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調控產能過剩:貿易商之福兮?禍兮?

2010-3-25 1:3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李協商
  “要遏制包括鋼鐵行業在內的產能過剩問題,通過調整投資結構,嚴格投資管理,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推進產業轉移等等,把過剩產能控制住。”“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強調。
    在李毅中嚴厲的措辭背后,鋼鐵行業將迎來政策密集出臺期,尤其將針對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重點發力。根據媒體報道,由工信部起草、明確產能過剩行業在2010年淘汰任務的文件已經下發,目前傳至省一級,并且很快將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
    作為與鋼鐵生產密切相關的鋼鐵貿易行業也感受到這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有貿易商反映,因為產能過剩,在過去的2009年,“盈利空間已經得到擠壓,對上下游的集體議價能力也出現削弱。”但是,根據記者的調查發現,政府密集出臺調控的背后,有貿易商擔心,隨著鋼廠集中度的提高,鋼廠定價能力增強,鋼鐵貿易企業被弱化,原有鋼鐵經營模式將無法適應新的環境。鋼鐵產能過剩調控對鋼鐵貿易商究竟是福是禍?
數遭點名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09年鋼鐵行業發展回顧及2010年展望》報告預計,2009年中國粗鋼產能將達到7億噸左右,比2008年的6.6億噸再增加0.4億噸,行業產能過剩矛盾愈加突出。2009年全年產鋼5.68億噸,比上年增產0.68億噸,增長13.5%。
    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歷史悠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近年來地方政府和企業為了擴大企業規模,推動諸多項目頻頻上馬,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過剩產能。一方面是因為金融危機造成出口受阻,外需轉內銷惡化了國內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狀況。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產能過剩成為各界討論的重點。在溫家寶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產能過剩問題被三次重點提及,報告指出當前產能過剩矛盾突出,2010年要加強宏觀調控,對產能過剩行業從信貸上進行控制。
    戴著“過剩”帽子的鋼鐵行業,更是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2009年底和2010年初,國務院兩次就淘汰落后舉行專門研究會議,鋼鐵被重點點名。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兩會”期間對記者給出鋼鐵行業的產能淘汰“量化表”,他表示,“今年是“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最后一年,今年將淘汰煉鐵產能2500萬噸、煉鋼產能600萬噸。”
    中材期貨分析師苑廣山對記者表示,隨著國務院要求鋼鐵淘汰落后產能步伐不斷加快,2010年全年投產的高爐產能總量較2009年相比必定會有較大的回落,加之2011年前我國將大力推行淘汰300、400立方米以下煉鋼高爐,“估計兩年時間內,將淘汰此類產能3000萬噸以上,并且主要集中在2010年進行實施,所以2010年產能總體增速將大幅回落,產量增量將明顯減少。”
    在產能過剩的影響下,目前鋼鐵行業整條產業鏈都很“充盈”,鋼鐵貿易企業主要體現在庫存上,進入3月份,鋼材庫存繼續攀升,全國庫存達到1900萬噸以上,特別建筑鋼材庫存增幅明顯,比上月增長38.3%,比年初增幅達到57.8%。這預示著產能過剩在一段時期內仍將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
多重影響
    產能過剩現狀嚴重地擠壓了鋼鐵貿易企業的盈利空間,降低鋼鐵行業的整體利潤。作為鋼鐵行業的有機組成部分,鋼鐵貿易企業也難幸免,特別是在去年金融危機期間,鋼鐵貿易企業受到嚴重影響。
    上海市工商聯鋼貿商會內部人士對此感同身受,其對記者表示,“產能過剩造成鋼材市場資源供給過剩,形成長期打壓市場價格的潛在動力,特別是在鋼材期貨上市之后,鋼材價格和成本價格之間的價差已經變得更小,鋼鐵貿易商已經沒有了賺取高價差的機會。”
