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2010-5-23 0: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余江:雙輪驅動 進位趕超 
  近年來,余江縣堅持把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突破口,奮力趕超,縣域經濟保持了強勁發展態勢。2008年縣財政收入增長84.5%,增幅列全省第二;2009年財政收入增長77.1%,增幅列全省第一。在謀求跨越發展、進位趕超的進程中,該縣重點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緊緊盯住項目,推進節能低碳經濟產業和涉銅產業發展,搭建產業承接平臺。2009年,共引進內資22.6億元,外資2600萬美元,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2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2個。目前,首期3平方公里的龍崗新區已基本建成,已與20家企業簽訂了近20億元的投資協議,預計年內將有10家企業建成投產,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億元,稅收超億元。二是立足揚優成勢,強力扶持壯大具有比較優勢的雕刻、眼鏡、循環經濟、微型元件四大特色產業。三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強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全力抓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和農村“衛生清潔”工程,認真實施民生工程,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四是提高干部素質,轉變干部作風,全面優化發展環境。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做到注重實績、突出一線,提拔重用了一批扎根基層、實績突出、默默奉獻的干部,激發了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贛縣:產業升級 協調發展
  近三年來,贛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出口總額翻了一番多,二產比例提高到57%,高出全省5.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在全省排名前移了9位。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該縣抓住了四個著力點:一是以鎢、稀土等資源導向型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在堅持綠色發展中整合控制資源,發展精深加工,全縣規模以上鎢和稀土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億元,有3家鎢和稀土企業跨入全省百強企業行列。二是以對接融入贛州特大城市建設為契機,投入1400萬元修編縣城相關規劃,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打好“世界客家搖籃·休閑養生福地”旅游品牌,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譽度。三是以建立健全工業化農業生產組織體系為著力點,加快臍橙、甜葉菊等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四是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創優縣域經濟發展環境。近年來,贛縣新制定出臺涉及產業發展、市場規范等方面的政策文件71個;開通了位于贛縣的贛州火車東站經廈門至日本大阪的國際集裝箱“鐵海聯運”;新增3家銀行和1家小額貸款公司,成立了城投公司、工業投資公司等融資平臺;建成了人力資源市場、紅金物流園、昌聯倉儲中心等120多個項目;建立了“一站式”審批綠色通道。
  豐城:創新發展 綠色崛起
  近年來,豐城持續實施“生態豐城、綠色崛起”戰略,全力推進創新豐城、低碳豐城、秀美豐城、森林豐城、和諧豐城建設,奠定了現代化城市發展框架。2009年,全市財政總收入20.87億元,增長23.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6億元,增長49.5%;GDP實現四年翻番,財政總收入實現三年翻番,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兩年翻番。
  在縣域經濟發展中,豐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經濟由高能耗向低能耗轉變,培育了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8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研發平臺1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打造“三大省級產業基地”,即廢舊金屬拆解熔煉加工基地、精品陶瓷產業基地、生物食品產業基地;發展生態經濟,打造了國內第一個獲得國家級授牌的富硒產業基地──“中國生態硒谷”,并把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與發展高產油茶產業結合起來,形成了富硒高產油茶特色產業板塊。豐城還發揮毗鄰南昌的區位交通優勢,著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現代金融產業、現代服務業,同時,把做實民生、培育潛力后勁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加速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點,持續將新增財力的73%以上用于民生工程建設。
  橫峰:三資并舉 后發趕超
  近兩年來,橫峰縣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后發趕超、跨越發展之路。2009年,全縣財政收入6.07億元,實現了兩年翻番;今年1至4月財政收入增長66.3%,增幅居全省第九。其主要做法是,堅持主抓項目建設,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做到“三資并舉”。
  一是向上爭取項目資金,2009年爭取項目資金額度比2008年翻了一番,比2007年翻了兩番;二是招商引資求實求好,2008年以來,引進投資億元以上大項目14個,其中,成功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1.8億元的和豐銅業二期年產10萬噸電解銅及其配套項目、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的中旺銅業二期年產5萬噸電解銅及其配套項目,預計投產達標后,產值將突破130億元,稅收達9億元;三是激活民資求廣求新,著力構建工業主導、民營主體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與此同時,橫峰工業園區規劃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和現代物流園,發展以地方特色產品加工為主業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培育區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對園區原有效益低、產能落后、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實行“騰籠換鳥”,實現了產業結構由鎖業到粗銅加工,再到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的三次產業升級。
