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供應鏈物流瓶頸成因分析及四項應對策略

2010-4-19 8: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供應鏈是由若干節點企業組成的網絡系統。在網絡系統中,不同節點的關系是不同的,有的節點輸出是另一些節點的輸入。而有些過程則是并行共存,在投入產出關系上沒有直接關系。伴隨著供應鏈的運作過程,有幾種流動存在于供應鏈系統之中,包括物流、信息流、時間流等,而其中最關鍵的則是物流,其他幾種流動都是伴隨著物流的產生而產生的。供應鏈物流運作狀態的好壞實際上反映了供應鏈是否暢通有效、過程能否增值。系統內的物流均衡、平衡對企業過程效率影響很大。由約束理論可知,供應鏈可以看作是一個由具有內在聯系的一系列流程活動組成的網絡系統,其物流整體績效優化取決于供應鏈的最薄弱環節,這就是供應鏈物流上的“瓶頸”,優化供應鏈物流的績效必須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才能得到顯著的改善。因此要改善整個供應鏈的物流績效,必須找出存在于供應鏈物流上的瓶頸、分析成因、評價瓶頸、消除瓶頸,并形成一種不斷循環的持續改進狀態。
  關于物流的瓶頸問題,較多的學者有所闡述,但這些研究大多是簡單地指出物流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礙和問題,不是從系統的角度分析瓶頸問題。而嚴格意義上的“瓶頸”,應該是多環節所組成的系統中所存在的最薄弱的環節,不論物流還是供應鏈,都應該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其瓶頸問題。對于供應鏈物流的瓶頸問題,目前直接的研究比較少,相關研究主要有供應鏈的瓶頸問題、供應鏈的風險問題以及供應鏈的協調等,這些研究都或多或少地提及到供應鏈物流瓶頸產生的原因,但要么不太全面,要么分析不透徹,而且有些原因從根源上看是重復的。鑒于此,本文將從供應鏈內外兩個方面分析供應鏈物流瓶頸的原因。并給出相應的策略。
  一、供應鏈物流瓶頸形成的原因分析
  由于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供應鏈物流瓶頸是客觀存在的。供應鏈產生物流瓶頸的原因很多,按照影響因素是否存在于供應鏈內部,可以分為兩大方面的原因,即內生原因和外生原因。
  (一)內生原因
  所謂內生原因,即供應鏈內部的不確定性因素,存在于供應鏈內部,主要包括:
  1.企業利益博弈。在供應鏈運行中,由于成員企業是相互獨立的經濟實體,企業無時無刻不在覬覦更多超額利潤,因此它們之間的目標常常相互沖突。每個成員企業總是在資源約束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在沒有相關協議約束情況下,成員企業會盡量使自己的收益而不是供應鏈的總體收益最大化。
  由于利益的沖突決定了供應鏈協作雙方間必然存在博弈行為,從而使得供應鏈中物流流動的不一致,進而導致瓶頸的產生。這種物流目標的不一致,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1)產銷數量目標的沖突。對于供應商而言,效率是其優先考慮的目標,為了降低成本,保證生產的平滑性,它傾向于選擇較大的生產批量;對于購買商而言,服務是優先指標,傾向于批量小而且頻繁變化,期望快速的市場反應速度。供應商和購買商按照各自的利益最大化進行決策,導致產銷數量目標的沖突,從而造成供應鏈前后物流數量的不一致。(2)庫存數量的目標沖突。在實踐中,制造商往往把它的原材料庫存(或完工產品庫存)轉嫁給供應商(采購商)以最小化它的庫存成本。當協作雙方在制定庫存水平的談判中,一方面,供應商希望庫存越小越好,這樣可以降低自己在必須維持的庫存上的花費;另一方面,購買商希望維持較高的庫存水平,從而減少缺貨的可能性。那么,究竟要維持一個什么樣的庫存水平對整個供應鏈(或者分別對協作雙方)來說是最佳水平呢?這就需要雙方制定一種協作機制,一般都是通過合同參數的設置來實現機制的目標。然而,由于私有信息的存在,往往導致雙方目標的不一致或在運行中破壞目標的行為產生。
  2.信息的不對稱。供應鏈源于企業只抓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把不擅長的業務外包出去,交給更專業的企業代理生產。外包關系本質上是委托代理關系,委托方和代理方都是獨立的法人實體,有自己的利益目標。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們會隱藏一些商業信息,將相關信息當作商業秘密加以封閉,不愿與上下游企業共享,以至于各企業內部信息系統雖然很先進,但只是一個個信息“孤島”,這種情況下必然存在信息不對稱,這在一定意義上容易產生一種非協作、非效率,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道德風險(事后非對稱信息)和逆向選擇(事前非對稱信息)。
  在供應鏈中,信息的不對稱表現在3個方面:(1)信息細化程度的不對稱。在典型的供應鏈模型結構中,供應商負責原材料供應環節,制造商負責生產環節,分銷商負責銷售環節,在這些各自負責的環節中,對信息的細化程度是不同的。(2)信息實時性的不對稱。由于信息加工造成信息提前期,顯然,處于信息流前端的企業能夠掌握實時的信息,而處于后端的企業則出現時間延遲,從而導致掌握信息的實時性不對稱。(3)信息準確度