    事實上,在歷次鋼價暴跌的過程中,產能過剩都是罪魁禍首之一,“鋼廠全面生產,產能釋放過大,致使供需嚴重失衡,市場資源過剩,供大于求局面加劇,鋼材市場價格頻頻下滑。”
    這樣的案例并不少見,在去年上半年鋼價遭遇“二次探底”期間,上海市工商聯鋼貿商會戰略與管理工作委員會主任、上海五波鋼結構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慶平呼吁,“鋼廠應控制產能釋放,避免對貿易商的第二次傷害。”
    此外,產能過剩也造成鋼材市場長期供給過剩,鋼材產品也有原來的稀缺產能變成了過剩資源。“在資源供給充分的情況下,下游終端用戶并不缺乏采購渠道,自然會在供應商供貨價格、服務等方面要求非常苛刻。”上述人士說。
    事實上,與國外相比,中國鋼鐵產能過剩有著自身的特點,新增產能會加大行業供給的分散度。“在缺乏統一定價的市場供給環境中,鋼鐵貿易企業之間處于無序競爭狀態。無序競爭的后果就是削弱本行業內的利潤,造成本行業內部的資源浪費,無法以整體形式與鋼廠進行議價。”
    同時,國內鋼鐵行業長期產能過剩,短期的鋼材供給過剩也呈常態,一定程度上造成鋼材出口秩序混亂,不利于對外鋼材貿易出口商的集體運作和定價。
    根據記者對貿易商的調查,產能過剩帶給貿易商的壓力更直接的是來自資金層面,上海瑪業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湯李平對記者表示,產能過剩帶來的高庫存,將給貿易商資金帶來很大的壓力。“如果沒有資金壓力,產能過剩帶給貿易商的影響并不太直接。”“由于鋼鐵貿易企業絕大部分資金為流動資產,對銀行而言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且對其貸款的風險控制上存在難度,監控成本高,因此銀行業常常不愿意向貿易企業授信。”上海某商業銀行負責人對記者分析。
因禍得福
    一般說來,鋼鐵行業集中度低,生產混亂是造成產能過剩的原因,這也引發了政府對鋼鐵產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的決心。
    但是,面對政府對過剩產能的調控,有貿易商擔心,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鋼廠定價能力增強,鋼鐵貿易企業被弱化,原有鋼鐵經營模式將無法適應新的環境。
    僅目前而言,鋼廠和貿易商的不對等關系即已暴露。在上海60多家鋼材交易市場當中,最大的一個市場內的企業數量超過1200家,最小的超過100多家。但在這些貿易商當中,年貿易額超過1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僅占總數的1.5%,年貿易額超過50億元的企業不到千分之一。這與鋼廠百億甚至千億的年貿易額相差甚遠。因此有貿易商擔心,隨著過剩產能的調控,二者的差距將越拉越大。
    變革似乎是在被迫中進行。根據上海市工商聯鋼貿商會編纂的《上海鋼鐵貿易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為順應趨勢之變,鋼貿行業一些新的現象也開始初見端倪,主要包括,鋼鐵貿易企業開始進行產業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加強與金融領域的合作,解決資金“瓶頸”;提供深度化和專業化服務,發展精深加工產業,發展現代鋼鐵貿易物流業;向上下有延伸,建立穩固的產業鏈。
    “去年,在不太樂觀的經濟環境下,有些企業依舊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我認為這跟他們將傳統經營手段與現代經營模式結合起來的做法是有一定關系的。”上海鹿騁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愛國分析。
    傳統鋼鐵貿易模式在轉變過程中,新興趨勢也孕育著新的機遇。
    “從政策層面來講,我個人認為,國家對這一行業會加大支持力度的。”楊愛國認為,鋼鐵貿易企業應充分利用時機,爭取政策上的關注,在融資、產業規劃、稅收政策和基金扶持等方面獲得優惠和扶持。
    對此,上述銀行負責人給出回應,“我們會逐步開發適應鋼鐵物流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簡化貸款審核程序,積極探索開展對中小企業貸款給予貼息或風險補償的有效途徑,”他透露,“銀行將進一步提高對鋼鐵物流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貸比重,推進銀行依托擔保機構開展的擔保貸款業務。”
    同時,面對鋼鐵貿易商面臨的高庫存風險,相關專家建議,在信息化時代,鋼鐵貿易企業要充分利用期貨、電子盤等交易平臺,實現經營業務的保值與增值,從而實現做大做強鋼鐵貿易企業的目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