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鋼鐵流通業未來方向
2010-5-30 0:5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毋庸置疑,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帶來了影響,鋼鐵流通行業更是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難。步入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特殊經濟特征又將對國內鋼鐵流通領域帶來什么影響及變化?未來鋼鐵流通業究竟路在何方?事實上,在金融危機襲來時,中國鋼鐵業首當其沖,鋼鐵流通領域在危中覓機、模式轉型、業態升級等各方面均已取得顯著成效。
作為鋼鐵產業鏈上的重要環節——鋼鐵流通企業,目前已探索出幾類轉型模式,這或將代表了全國鋼鐵流通業的未來方向。
加快抱團整合步伐實現統購分銷
早在2005年我國便提出要加強鋼鐵業的整合力度。幾年來,國內大型鋼廠紛紛進入如火如荼的整合大潮中。然而,與之相關的鋼鐵流通領域“散小亂”的經營格局仍如死水一潭,無聞春風。
盡管早期亦有不少鋼貿企業試圖重組,但均以無果而終。其實我國鋼鐵流通業的集中度遠低于鋼鐵生產領域,加快實現鋼鐵流通業實質整合已是勢在必行。
2009年底,這一僵局被悄然打破。由溫州市金屬行業協會牽頭,歷經88次會議,真正優化整合了旗下71家鋼鐵流通會員企業,這一偉大壯舉無疑成為了全國鋼鐵流通行業加速整合的成功“樣本”。
而鋼鐵流通行業加速抱團整合的真正目的還在于走集中采購之路。因為這定將會大大提高其與上游鋼廠之間的定價權,從鋼廠博取批量低價的優勢,充分實現鋼材流通服務型企業的角色轉變,進而改變多年來鋼鐵流通商所做經濟貢獻與身處社會地位不相稱的局面。
這一點,不乏有人持懷疑態度,但溫州市金屬流通行業真的做到了。據記者實地追蹤了解,今年3月份,由71家溫州鋼鐵流通企業聯合出資2.8億元抱團組建的溫州市金屬投資有限公司在嘗試“統購分銷”新模式上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該公司成功與承德某特殊鋼有限公司簽訂了棒材購銷協議,記者在雙方簽署的《協議》中看到,乙方(溫州金投)訂購鋼材資源總量為3.6萬噸/年,每月均衡訂貨,月協議量為3000噸。
盡管這筆統購資源僅有三家需求會員企業分銷,但這一小小嘗試已為以后的大批量統購分銷做了成功試驗,為中國鋼貿企業未來創新發展開辟出一條新的翻身道路,值得業內效仿與學習。此外,還有北京金屬流通企業嘗試“團購”的現象均是這方面的極好例證。
異地投建市場復制上海鋼材銷售模式
近兩年,隨著上海鋼市的不斷成熟與飽和,更多的大型鋼鐵流通企業贏利空間面臨挑戰。紛紛把投資目標轉向外地,近及江浙、遠至天津、南往北海,試圖通過異地復制上海鋼材市場模式爭取贏利。
2009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把“物流園區工程”列入九項重點工程之一,并要求制定《物流園區專項規劃》。為抓住這一大好契機,以福建閩商為代表的大型鋼材貿易商率先走出上海,異地興建大型鋼材現貨及電子交易市場,復制申城市場運作模式。
據了解,僅僅在2009年,就有近80家新建鋼材市場落戶江蘇,其他地區也皆有開花。從最早的上海龍納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天津國際物流園區,到上海博源物資貿易有限公司與上海鑫獅商貿有限公司聯手北上,投資辦起南通最大的嘉信鋼材市場,再到上海勵寧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投建的浙江嘉興·杭州灣鋼材城,一度在業內拉開了外延熱潮。
去年上半年,繼上海恒鋼實業有限公司等鋼鐵貿易企業在湖州成功創立湖州中鋼鋼鐵交易中心之后,第一鋼市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又于北海市投建北部灣(國際)金屬加工配送中心,以及后來的常州市龍成鋼材城、蘇北“大豐上川鋼市”、寧波市北侖藍海中心、無錫市東方鋼材城等鋼市的逐一開建或開業,無不印證著當前鋼貿企業異地投建市場的熱情。
而上海鋼鐵流通企業之所以選擇異地投建市場,除了實現鋼材市場普及化,大范圍改善我國市場流通環境之外,更多的還是利益與政策的博弈。
投建鋼材市場(園區)必然需要極大的場地、資金,這便需要爭得更多的政府支持,贏得好的減稅、貸款及免息政策等。但隨著上海經濟與城市建設的繁榮發展,上海對民營企業投建項目的扶持政策已遠遠不如以前。而周邊地區包括江蘇、安徽、浙江等地,近些年為貫徹國家對部分省市經濟開發區給予的大力支持,通過財稅、金融等各方面優惠,有效地吸引了上海鋼貿投資者。
涉足房地產等領域嘗試多元化投資
此外,中國仍處于發展中國家,城市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步伐依然有很長路要走。這便催生了國內房地產行業的“暴利”現象。與2009年瘋狂的房價交相輝映的是全國各地層出不窮的“地王”,“地王”的頻頻出現更是讓國內資金富有的鋼鐵流通企業“不禁垂涎”。
尤其是近兩年來,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侵襲及鋼材期貨的推出,鋼價回歸市場,各品種鋼材價格信息進一步透明化,鋼鐵流通企業的盈利空間大幅萎縮,一度迫使鋼鐵流通企業展開多元化投資。