  的不對稱。由于分銷商和制造商之間是比較松散的、純粹的利益關系,導致分銷商不會主動提供更為準確、全面的需求信息;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分銷商往往會人為地提供不準確的需求信息。導致掌握信息的準確度不對稱。由于供應鏈成員掌握信息的不對稱,導致制造商對市場信息的曲解,并將扭曲的信息進一步向供應商傳遞,造成信息的逐級失真,這種情況對于離市場需求最遠的供應鏈成員影響最大。供應鏈成員在進行物流決策時都在利用來自下游成員的信息進行預測和向上游訂貨,因此最終導致供應鏈物流不一致,出現瓶頸。
  3.時間延遲性。在供應鏈中,信息延遲和物流延遲導致供應鏈物流瓶頸的產生。由于顧客的訂貨信息不能立即送到制造商,而需要經過零售商、批發商處理才能傳遞到制造商,這就造成了信息延遲。同樣,由于制造商生產的產品需要經過批發商和零售商等中間環節才能交付到顧客手中,勢必引起物流延遲。信息延遲有三種:訂單業務處理延遲,如零售商收到訂單后,進行處理所需的時間;訂貨延遲,如零售商根據訂貨量制作新訂單并發送給批發商所需的時間;郵寄延遲,即訂單在郵寄途中花費的時間。物流延遲是由于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的延誤造成的。存在兩種物流延遲:交貨延遲,即某個成員收到訂單后到貨物交付所需的時間;運輸延遲,貨物在運輸途中花費的時間。時間延遲問題和供應鏈中的信息波動放大效應一起產生了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以及多級庫存現象,而這兩種現象,導致供應鏈前后環境物流的不平衡,從而使整個供應鏈出現物流瓶頸環節。
  4.減員企業運營動蕩。在供應鏈物流運行過程中,由于外界環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響,成員企業的生產運作會產生動蕩,從而造成物流不順暢,產生瓶頸。其原因主要包括:(1)生產能力動蕩。在運行過程中,企業的生產能力并不是恒定不變的。企業由于不同機器設備存在設備生產能力的矛盾或工作要求的矛盾而產生的排程問題、發貨的推遲以及質量控制等,都對有效生產能力具有影響。此外,生產設備等技術的復雜程度、技
  能和經驗對潛在和實際產出都有影響,雇員的動機、缺勤和跳槽與生產能力也有直接聯系。(2)原材料供應不足。供應商由于自身生產的確定性、運輸途中的延誤和事故以及質量原因等,都可能是原材料供應不足,致使下游企業無法順利生產。(3)質量問題。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標準低于預期值或市場可接受水平,導致物流無法正常流動。其他如資金、人員、設備等所有這些運營中的不確定因素都可能使成員企業物流加工量達不到要求,產生堵塞,造成整個供應鏈物流的瓶頸。  
  (二)外生原因
  所謂外生原因,即外界的不確定性因素,存在于供應鏈外部。這些因素常常具有不可預測性和抗拒性,通常會導致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物流的不平衡,產生瓶頸。主要包括:
  1.外界的突發事件。當各種人為或非人為的突發事件造成供應鏈某個節點的重大損失時,該節點自然成為供應鏈物流的瓶頸環節。這些突發事件主要包括:(1)自然環境災害。自然所發生的變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往往給成員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打擊,如地震、海嘯、旱災、澇災、火山爆發、河流改道等等。這些災害,往往導致供應鏈成員企業因缺乏原料而無法正常運行,或者使交通系統癱瘓,致使物資難以調運,不能及時送達,或者破壞生產。是企業生產線無法正常運轉,制造不出供應鏈所需要的商品。(2)社會沖突、恐怖事件和社會動蕩。主要指由于社會沖突、恐怖事件和社會動蕩的存在,給貨物和商品的流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有時甚至導致供應鏈物流的中斷。
  2.市場的不確定性。市場最大的特征就是千變萬化,企業難以準確預測將來的市場變化方向。由于市場的不確定性,供應鏈成員企業可能因為得不到可靠的信息而無法正確安排生產,另一方面,市場可能出現逆轉。導致企業商品積壓,物流不暢。市場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消費者的需求是變化的,實際的需求受季節、消費者偏好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由于受產品提前期長和不了解最終顧客的真實需求,供應鏈對產品需求的預測信息是以訂單的形式一級一級地向供應鏈上游流動,造成多級需求預測,使得供應鏈中產品的需求預測不能真實地反映市場需求,而是對市場需求根據自身情況整理和修改的預測,在此基礎上安排生產調度。協調生產能力,控制庫存和生產資源,使得供應與實際脫節,造成物流在數量上的前后供需不平衡。
  3.社會信用機制的缺失。現代物流乃至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相互之的密切配合與協作,而密切配合與協作的重要基礎就是信用和誠信。信用機制缺失包括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雙重機制的缺失。其主要表現為:守信者的經濟利益激勵缺失,聲譽、信譽、債權等得不到保護,失信者也得不到道德譴責、經濟懲罰和法律制裁。對供應鏈成員企業來說,物流活動中信用機制的缺失使雙方有戒備和提防心理,必須經過認真的調查和了解,才能確定貿易關系。從而導致物流不暢;或者使企業資金運行梗阻,進一步影響企業商品生產,從而影響物流的供給;嚴重情況下。企業也可能由于信用缺失而拒絕繼續提供物流,造成供應鏈物流的中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