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延續了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的主要基調,更加強調擴內需與調結構,主要內容符合預期。由于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仍然是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市場擔心的防通脹、調控房地產等措詞并沒有明確出現,這將降低投資者對于政策緊縮的預期,對市場的影響中性偏向積極。具體來看,值得關注的內容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會議認為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側重點有所變化。財政政策重點領域轉向民生、消費和社會事業;投資重點勝于完成在建項目;貨幣政策以配合調整產業結構為主。
(2)擴大內需、增加消費為明年重點。可能采取的方式,第一,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繼續實施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等經濟刺激政策;第二,加快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升消費水平;第三,夯實三農發展基礎,擴大內需增長空間。
(3)加大調結構力度,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主要體現為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調整,和我們此前的預期基本一致。
(4)其他熱點問題:通脹、房地產、資本市場、人民幣匯率。
(5)通脹問題并未成為本次中央經濟會議的重要議題,針對可能的通脹風險,沿用了管理通脹預期的提法,措詞仍然比較溫和;
(6)房地產市場,并沒有表態房地產市場是否過熱,工作的重點是加大供應,既包括普通商品住房供應,也包括保障性住房供應。
(7)資本市場,明確提出要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擴容力度將明顯加大;
(8)人民幣匯率問題并未明確提到,但人民幣升值可能在所難免。
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情況(2000——2009) | |||
年份 |
主基調 |
當年經濟概況(%) |
主題詞和主要內容 |
2000年 |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
GDP:8.4 GPI:0.4
投資10.5 工業:11.4
凈出口:241.10億美元 |
擴大內需;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做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各項準備工作,迎接對外開放新階段。 |
2001年 |
擴大內需 |
GDP:8.43 GPI:0.7
投資14.4 工業:9.9
凈出口:255.50億美元 |
擴大內需;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擴大,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
2002年 |
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 |
GDP:9.1 GPI:0.8
投資18.3 工業:12.6
凈出口:304.30億美元 |
擴大內需;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結構調整。 |
2003年 |
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 |
GDP:10.0 GPI:1.2
投資29.1 工業:17.0
凈出口:254.70億美元 |
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抓住結構調整這條主線;不失時機地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
2004年 |
鞏固宏觀調控成果 |
GDP:10.1 GPI:3.9
投資28.8 工業:16.7
凈出口:321.00億美元 |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大力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
2005年 |
繼續搞好宏觀調控 |
GDP:10.4 GPI:1.8
投資27.2 工業:16.4
凈出口:1020.00億美元 |
穩定宏觀經濟政策;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節約能源資源,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繼續推動東中西良性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
2006年 |
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
GDP:11.6 GPI:1.5
投資24.3 工業:16.6
凈出口:1774.59億美元 |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黨的十七大召開創造良好環境。 |
2007年 |
實施從緊貨幣政策 |
GDP:13.0 GPI:4.8
投資25.8 工業:18.8
凈出口:2621.97億美元 |
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作為實現這一任務的重要手段,實施已經10年的穩健貨幣政策2008年將調整為“從緊”。 |
2008年 |
保增長、保發展 |
GDP:8.95 GPI:5.9
投資26.1 工業:12.9
凈出口:2954.59億美元 |
首要任務: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著力在保增長上下功夫,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
2009年 |
調結構、防通脹 |
GDP:8.2 GPI:-0.8
投資34.4 工業:10.4
凈出口:2066億美元 |
要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