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政策到底會不會退出?
2010-5-3 22:1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中國今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既要防止經濟走向過熱,同時也需要防止經濟出現反復。
考慮到世界經濟復蘇好于預期,尤其是出于管理通脹預期的作用,所以要做好刺激性政策逐步淡出的預案。同時要把調結構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作為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實施的常規性政策,堅持漸進淡出的原則。
此外,還要堅持可控淡出的原則。“要把握好刺激性政策淡出的時機、節奏和力度,加強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李雪松說。上述政策建議已經上報決策層。
刺激政策仍不能輕言退出
盡管經濟增長強勁,但是宏觀經濟刺激政策目前仍不能輕言退出。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指出,環比來看,第二季度可能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高點。中國外生性經濟增長已經結束,需要轉向內生性的經濟增長。在此過程中,如果政府不出臺一定措施,很難從外生性增長順利走到內生性增長。“目前宏觀政策進入了進退維谷的膠著期。”魏鳳春表示,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引導經濟從外生性增長轉向內生性增長。
魏鳳春表示,影響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通脹狀況、房地產價格變動以及外貿走勢等。目前需要評估房地產政策調控對投資的影響。控制房價過快增長,對于消除資產價格泡沫有利,但是如果房地產投資大幅下降,進而影響其他相關產業的投資,則可能增加經濟下行的壓力。
退出時機考驗國家智慧
“雖然國際金融危機已經渡過了最壞的時期,但全球經濟復蘇的前景還有諸多的不確定性。在此種情形下,作為全球經濟復蘇的引領者,亞洲經濟尤其需要考慮刺激政策的退出時機。”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所長李向陽說,目前,各界對亞洲經濟的預期普遍持樂觀態度,然而,其潛在的風險更需嚴肅對待。“短期內,如何、何時退出龐大的刺激政策,將考驗各國領導者的智慧。”
李向陽表示,至少在2010年,亞洲經濟作為全球復蘇引領者的地位不會改變,它仍將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部分。只是憂慮也在加深——得益于“看得見的手”的經濟復蘇,一旦在刺激政策退出后,該進程能否持續還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