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副市長韓松:打造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高地
2010-4-3 2:5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西安需解決大都市和國際化問題
經濟觀察報:今年年初,胡錦濤總書記視察陜西時曾提到,要努力把陜西打造成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的戰略高地,你認為西安國際港務區在此方面將扮演什么角色?
韓松:西安國際港務區將依托正在建設中的幾個核心平臺,打造中國最大的國際型陸港和歐亞大陸橋上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商貿集散中心,通過與中國東部沿海港口和西部霍爾果斯及中亞地區國家口岸的戰略合作,逐步形成區域一體化的大貿易、大物流新格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西安綜合保稅區的建設,是西安實現內陸地區國際化和現代化,提升物流業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促進陜西、西安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地融入世界經濟的創新之舉。它的設立將整合保稅倉庫和監管倉庫的功能,實現保稅倉儲、加工配送、國際采購、國際中轉等功能以及港區聯動、海鐵公鐵聯運、沿海與內陸聯動的格局,西安這座內陸城市將會如沿海城市一樣具有對外開放的基礎條件和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必備環境。西安綜合保稅區的建設運營將大大促進陜西、中國西部出口產品層級提升,促進出口產品結構從資源型產品向加工型產品轉變,從粗加工產品向精加工產品轉變,從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變,最終形成一批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的品牌企業和產品,不斷提升優化產業結構,壯大外向型經濟。
我們可以這樣描述,發展建設西安國際港務區是通過實現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的聚集,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必由之路,在此過程中,國際港務區也終將成為西安打造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高地的戰略引擎。
經濟觀察報:西安是西北最大的城市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你如何看待有關將西安建成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的部署和描述?西安國際港務區與之有何聯系?
韓松:將西安建成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是一個宏偉的發展目標,這無疑將有利于西安更進一步發展,陜西也將著力建設擁有新定位的大西安。就目前而言,西安一方面需解決大都市問題,一方面需解決國際化問題。
在西安的國際化進程中,我認為經濟外向度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兩項指標極為重要,我們知道,一個城市的國際化程度取決于該城市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服務業組成的現代服務業體系的發達程度,取決于其經濟活動參與全球經濟循環中的合作與競爭的程度。
推進一座城市的國際化進程,必然要推動其經濟大發展;經濟要大發展必然要實現產業進入世界經濟大循環,這也是產業大聚集的前提要素。對西安來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以現代商貿物流為核心人物之一,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國際港務區要建成東部新城
經濟觀察報:兩年內建成并運營——這對一個開發區來說,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國際港務區今年將如何兌現這一承諾?
韓松:是的,按照開發區的建設周期,一般情況下,兩年的時間也只能完成總體規劃的編制和簡單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對于一個市級開發區而言,兩年內完全建成并運營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
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發展建設是分期進行的,國際港務區的建設路徑為:先建港,再建區,最后建成大西安的東部新城。
今年3月底,西安保稅物流中心項目將建成,并分別通過西安海關的預驗收和國家海關總署等國家七部委的驗收,通過驗收后即可對外運營。同時,今年上半年,全國18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中最大的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也將建成并投入運營,這兩個項目共同構成了西安國際港務區的核心功能平臺,為西安貢獻一個“國際型內陸港”的概念,為西安的現代商貿物流業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平臺,通過和東南沿海地區海港,如天津港、青島港、連云港港、上海港的戰略合作,從而實現“港口后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的宏大構想,真正地將西安送入有港口服務功能的時代。
經濟觀察報:按照國際港務區“先建港,再建區,最后建成東部新城”的步驟,在實現“港口概念”后,西安國際港務區將如何進一步發展?
韓松: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給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發展定位十分明晰——首先是中國最大的國際型陸港,同時也是黃河中上游地區最大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
圍繞國際型陸港這一核心功能平臺之一,西安國際港務區將逐步引進大型現代商貿、物流企業,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業態聚集,從而形成一個大型現代商貿物流園區。
在過去的2009年,我們已經成功地引進了對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西安綜合保稅區兩大平臺項目都有使用需求的一系列國內國際大型商貿物流企業入區,其中一部分已經開工建設,如大家熟悉的西安華南城項目、新加坡訊通西安分撥基地項目、西北出版物物流基地項目、西北醫藥物流基地項目等,在2010年,還將有一批項目將逐步開工建設,如西安公路碼頭項目、青海鹽湖集團青海鹽云鉀鹽有限公司西安物流基地項目等,這些項目分別將在2011-2012年初具形象,部分投入運營,屆時的西安國際港務區將成為具有國內貿易、國際貿易、保稅加工、倉儲分撥等功能的現代商貿物流園區。
與此同時,如城鄉統籌先導示范區意義的新筑新城項目等一批文化體育設施項目、生活服務業項目也將逐步開工建設,按照“一年打好基礎、兩年核心區運營、三年初具形象、五年形成規模、七年形成新城輪廓”的近期工作目標,到2015年,我們將有望看到一座大西安東部新城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