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商搶灘天津衛
2010-5-11 0:4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筵本報記者張金永
初春四月的天津,天氣比往年冷了許多。
據記者多日對天津多家鋼材市場的調查,發現受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影響,今年的市場得了一種“通病”,鋼材銷售與往年相比,出現了“旺季不旺”的反常現象。市場鋼材的交易熱度,就像天氣一樣,早該預熱了,但卻遲遲讓人感覺不到溫度,同時記者也在幾家正招商的鋼材市場發現,盡管鋼材交易不十分火爆,但是,招商的熱度并沒有因為鋼材交易的“溫而不火”而“步履蹣跚”,進駐鋼材市場的貿易商戶卻與日俱增。
天津濱海鋼材市場的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市場的商鋪并不愁租,并且現在每天都有貿易商入駐進來,他對未來市場的前景非常看好,同時他還表示公司還計劃在市場內再投資建一棟高級別的商務寫字樓。另據記者調查,濱海新區新入駐鋼材市場的貿易商有半數以上都是來自于福建的閩商。閩商所占比例,濱海鋼材市場達60%,鐵閩鋼材市場達80%之多,并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地增加。
鋼貿發展正是好時機
繼占據上海鋼材貿易的主導地位后,閩商從南方的經濟中心轉戰北方經濟中心——天津。
天津市津辰鋼材市場有限公司招商部經理謝斌滿也來自福建,正是看到了天津未來對于鋼材的需求,由鋼鐵貿易轉身鋼材市場的開發,他對本報記者坦言“天津本身就占據鋼材貿易的地理優勢,現在依托中國經濟“第三暖極”濱海新區建設發展的重要時期,天津的建設如火如荼,這種外部環境正是建筑材料行業快速成長所需要的,對鋼貿商而言這正是大展宏圖的良好時機”。
濱海鋼材市場的一位多年從事鋼材貿易的葉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在上海和天津都有公司,兩年前我就分析到上海鋼貿發展將趨于飽和,選擇了來到天津,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現在我在天津的生意蒸蒸日上。”
據上海市福建商會的統計,目前在上海鋼材現貨交易市場,閩商實力強勁。閩東山區周寧縣人口還不到20萬,平均每4個人便有1人在上海經商。5萬周寧人在上海主要經營鋼材現貨交易,最大的一家企業年交易額高達150億元,業界認為閩商是上海鋼材現貨市場的重要控制力量。
葉先生同時表示了自己來到天津的初衷:“天津占據了京津冀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擁有發達的公路、鐵路、水路運輸系統;作為我國北方經濟中心的同時,毗鄰華北、東北重要產鋼基地,也成為鋼材貿易重要的集散地,并且市場開發不完全,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同樣在上海有自己鋼鐵貿易公司的張先生,近期他的公司剛剛在天津鐵閩鋼材市場開張營業,他向本報記者道出另一個吸引其來天津的原因就是貿易資金的支持,“在上海,鋼貿發展趨于飽和,銀行方面對我們的貸款支持相對條件比較苛刻,難度比較大一些,而天津作為一個北方經濟中心,正處在高速的發展過程中,在獲得金融支持方面相對容易一些。”
隨著天津建設的大規模投入,鋼貿行業在經濟發展中,重要地位越發明顯,天津市場吸引力更加強大。據統計,目前貿易總量已經超過2000萬噸,成為我國北方鋼鐵主要集散地。閩商在天津的數量成倍增長,他們在天津鋼貿行業已然超出“配角”范疇。
促進探尋“天津價格”
上海鋼市和天津鋼市在客觀條件上有著很大的差別。上海鋼貿商尤其是閩商經過多年的發展,貿易模式已經成形,謂之“上海模式”。而天津市場無論經營環境,還是經營理念還有極大提升空間。
閩商進駐天津鋼市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對于閩商而言,天津是一個發展前途不亞于上海的大市場,閩商給天津鋼市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更有利于其健康、快速的發展。閩商鋼材貿易運用的手段與模式,應用到天津將促使天津貿易方式更加多樣化,輻射范圍更加廣闊,并可能結合天津當地市場現狀發展出“天津模式”。
閩商在天津打破了原來貿易商“單打獨斗”貿易現狀,互惠共贏、合作互利、捆綁經營的現代經營方式,在天津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閩商敢于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尋求利益增加點,并大膽嘗試,他們自身貿易模式的運用及發展,增大了天津鋼市的覆蓋面積,增加了天津鋼市進貨和銷售渠道,擴大了天津鋼市在全國鋼鐵行業的影響力,同時加快了資金流動速度,增加了資金周轉頻率,提高了資金利用率,降低了資金流動成本,帶動市場氣氛愈加活躍,有助于推進“天津價格”形成。
“現在南方的眾多貿易商也看到了天津市場未來發展的巨大商機,紛紛進駐。據不完全統計,天津僅閩商就有近1000家之多,天津貿易優勢的逐漸顯現,南方貿易商的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南北鋼貿商之間交流合作的機會也隨之增多,不久的將來必將逐漸完成天津鋼市人力和資金的整合,促進天津鋼市飛速發展。”一位中鋼集團負責人這樣告訴現代物流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