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流通資訊

將可追溯性技術運用到食品供應鏈中

2010-4-22 3: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郭勇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可以說是“民生底線”。世界范圍內,食品安全危機,如食物中毒、瘋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畜禽疾病以及嚴重農產品殘藥、進口食品材料激增等頻繁發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目前,中國的谷物、水果、肉類、禽蛋和水產品等主要食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的食品質量安全追溯國家標準正在制定中,食品行業追溯目前還主要僅僅是在零售結算環節,全程可跟蹤供應鏈尚未形成。要實現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發、切實提高民生水平、同時排除中國食品出口面臨進口國食品跟蹤與追溯法律法規的限制,實現更多出口收益,在中國建立食品跟蹤與追溯的工作勢在必行。
    如何對食品有效跟蹤和追溯,已成為一個極為迫切的全球性課題。為了確保大眾食品安全,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將食品可追溯技術融入相關法案,并將RFID技術切實應用于食品可追溯領域。
食品可追溯性技術的發展
1930年,美國《易腐農產品法案》的頒布和實施影響到了食品追蹤鏈條上的各個環節,使食品可追溯性技術發生了巨大變化。該法案要求執行更加嚴格的食品可追溯性相關規定,這些規定包括條碼標簽及電子系統的應用。條碼技術是食品可追溯性的首要保障環節,它不僅易于實施,同時還有助于農產品種植商改變和更新對信息的記錄內容和方法。
    條碼標簽在整個農產品種植商運營和運輸流程中的使用,使管理者能夠更輕松地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其進行追溯。一旦發生食品引發的疾病,這種可追溯性能夠讓種植商快速查看記錄,并確定有問題的農產品是否來自自己的農場,及時通知合作伙伴并發出警告,從而有助于在爆發因食品導致的大規模嚴重疾病之前,挽救生命、為企業爭取時間、挽回金錢和聲譽。
    實施可追溯性技術的另一大優勢,體現在供應鏈整體效率方面:通過部署適當的可追溯性解決方案,能夠對保鮮期要求嚴格的食品實現更好的庫存控制、更快的處理和周轉。
產品標簽化的應用
    美國農副產品可追溯性計劃,是農副產品業實施產品標簽化應用的通用協議的核心,這一計劃的目的是:從農場到零售商的整個供應鏈中實現對農產品的可追溯性,要求農副產品的種植商、包裝商、貨運商為他們的每包食品添加標簽。
    賓夕法尼亞州 Landenberg市 的BuonaFoods從事新鮮蘑菇食品包裝和貨運,使用“Buona”和專有標識進行零售、批發和大宗銷售。BuonaFoods是斑馬技術的客戶之一。Buona將PTI包裝箱標簽應用于包裝線,借助由Zebra手持式移動打印機,以及配合TraceGains屢獲殊榮的CaseTracePTI軟件應用程序,Buona實現了將標簽化應用與傳統包裝線的完美結合。ZebraModelQL420能夠通過藍牙無線通信功能與Trace-Gains系統進行信息交換。QL420的便攜性滿足了包裝線團隊對移動應用的需求,這種便利性提高了在蘑菇包裝中提高包裝的速度,提高效率。
    在供應鏈中采用可追溯性技術的優勢是難以估量的。美國食品供應鏈中的許多企業都實施了可追溯性計劃并已見到成效:產品召回成本降低、產品周轉、勞動成本降低以及品牌聲譽提升,同時獲得出色的投資回報。斑馬技術與其合作伙伴密切協作,將條碼技術與最新的軟件程序相結合,有助于實施政府法規要求、匯總現場采集的數據、驗證包裝流程;通過部署適當的掃描和標簽系統,企業能夠節省成本、縮短勞動時間、提升效率,實現出色的投資回收率(ROI)。
    RFID是食品可追溯過程的核心技術,它在食品安全生產領域面臨一些挑戰,如:食品安全追溯涉及到整個產業鏈,受到環境、成本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在整個追蹤過程中需要用到各種不同的自動識別技術,既包括UHF(超高頻)RFID技術,也包括HF(高頻)RFID技術,還包括條碼技術,如何科學合理地在不同的環節部署不同的技術,同時又能讓這些不同的技術各自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并相互銜接融為一體,則需要一個很好的完整自動識別技術應用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食品安全追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時,所有的自動識別技術都只有以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和依托才能發揮作用,要實現整個產業鏈過程的跟蹤,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相互銜接能夠覆蓋整個產業鏈的、符合食品行業特點的信息系統,其中包括:生產管理系統(MES)、倉庫管理系統(WMS)和供應鏈管理系統(SCM)等等。這將是一個龐大系統工程。在食品可追溯性領域,這些挑戰同樣存在,對于希望實施可追溯性技術的農產品種植商,以下“竅門”可以幫助其評估技術需求,邁出食品可追溯性的第一步。
    實施可追溯性計劃的目的:是要向法規機構和客戶提供檔案信息,還是希望提高企業聲譽、加快為客戶交貨的速度或者是提高供應鏈的效率?這將決定著技術投資的規模。
    確立網絡需求:是否需要在作物種植區訪問公司的軟件和網絡系統,或者僅在辦公室接入網絡?采用適當的技術能夠節省時間,降低成本。
    確定使用標簽的項目:是單一產品(如農副產品)、貨箱還是貨盤?建議從標簽化系統中投入最低的項目(例如,貨箱)開始。
    確定移動需求:是在辦公室預先打印然后將標簽帶至現場?還是攜帶移動打印機在現場按需打印?當確定了這一問題,就能決定需要固定打印機還是移動打印機。
    評估標簽需求:識別標簽需求以確定最佳標簽類型。例如,標簽要處于什么樣的環境中?是否需要耐候性或耐溫性?標簽將放置在什么表面上:直接放于食物之上、放于紙板箱上還是置于玻璃紙包裝之外?
    注冊GTIN:GTIN(GlobalTradeItemNumber)是全球貿易識別號碼,為14位號碼,有助于生產商進行貨箱級別的識別,從而確保供應鏈可追溯性。這些是農副產品可追溯性計劃所要求的,到2012年,所有進出口貨物必須配備GTIN。
    審查當前庫存管理和系統功能,然后評估能夠與您現有系統輕松集成的可追溯性軟件。
    目前,中國的谷物、水果、肉類、禽蛋和水產品等主要食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國的食品質量安全追溯國家標準正在制定中,食品行業追溯目前還主要僅僅是在零售結算環節,全程可跟蹤供應鏈尚未形成。要實現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發、切實提高民生水平、同時排除中國食品出口面臨進口國食品跟蹤與追溯法律法規的限制,實現更多出口收益,在中國建立食品跟蹤與追溯的工作勢在必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