  吉安縣:開放興縣 工業強縣
  近年來,吉安縣堅定不移地“主攻項目,決戰兩區”。2009年,實現縣財政總收入7.2億元,在全省排位三年前移了10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1億元,是2006年的3.4倍。
  吉安縣一是牢牢抓住工業化這一核心,堅定不移地走“開放興縣、工業強縣”之路,以最快的速度建設工業園區。在占地6平方公里的縣城工業園區基本做滿的情況下,吉安縣2006年投入10多億元,及時開辟了占地12平方公里的鳳凰工業新區,2009年創稅3.3億元。目前,全縣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工業企業達22戶,稅收超千萬元的企業達14戶,有9家境內外上市公司落戶,另有3家籌備上市。二是堅持不懈建設宜居城市。一方面,依據縣城自然條件,做活城市山水,突出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目前,縣城建成區面積由2000年的3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人口由3萬人發展到12萬余人;另一方面,做強城市軟實力,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提高市民素質。三是堅持不懈夯實“三農”基礎,培育龍頭企業,培養產業能人,以點帶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四是堅持不懈做活金融文章,增強跨越發展的助推力。
  東鄉:搶抓項目 做大總量
  近年來,東鄉縣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增投入、擴總量、提質量,縣域經濟步入進位趕超、大步跨越的快車道。2009年,生產總值達56.9億元,連續三年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年增長50%以上,實現兩年翻番;財政收入每年增長40%以上,基本實現兩年翻番,在全省排位兩年前移13位。
  在發展縣域經濟中,東鄉主要抓了四個重點:一是堅定不移地狠抓固定資產投資。2007年來,東鄉向上爭取大小項目400多個、資金20多億元;狠抓產業承接,引進資金60多億元,引進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52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5個。2009年,全縣企業投入15億元進行技改,投入2.1億元開發新產品,有8個產品獲得省新產品證書,3個獲得國家專利。通過培育壯大骨干企業,發展上下游配套項目,推動企業集群發展,形成了制藥、化工、機電、輕紡、陶瓷五大特色產業集群。二是大力實施適度超前的城市發展戰略,近兩年來,東鄉城市建設共投入70多億元,縣城平均每年擴建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42.4%。三是依托生豬、蠶桑、木薯三大農業主導產業,通過建基地、強龍頭延伸產業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目前,東鄉生豬飼養總量位列全省前三位,生豬產業收入已達農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蠶桑產量居全省第二,種植戶年收入萬元以上的達7000余家;木薯產業帶動木薯種植10萬畝,種植戶畝均增收1100余元。
  撫州市委書記甘良淼:以縣域經濟發展促提速進位
  參加這次會議,有三點感受:一是會議規格高、規模大,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縣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二是會議主題突出;三是會議采取看、聽、議的形式,使我們深受啟發、深受鼓舞。
  近年來,撫州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發展,全市主要經濟指標提速進位。共青和湖口縣域經濟發展快、項目多、后勁足,他們的經驗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操作性。我們將認真學習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注重學以致用,強化工作舉措,進一步動員和引導全市上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在具體工作中,撫州將“咬定一個目標、抓住三個關鍵、突出四個重點”。“一個目標”,即咬定“趕超發展、提速進位、爭創一流”的目標,始終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不斷做大經濟總量,努力謀求提速進位,力爭每年各縣(區)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位置前移;“三個關鍵”,即抓住思路、理念和能力這三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鼓勵各縣(區)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好思路,樹立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理念,切實提升執行力、操作力和破解難題的能力;“四個重點”,即突出抓好項目帶動、產業支撐、工業強縣、統籌城鄉四個重點,努力促進縣域經濟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新余市委書記李安澤:依托支柱產業做大做強縣域經濟
  與兄弟省份相比,經濟總量偏小仍是江西發展的主要矛盾。做大全省經濟總量,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省委、省政府召開這次會議,十分及時,十分必要。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以積極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加快建設國家新能源科技城為主線,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為實現2012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緊抓住鋼鐵、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產業不放;二是堅持推進新型工業化不動搖,渝水區著重圍繞鋼鐵產業加快發展,分宜縣著力發展動力與儲能電池產業;三是加大項目建設力度,一手抓項目引進,一手抓項目推進,加強縣區重點項目調度,確保項目按照既定的時間節點加以推進,力爭縣區每季有5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四是加快推進城鄉統籌步伐,緊緊新余抓住被確定為全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試點城市的有利契機,全力抓好中心鎮建設,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同時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依托恩達、金土地等農業龍頭企業,抓好10萬畝油茶、10萬畝苧麻等基地建設,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堅持多予少取,進一步賦予縣\(區\)更大的自主權和決策權,加大財政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不斷提高縣\(區\)自我發展能力。
  南昌市東湖區委書記鄒傳堅:在城鎮化建設中爭先鋒
