,迫在眉睫,勢在必行。1號文件提出:到2015年蕪湖要實現以下目標:一是城市綜合承載力明顯提升。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18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實有人口超過170萬人,各縣城實有人口超過15萬人,城市化水平超過70%。二是城市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全市GDP超過2800億元,全社會R&D投入占GDP比重超過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40%。支柱產業創新升級,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布局合理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成為國內外先進的制造業基地、寧漢間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現代物流中心和創新型城市。三是城市區域輻射力更加強勁。蕪馬同城化發展步伐加快,與南京都市圈、武漢城市圈等的合作不斷深化,立足皖江、面向長三角、帶動周邊、輻射省外,在皖江城市帶的核心地位進一步鞏固,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到2020年,全市GDP超過6200億元,城市人口達到300萬人,城市化水平超過80%。
承接產業轉移 規劃引導先行
承接產業,規劃先行。1號文件提出,“強化規劃引導,形成有利于城市化的空間布局”,以遠景目標500萬人口規劃、設計、建設城市。修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出臺全市產業布局規劃,編制并實施“十二五”規劃綱要,完善各類專業專項規劃。同時,明確功能定位。堅持市域一體、統籌兼顧、組團發展。中心城區以中江大道為樞紐形成城中、城北、城南、城東、三山五大組團,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建成區域經濟文化中心。三個副中心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重要航道形成灣沚、繁陽、籍山三大組團,分別建成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城市未來新城區。
在促進區域規劃聯動上。以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為平臺,發揮核心和龍頭作用,主動與周邊城市進行規劃對接,推動區域經濟分工與合作。堅持區域間交通、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推進蕪馬同城化發展;通過蕪湖長江大橋及規劃中的過江通道實現對接江北路網,推動皖江兩岸聯動發展。
產業高端化與城市現代化并駕齊驅
《規劃》提出,強化蕪湖作為皖江開發開放龍頭的地位和重要節點城市的作用,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和自主創新能力;發揮“蕪湖核”作為沿江重要港口城市,交通體系完善、產業創新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高起點承擔承接發展汽車、新型材料、電子電器、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未來將蕪湖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現代物流中心和創新型城市。
擔當核心,蕪湖必須實現產業高端化與城市現代化并駕齊驅,兩者相輔相成。
1號文件提出要“壯大經濟總量,形成推動城市化的強大動力”,并出臺了具體措施,即:把自主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堅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進一步做強做大汽車及零部件、材料、電子電器三個支柱產業,加快培育節能環保、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一批戰略性產業。加快發展金融、現代物流、文化創意、服務外包、專業大市場等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力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同時,以產業發展帶動人口就業,以產業結構升級帶動城市人口結構優化,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打造產業集聚區,以政府推動為主導,以專業園區為載體,以產業鏈條為紐帶,加快產業集聚發展。合理布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產業集中區,推動經濟技術開發區“二次創業”,加快長江大橋綜合經濟開發區新區規劃建設,推進蕪湖高新區、蕪湖機械工業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堅持園區產業與服務設施共同規劃、同步建設,使各類園區既是經濟增長的主陣地,又是科學發展的美麗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