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滬世博開創兩岸“大都會經貿”新模式

2010-4-5 3: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世博會對兩岸經貿的影響效應,最值得重視的,是它可能在兩岸之間,開創出一種“大都會”型的經貿交流新模式。圖為上海世博臺灣館。

  臺海網4月4日訊 臺灣工商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上海世界博覽會5月1日就要開幕,現在已是倒數計時的階段。這場盛會,對上海市的發展,乃至對中國與世界的接軌,都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而從兩岸經貿層面來看,它也是一個開創新局的契機。關于這場世博會對兩岸經貿的影響效應,最值得重視的,是它可能在兩岸之間,開創出一種“大都會”型的經貿交流新模式,進而改變臺商大陸投資經營布局。此一動向,值得臺方產官學各界高度關注。

  社論指出,隨著世博園區的“嵌入”上海市中心地帶,上海這座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其城建格局、產業生態、社會風格、文化內涵,都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總的變化取向,是要使上海提升為一座“世界級”的現代化城市。對于這個大方向,上海市當局已提出了三大具體規劃,要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這些規劃,將使上海成為“雄霸一方,幅射全球”的大都會。而這也是未來1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點”之一。

  其實,中國大陸境內目前的“世界級大都會”建設,并不只限于上海一處。北京市當局剛在今年年初,提出了“建設世界城市”的大計劃。這座辦過2008年奧運會的城市,準備在2020年建成主導東方的“國際城市”;然后,在2030年,建成一座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顯著影響力的“世界城市”。而除了北京之外,大陸南方的廣州市,目前藉主辦2010年亞運的機會,也正在大力推進城市的現代化與國際都會化。

  總的來看,“大都會建設”是中國政府當前很重要的經建項目,其著重地點在大陸的北中南各有一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世人由此可以預見,在若干年之后,大陸沿海地帶會有三個強力的“經濟引擎”,都分頭扮演串聯中國內陸、東亞地區乃至全球的經貿“總匯”角色。這樣的發展動向,也可看作是中國政府當前大力推動的“調整經濟結構”之一環,其與中西部開發是一體的兩面。

  [1]至于此一發展動向未來對兩岸經貿的影響,顯而易見的是,“大都會經貿”將逐步崛起,成為兩岸雙方往來的一種新模式。這種模式,將由下列具體的產業型態來構成:

  第一,先進或高端的服務業。現代化大都會的產業結構,通常是以服務業為主體。而若要進一步打造成國際化乃至世界化的大都會,則必須先發展出先進或高端的服務業,如金融、保險、物流、現代商貿、國際工商服務、文化創意、特色餐旅等。這些類項,臺灣廠商具比較優勢,未來在大陸幾個大都會建設發展過程中,理當大有發揮空間,并可望由此開創出兩岸經貿的新潮流。

  第二,高科技產業。現代化大都會的產業特色之一,是“高效率與高價格并存”。換言之,在此從事經營,不能汲汲于追求低成本,而必須轉而以“提高附加價值”為尚。因此,高科技產業在此勢必成為另一根支柱。而臺灣高科技產業廠商的營運能力,包括新技術應用、自我研究創新、產品更新換代等方面,都還優于大陸廠商,將來很有機會去攻取彼岸大都會產業體系的“科技制高點”。



  第三,兩岸交流行業。未來大陸的大都會,必然會與臺灣市場建立緊密的聯系關系,并可望呈現兩者相互支撐的樣態。在這種情況下,彼此間錢流、物流、人流的往來,會構成龐大的交易市場。如雙方間的金融匯兌、商務客交流往返等,都是未來的熱門生意。

  社論說,臺方當局對于這種方興未艾的兩岸經貿新模式,宜掌握先機,盡早將其納入政策規劃,使兩岸經貿得以“與時俱進”。相關的工作,不妨以即將開幕的上海世博會作為切入點。因上海市長韓正預定4月份為“推銷世博”而訪臺,臺方官員正可順水推舟,當面提出與上海建立長期的“大都會經貿模式”之計劃。一旦與上海達成共識,則將來若要進一步與北京、廣州達成相同協議,就有前例可循,理當能事半功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