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珠三角產業升級,敢問路在何方? -揭秘華南城模式

2010-1-5 19:4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08年的一場金融危機,使得一部分制造型企業倒閉和外遷,這讓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珠三角,這種跡象,是不是意味著在全球經濟的萎縮刺激下,珠三角已成為重災區,是產業發展已經出現了危機?還是產業發展已經到了盡頭?引發了國內學者的一陣討論浪潮。筆者認為,企業外遷或倒閉是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一種正常現象,是產業梯度轉移的一種表現形式。從上世紀中期開始,世界上的加工制造業已經經歷了從歐美向日本、從日本向亞洲“四小龍”,從亞洲“四小龍”向中國大陸沿海轉移的過程,轉移并不意味就是落后,相反,則是產業升級的開始,產業轉移升級要按經濟規律引導,也就是說需要有形的手(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無形的手(市場規律)的雙重引導,從最原始粗放的勞動密集型往多元化集約人才資金技術型的縱深轉移,珠三角產業升級與產業轉型同步的過程,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也是一個由產業能量單向聚集向集聚與擴散并存的過程。
無論產業轉移抑或升級,都涉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經濟學研究中,產業結構調整有兩層不盡相同的含義。廣義的產業結構調整是指三大產業間的發展與變化。在工業化時期,第一產業比重下降是經濟規律使然,但是第三產業能否游離于其他產業率先發展,至今仍然存在爭議。有些人提出“退二進三”,但這種方式顯然有點斷章取義的看法,工業始終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我們不能因為工業有污染或者耗資源就否決其的貢獻價值,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將工業與信息,工業和服務相結合。開創一個新型的工業化模式。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生產性服務的發展通常具有網絡經濟的特征,發達的終端服務與平臺建設缺一不可,大量的終端服務需要貼近生產企業,需要較高勞動生產率企業的生產服務專業化外包,平臺建設則需要眾多的服務終端支撐。所以,“以三促二”通過第三產業來促進第二產業的發展,帶來雙贏的局面,所以筆者也特地的拜訪了有著“五星生產者服務園區”美譽的華南城。希望能從中看到珠三角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
華南城座落在深圳平湖平湖物流基地,這是一個國家級的物流基地,集五大行業的綜合商貿物流城,其倡導的謀求共贏,分享成功的經營理念,從招商,營商,行商到贏商,致力于挑戰工業原材料配套以及商品交易的制造點。或許從華南城董事會主席許揚先生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比較超前的產業升級模式,許揚說:“華南城是一個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是現代生產服務業的升級。它創新了生產服務業經營模式,把降低交易成本提到議程上來。華南城是我們制造業的升級,現在生產服務業也在升級。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滿足客戶需求,最后是高效率。”據他分析,經濟學把分工看作是經濟發展的基本推動力,現在經濟分工又更加深化,但是隨著分工的深化,各個交易者之間的交易,對生產服務有更高的要求。處理經濟活動參與者之間的關系,服務成本也會大大增加。怎么樣來創新生產服務業的經營模式,降低生產服務業的交易成本,也就提到議程上來。現在,服務業與制造業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過去做生產就是做生產,做制造就是制造。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組成一個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一體化,華南城已經在做。這個產品越來越融合于生產和服務意識。華南城是順應這么一種發展趨勢,是以建設制造業需要的綜合物流平臺的基礎。首先有一個基礎,是從生產制造業所需要物流服務平臺的建設,以這個為基礎。從整合制造業上游工業鏈作為起點,住戶把生產需要的各個環節,進一步來整合,為生產者提供低成本,方便快捷的綜合服務。許揚認為,華南城的意義第一是降低了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使制造業多年來零庫存的夢想得以實現。第二是降低了企業風險。制造企業需要很多庫存,庫存多就面臨庫存風險,華南城可以大大降低庫存風險。第三是可以提高市場的反應能力,拿到訂單就可以及時采購到所需要的東西。第四是提高了企業創新能力。華南城可以找到設計需要的各種元素,從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第五是可以節約社會資源和管理成本。不僅可以節約土地,又能靠近制造業,貼近生產者,同時又把城市空間騰出來,降低城市壓力,同時也節省社會管理成本。第六是可以節省或降低品牌的推廣成本,有利于品牌的發展。
而通過眾多學者對華南城模式的贊許和肯定,我們更加肯定的認為,華南城的成功,將給珠三角產業升級提供一種新思路。著名經濟學家、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教授對華南城的集成服務模式表示贊賞,稱其模式超前,對中國和亞洲相似的地區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曹教授認為:“華南城模式的產生與很多普遍因素相關。首先是現代生產方式,也就是無存貨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需要有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第二個因素是全球產業轉移。過去的轉移要么靠近原料基地,要么靠近市場,現在的產業轉移是按照生產方便程度來轉移,更注重生產環境和終端服務,要把生產的某一個環節、某一個片斷連成串。第三,華南城是珠三角產業集聚地,珠三角的生產要素能夠充分流動。中國資源稟賦好的地方很多,但像珠三角特別是深圳這樣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地方不多。要素的充分流動可以產生創業機會和新鮮的想法。”“探索適合發展中國家的物流模式,有望成為國際物流中心的基礎”,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王國文博士也發出這樣的感嘆,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香港財智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朱文暉博士:“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品牌,產品是品牌,還是企業、產業、服務也是品牌?華南城在這一塊給出了一個答案,成功銜接工業和服務業!”,縱覽這些學者的睿語,或許大家都可以得到一些更深的思考和反思。
一開始在珠三角,形成的制造業產業鏈,再然后到產業馬賽克和產業帶的出現,再到今天產業集成的優勢凸顯,通過把不同的服務業放在一個載體,有效的組合起來,聚集在一起,從而使服務業進一步的提升,再通過服務業的提升為第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兩者之間形成互動,以三促二,雙贏的局面自然就產生了,這種模式,也將給珠三角乃至整個沿海地區產業升級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思路。無論是騰籠換鳥,還是走出去,引進來,都需要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并找到一個切實的著力點和切入點,再將其的成功模式有效的復制,創新,創優。在風云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尋求到屬于自己的一條道路,產業升級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而我們要做的,也遠遠不是上下求索那么簡單……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