而他們首選的大多是涉足房產業,以博取超額利潤。尤其是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表現得更明顯。2007年,上海舜業鋼鐵集團聯手復興集團共同投資建設上海鋼鐵服務中心地產項目。該項目是主要以房地產為載體,以鋼鐵為背景的產業集群,會聚鋼鐵產業上、中、下游,集中了鋼鐵行業大、中、小型企業。在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時,它憑借“以集群整合行業,鍛造鋼鐵供應鏈”的優勢,一期樓盤毅然完成預售任務。5月19日,據本報記者實地了解,現今這里已聚集了800多家鋼貿企業,核心市場(誠通)內更是“座無虛席”。很明顯,“聚集行業群體的創新開發理念成為房地產業新興模式的成功典范”。該項目為此被上海市經委確定為“上海十六個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之一”。
當然,這種鋼鐵集群房產開發項目也有別于傳統的鋼市。它是一種“買斷制的行業集中式”經營模式,入駐企業除要求是涉鋼企業外,大多還需買下辦公樓。這一點,在上海恒鋼實業有限公司投建的湖州中鋼鋼鐵交易中心同樣得到體現。
事實上,除間接投資房地產業外,鋼貿企業也在化工、酒店、礦山等領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嘗試。譬如,五礦(上海)和浙江物產聯合收購常熟科弘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且均獲得很大的成功。
成立擔保投資公司追逐快速盈利模式
在鋼鐵產業鏈條中,鋼鐵流通行業是中國鋼鐵產品貿易和物流的主要承擔者。但融資服務鏈不完善和融資體系不健全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中小鋼鐵貿易企業普遍面臨的融資層面的問題。
為轉變這一被動局面,目前,鋼鐵流通企業除尋找或建立各種融資平臺外,大型鋼鐵流通企業開始涉足金融行業,自行組建擔保投資公司、典當、證券等。
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一鋼市市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銀廣企”擔保公司。目前在鋼鐵流通企業融資過程中,貨物質押是最為常見的擔保方式,中小鋼鐵流通企業貨物有限,不能重復質押,但資金需求量巨大,制約了其融資規模。
而此時“銀廣企”擔保公司的誕生,成為了鋼鐵流通企業未來信用擔保模式的核心融資新途徑。
2008年,銀監會發布《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使得小額貸款公司的運作走上了合法及可操作的層面。因此,小額貸款公司的運作不失為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種嘗試。在鋼貿融資的發展進程中,銀行遠程質押貨物監管系統等信息化技術的采用為方案的實施提供了關鍵支撐。
現代電子商務方式是現代物流理念和技術向鋼鐵領域滲透的必然產物,建立一個集信息交流、商談、訂貨、發貨、運輸、商檢、金融服務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平臺是鋼市發展的趨勢,而鋼貿融資模式也將通過電子商務系統的先進信息化技術得以創新。譬如,方圓1公里為現代鋼鐵產業經濟圈的上海大柏樹地區,擁有著數家大型鋼材市場,云集了超過4000家鋼貿商,年交易額已超過4500億元。未來不僅是鋼鐵產業集聚區,也將成為一大金融中心。未來鋼貿業定需要更為強勁的金融資本市場服務,對應收賬款融資、結構性貿易融資等金融產品需求越來越廣泛,金融服務業將得到集群發展,鋼貿融資放到系統的金融平臺上去演繹將成為發展的必然。
從簡單貿易到深層次服務的真正轉變
隨著工業分工進一步細化,客戶對鋼材的規格要求也越來越趨向多樣化和復雜化,傳統鋼貿經營模式已不能滿足,這就要求鋼貿企業加快向深層服務型企業轉變。針對目前鋼鐵貿易行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上海百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通過開發現代鋼鐵貿易物流體系,組建集鋼鐵加工、倉儲、配送等功能一體化的大型加工配送中心——上海萬匯物流有限公司,并形成區域配送規模,向上延伸,與鋼廠建立直接聯系,穩定貨源和大幅節省成本,獲得優價資源。
如此一來,還可以通過鋼材產品精加工、深加工、個性加工等二次加工,專業化配送等節約客戶成本和產品周轉時間,降低客戶原材料庫存跌價的風險。顯然,鋼鐵貿易產業深化和產業延伸,已成為在新形勢下鋼鐵貿易產業保持競爭力和領先優勢的轉型新趨勢。據本報記者調查,上海現有各類民營剪切加工中心或開板廠企業62家,其中多數是集加工、倉儲、貿易為一體。既是鋼材的倉儲地,也是鋼材的加工廠。如上海寶閩鋼鐵集團投建的共青加工中心、上海舜業鋼鐵集團的舜業鋼鐵加工公司等。還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埃圣瑪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日前在江蘇鹽城打造的占地300余畝的鋼材倉儲物流中心。
總之,從遠期看,鋼鐵流通企業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嵌入供應鏈,在鋼鐵業的上下游延伸服務、謀求發展,爭取在整個供應鏈中形成相當大的影響力和穩定地位。業內目前最為看好的是,通過深加工、精加工、個性化服務、技術解決方案、統籌物流配送,把服務延伸到供應鏈的末端,節約用戶生產成本,使用戶逐步向零庫存過渡,規避市場中的不確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