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的CDM難題
2010-5-11 0:4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筵本報記者蔡放
◆上接A1版)
楊志告訴記者,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由于一些國家有自己的思路,最終個別利益超出了共同利益,沒有達成預想的共識,目前的CDM機制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之后,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2012年之后到底是什么秩序,這個問題不清楚,那么包括CDM等多種機制,都會處在混沌的狀態之中。如果CDM機制不被認可,不能往下推,那國際買家買減排量就沒有意義了,這會動搖歐盟等國際買家的信心。”楊志表示,由于目前處在這樣一個狀態,這樣一個時期,所以今年的以“釋放中國CDM潛力,升級東西方碳交易”為主題中國碳交易峰會,也仍然沒有結論性的東西。
當下之難
不僅如此,在目前我國鋼鐵企業對CDM項目的申報和交易上,也面臨重重困難。
寧夏CDM環保服務中心張吉生主任幾天前曾在此次峰會上呼吁:要多幾個中國專家,要信任中國專家。楊志對此解釋道,由于在減排量交易上,中國是單邊市場,主要是以賣家的身份參與,無論是買家、中間商、審核機構等,中國都參與很少,這就導致在規則的制定和執行上,包括在出售價格談判等問題以上,中國企業處在產業鏈的下端,沒有話語權。而目前CDM的審定者基本來自歐盟,只有一個中國專家,因此,張吉生發出了這樣的呼吁,以期改善局面。而另一方面,在聯合國的工作人員公開招聘上,中國人參與少,也是缺少中國專家的重要原因。
目前,從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的統計上來看,鋼鐵行業通過聯合國EB簽發的CDM項目只有9個,這與已經通過發改委批準的80多家企業相比顯然過少。
楊志表示,這和歐洲的產業結構是相關的,歐洲的鋼鐵企業不多,所以相對技術萎縮,而CDM項目的成功簽發,恰恰需要買方擁有資金和相對應的技術支持。現在申報的鋼鐵企業多而最終簽發的少,也恰恰說明供需不對稱,供得多,需的少。
此外,楊志表示,由于鋼鐵行業申報的CDM項目多是利用余熱、余壓、廢氣回收利用發電,以節能提高能效。因為其本身的發電回報率就比較高,而CDM機制優先支持收益率比較差的減排項目,所以不大符合CDM項目要求,這兩年在聯合國被拒絕注冊的也比較多,國際市場買家也不大看好。
湖南省CDM項目服務中心張漢文主任則認為,我國企業CDM項目難獲簽發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相關機構工作效率問題。國內CDM項目交易的一般流程是,企業在國際買家的支持下,確認項目開發資質,然后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經過DOE(指定的經營實體)認證,再到聯合國EB注冊,最后由聯合國EB簽發核證減排量。“首先是國家發改委,2006、2007年的時候壓了很多項目,一個月一兩次會,根本沒辦法把項目審批掉,后來問題解決之后,又涉及到DOE,EB等環節,其工作人員較少,根本就忙不過來。”張漢文補充到,雖然其中也涉及到項目報告差、包裝差等問題,但根本原因還是工作效率方面。
楊志還觀察到,雖然目前鋼鐵業自身都在研究如何低碳,但從資金鏈角度來說,目前我國企業在碳金融、碳交易等方面的認識還遠遠不夠。不久前楊志在上海參加的一個國內主要投資機構的小型會議上,一家資產運作起來有上千億的鋼企背景的投資機構就表示,目前他們在低碳經濟的研究,特別是碳交易平臺方面,在資金和技術的結合上還差得很遠,低碳金融領域考慮的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