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三角”應著重發展三大產業
2010-4-28 8: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筆記本電腦產業集群在重慶的崛起,不僅是重慶市委、市政府的精心部署,更是重慶產業調整的成功范例,也是西部產業調整的典范。在未來的日子里,重慶乃至西部的產業結構該如何優化,產業該如何布局?昨日的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均提出了極富前瞻性的觀點:在產業對接上,“西三角”不應僅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而應主動與世界產業對接;在產業布局上,“西三角”應突出國防科技、高新技術和裝備制造業三大產業;在產業策略上,“西三角”發展新興產業須掌握核心技術,注重知識產權。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對西三角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說,西三角可著重發展國防科技、高新技術和裝備制造業。
張寶通認為,全國最先進的產業,不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而在西三角。以國防科技為代表,全國國防科技產業都設在西三角。如陜西的航天科技,四川的核能。因此現在構建西三角,要突出國防科技、高新技術和裝備制造業在全國的地位。
在交通方面,不少人認為西三角之間,特別是西南與西北之間,經濟往來并不多而且阻隔著秦嶺。對此張寶通進行了反駁。他說,最近西三角之間的高速公路有重大突破,京昆道路通了,從西安到漢中三個小時。西安到成都的高速鐵路已動工,今后西安和成都到漢中就半個小時。西安經安康到重慶的高速鐵路已立項申請,今后西安到重慶就兩三個小時,到安康半個小時,西三角之間不存在交通障礙,將形成半天經濟圈。
“高速路通了后,我們將瞄準高速鐵路,高速鐵路不僅要聯通西三角,還要將西三角和珠三角、長三角以及環渤海經濟區之間聯通起來。”張寶通說,屆時,西三角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增長極。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戴賓則表示,由于成渝經濟區身居內陸,很多企業將產品運往外地,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交通成本。而體積小、價格高、附加值大的產品,對運輸成本承受能力比較大。因此,如筆記本電腦之類的體積小、價格高、附加值大,對運輸成本承受能力大的產品,可能是成渝地區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
案例:重慶劣勢變優勢已成內陸開放典范
“西三角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大的戰略空間。”香港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朱文暉表示,重慶的劣勢變優勢,重慶等西部一線宜居城市,對外來企業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朱文暉說,重慶在金融危機中逆勢保持經濟增長,而且還引來了從無到有的筆記本電腦加工貿易產業集群。重慶已成為內陸開放的典范。這主要緣于新的技術手段讓重慶的劣勢變為了優勢。他舉了個很簡單的例子,“重慶大江大山,1995年以前難以發展,現在挖隧道修高架橋,交通方便了,整個城市,不是山景房,就是江景房,香港人就喜歡這樣的地方。”
方向:“西三角”應對接世界產業轉移
“不能被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要打造西三角新的產業制高點。”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昨日在演講中提醒稱,在東部地區的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的過程中,西三角往往會成為首選地,但西三角不應該僅僅滿足于這樣的產業轉移,而應直接對接世界產業轉移。
西三角應對接世界產業轉移
范劍平判斷,在未來新的十年西部發展中,可能西部大多數地區將會走梯度發展的常規路徑,也就是以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有序轉移為主線,即發揮東部地區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優勢和西部地區的資源市場勞動力優勢,引導東部地區的產業向西部地區梯度轉移。
范劍平提醒,西三角應該不僅僅滿足于這樣的產業轉移,應直接對接世界產業轉移,用西三角雄厚的產業基礎,巨大的發展潛力,誘人的成本優勢,吸引先進技術的跨國公司加大對西三角的投資。
他認為,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后,跨國公司對川陜渝的投資在加大,如重慶將會成為西部地區IT高地。因此整個西三角地區,完全可以通過大開放、大協同和未來的先進物流體系,成為中國新的產業制高點,成為中國先進的航天航空設計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國防科技的軍工基地、新能源新產業等制造基地。同時,西三角也是西部旅游的黃金區域和交通集散樞紐,也是中國未來金融產業的新高地。
三個城市圈要互為產業腹地
當然,西三角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范劍平說,如西三角三個城市圈中,個別城市圈產業輻射過小。他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確保西三角對外開放取得成功,西三角要通過三地的產業協同發展,互為產業腹地,同時通過共同打造出海大通道,以現代高速鐵路為骨架,以出海港口的物流為紐帶,建設高效的物流圈,這樣就能真正為中國第四增長極與世界對接。
策略:
新興產業
需掌握核心技術
“中國已經進入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時期,新的產業優勢凸現,而培育新興產業,關鍵是要掌握核心技術注重知識產權。”昨日,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陳清泰表示,發展新興產業的立足點是自主創新,應改變技術依賴的心理。
陳清泰提醒,現在有些地方和企業不乏投資的熱情,卻缺乏掌握核心技術的耐心,有的急于追求產值,搶先在國外買零部件拼裝產品。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技術受制于人的情況下,大規模的產業投資,這是在沙灘上建立宮殿,當正在應用的技術一旦升級,原有的龐大生產能力,一夜之間會變成不良資產。“從錄像機到DVD,從彩色顯像管到平面顯示器,從彩色膠卷到數碼相機等,我們親身經歷和目睹了一幕幕的產業慘劇。”因此發展新興產業,應從建立自主知識產權開始,由跟蹤到創新,最終進入國際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應著眼于推進技術與產業的變革,瞄準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在振興產業中實現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