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結構性改革調控過剩產能
2010-3-25 1:3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李聰
2010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表示,過去一年來,淘汰落后產能、壓縮過剩產能面臨困境,如果不得以妥善解決或導致銀行不良資產或“呆賬”出現,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發生逆轉,經濟增速出現“W”形震蕩。
控制產能過剩面臨困境
尹中卿指出,在實施一攬子計劃過程中,一些本該淘汰的落后產能又恢復生產,部分地區上項目的積極性高于調結構積極性,致使經濟結構調整受到一定影響,產業結構進一步重型化和地區之間產業趨同問題又有抬頭,鋼鐵行業等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凸顯,在建產能逆勢擴張強勁,一些新興產業也出現盲目建設勢頭。
究其原因,尹中卿認為,并非中央不夠重視,關鍵在于實際推行中,許多地方把保增長看得過重,盲目追求保增長而沒有將調結構放到應有的位置。國家宏觀調政策只能管住大型國有鋼鐵廠,對小型的、民營的鋼鐵企業卻缺乏有效監管。因此,淘汰落后產能的最后結果是,用先進技術來改造落后設備時,往往轉化為較先進而且更大的生產規模。
尹中卿認為,有的地方調結構僅僅局限于產業結構調整,對經濟結構其他方面尚未顧及。因此,尹中卿提出,只強調經濟結構調整無法解決長期以來積累下來的結構性矛盾。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領域的很多結構性矛盾已經越積累越深。要根本性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不僅要推進結構調整,更要推進結構性改革,在結構調整中配之以改革,通過深化改革來推進經濟結構調整。
產能過剩致銀行面臨風險
尹中卿指出,我國在去庫存化的同時,導致新的領域出現產能過剩。如何消除產能過剩,避免“半拉子工程”,避免項目建成之后就賠錢,導致參與建設的銀行信貸成為不良貸款,最終牽累銀行,這需要認真考慮。去年新增貸款中,長期貸款比例超過70%,這是目前的信貸結構。所以,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不僅是拯救企業,也是拯救銀行,否則這些年來商業銀行改革的成果就會前功盡棄。
尹中卿指出,淘汰落后產能與壓縮過剩產能,最根本的是靠結構性改革。要把淘汰落后產能,壓縮過剩產能,禁止兩高產能,對環境污染、排放比較高的產能控制結合起來。惟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有效解決在產能過剩方面的結構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