  聽了經驗介紹、看了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動實踐,我們深切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科學決策的英明。兄弟縣區進位趕超措施得力,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令人鼓舞。我們相信,這次會議必將在全省掀起新一輪經濟大發展的熱潮,也必將為東湖區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增強加快經濟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使東湖區在新一輪縣域經濟競爭中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來,東湖區立足中心城區特色,堅持“空間有限,發展無限”的理念,堅持“三產富區,開放強區”主戰略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核心戰略,創造了區域經濟的新繁榮,實現了城區面貌大變樣。今后,我們將圍繞“繁榮和諧進步東湖”的目標,打好經濟發展“主動仗”、城市建設和管理“攻堅仗”、社會事業發展“關鍵仗”,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城市建設為主引擎,加大老城區改造提升力度,著力破解舊城改造難題,在全省城鎮化建設中爭先鋒。同時,以“項目”為主抓手,重點抓牢一批、著力推動一批、突出提升一批重大項目,做大做強區域經濟;以產業結構提升為主方向,將東湖區打造成全省現代服務業核心區。
  贛州市章貢區委書記曾少華:以增強產業競爭力為根本
  召開此次會議,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搶占發展制高點的決心和信心,必將進一步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有力地促進江西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目標的實現。
  章貢區將以貫徹落實此次會議精神為強大動力,圍繞“三年內新增產值300億元、新增稅收10億元”的發展目標,以增強產業競爭力為根本,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實現新突破,以此鞏固和提升贛州主城區龍頭引擎地位。章貢區將著力抓好重大項目,全年安排重點建設項目44個,總投資達110億元。工業經濟方面,將重點發展有色冶金及新材料、機械制造、現代輕紡、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四大支柱產業,培植扶持中成藥和生物制藥、精細化工、電子電器及信息等三大成長型產業,加快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實現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力爭工業主營業務收入三年后突破300億元,五年后達到500億元。現代服務業方面,章貢區將引進和培育大型商貿企業集團,發展現代新興特色批發市場和規模農產品交易市場,推進工業園區物流中心和貨運碼頭物流中心等現代物流項目建設,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力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三年后達到140億元,五年后達到200億元。圍繞市民的菜籃子、副食品需求和城市建設需要,章貢區將大力發展蔬菜、畜禽、花卉苗木產業等郊區農業。
  樟樹市委書記黃玉劍:奮力沖刺全國百強縣(市)
  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對我們來說,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大好機遇,更是對我們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一次大考驗。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我們充分認識到,當前縣域經濟發展處于關鍵的轉型期,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結合樟樹實際,積極對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緊緊抓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動搖,以抓項目、擴投資為核心,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提升縣域經濟實力,著力打造“三區一城”,即把樟樹打造成低碳經濟發展隆起區、創新型制造業示范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獨具特色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爭當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奮力沖刺全國百強縣(市)。在具體工作中,樟樹將狠抓結構調整不放松,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不斷做大縣域經濟的總量;狠抓項目建設不放松,大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的發展后勁;狠抓城鎮建設不放松,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不斷擴大縣域經濟的輻射能力;狠抓高效生態農業不放松,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不斷夯實縣域經濟的基礎;狠抓旅游產業不放松,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不斷激發縣域經濟的活力。
  宜豐縣委書記賴國根:加快綠色生態資源開發
  通過參觀學習,先進縣市縣域經濟發展所展現的大手筆、大氣魄,給我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充分證明了省委、省政府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推動江西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戰略完全符合江西實際。
  宜豐將統籌實施工業強縣、生態立縣、和諧興縣三大發展戰略,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一是做大工業園區承載平臺,提高園區投資強度和產業效益,今年計劃引進億元項目10個以上,總引資額達20億元以上,力爭年內有1家企業上市;二是積極扶持木竹建材、機械電子、醫藥化工等產業做大做強,通過與南京林業大學合作建立竹加工產學研基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并建設好“全國安全優質農產品十大基地”和“國家首批綠色農業示范區”,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做大做強已通過認證的10個綠色食品、27個有機食品的產業規模和效益;三是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加快經濟轉型步伐,全力推進洞山、黃檗山、天寶古村和淵明園、東方禪文化園的開發建設,以豐富的自然風光、山水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不斷把生態旅游產業打造成發展地方經濟、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帶動縣域經濟大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