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建設國際旅游島推動海南轉變發展方式

2010-1-7 19: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年初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戰略定位,對海南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將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特”在旅游
    海南經濟結構“特”在旅游。海南島以天然獨特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健康美味的休閑椰島、濃郁風情的民俗文化成就其旅游競爭力。
    新世紀以來,海南省旅游過夜人數以年均約10%的速度增長,旅游收入以年均約13%的速度增長。
    國務院的“意見”,圍繞“陽光海南、度假天堂”這一總體目標,將建立“我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和“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作為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兩大戰略定位,提出旅游要素向國際化方向轉型升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旅游產業體系。
    專家認為,一旦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進入實質推進階段,海南旅游人數、人均消費將大幅增長,對地區產業結構將帶來很大影響。
服務為本
    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包含多元化發展內容,重中之重是與旅游相關的現代服務業的開放與發展。
    近年,海南成功打造博鰲亞洲論壇品牌,同時,通過一些大型文體賽事、高品質的會議論壇來吸引世界目光,如環島自行車賽、國際沙灘排球巡回賽等。
    在現代物流業方面,海南發揮海島天然良港優勢,做海洋文章。目前,海南洋浦保稅港區已開港運行。洋浦保稅港區具有國際中轉、國際采購、轉口貿易、保稅倉儲、港口作業、商品展示、出口加工等功能,今后將建設成對外開放程度高的自由工業港區,著重發展能源和原材料的中轉、倉儲、物流、加工和貿易,最終建設成為面向東南亞的航運樞紐、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基地和能源、原材料交易中心、大型船舶修造基地、裝備工業基地。
    未來兩年,文昌銅鼓嶺、萬寧神州半島、三亞海棠灣、陵水清水灣、樂東龍沐灣等濱海度假區,以及東環城際快速鐵路、博鰲機場等基礎設施將相繼建成。屆時,海南將出現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旅游度假區、超星級酒店、高水準的高爾夫球場等文化娛樂設施,并帶動保亭、五指山等中部山區市縣旅游發展,實現東西互動、山海并舉的良好發展局面。
    此外,海南積極推進國際化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創新。為了適應國際旅游島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旅游資源一體化管理,海南省委把原屬省直局的省旅游局更名為海南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列入政府組成部門。按照省直管市縣改革和政府大部制改革的要求,海南省旅游委在最大限度向市縣下放旅游管理權限的同時,采取進一步簡政放權的措施,增強了縣域旅游業的發展動力。


接軌世界
    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要堅持對外開放戰略,發展開放型道路。現在,國家賦予海南在落地免簽方面更優惠、更具體的政策。在海南已有21國免簽證基礎上,先期增加芬蘭、丹麥、挪威、烏克蘭、哈薩克斯坦5國為入境免簽證國家;對俄羅斯、韓國、德國3國旅游團組團人數放寬至2人以上,入境停留時間延長至21天。同時,國家支持海南在境外主要旅游客源地設立旅游推介分支機構。
    2000年,海南實行落地簽證政策。對美國、日本、俄羅斯等21個國家持普通護照、5人以上的旅游團隊,在瓊停留時間不超過15天,實行免辦簽證入境。8年來免簽團總人數達67萬人,占海南口岸入境全部外國人60%,免簽證已成為外國人到海南旅游度假的主渠道。如今,180多個與中國有外交關系或官方經貿往來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可以在海口、三亞口岸享受落地簽證政策。
    2003年,中國國家民航總局在海南進行第三、四、五航權開放試點,海南成為中國“最自由的天空”。如今,海南已開通國內、國際航線300多條,通達世界五大洲61個城市。
    目前,麗思卡爾頓、喜來登、假日、索菲特、凱賓斯基、萬豪等13家國外頂級管理公司進駐海南。
    海南將積極發展大型購物商場、專業商品市場、品牌折扣店和特色商業街區,建設和經營好免稅店,完善旅游城鎮和休閑度假區的商業配套設施,逐步將海南建設成為國際購物中心。
    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有開放型的交通服務體系。“意見”提出,積極發展郵輪產業,建設郵輪母港,允許境外郵輪公司在海南注冊設立經營性機構,開展經批準的國際航線郵輪服務業務。
    三亞近年來的郵輪業務發展成倍增長,郵輪到訪數量已居全國港口城市之首。
生態經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安身立命之本”。
    海南要“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發展之路,使海南成為全國人民的四季花園。”
    1999年3月,原國家環保總局批準海南建設生態示范試點省。10年來,海南省充分運用特區的特別地方立法權,以立法的形式頒布了關于建設生態省的決定、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先后制定并實施涵蓋了森林、大氣、水體、海洋、土地等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的50多項法規規章,保證了生態省建設“一張藍圖干到底”。
    在拉長工業“短腿”方面,海南省委、省政府堅持“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原則,堅持“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高科技支撐”,堅持集中布局、集約發展,以海南優勢資源和獨特區位為依托,建成一批支撐海南長遠發展的重大工業項目。在保護生態資源前提下,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海南的城市清潔水源享有率達9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生態省的建設強化了海南旅游資源的生態優勢,至2008年底止,海南省共有68個自然保護區,其中國家級8個、省級23個、市縣級37個。陸地自然保護區56個,占全省陸地面積約8.1%;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12個,并涌現出三亞南山、興隆熱帶花園、亞龍灣、博鰲等一批以生態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弘揚生態文化為主題的生態旅游區。鄉村度假游、農業觀光游、民俗游、景區配套游等生態游形式得到了快速發展。
    下一步,海南將嚴格實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強生態建設、提高森林覆蓋率、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強化環境污染防治,使綜合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