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提質重效調結構 湖南經濟回暖而且轉"綠"

2010-1-3 14:4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據湖南在線-湖南日報1月2日報道 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我省2009年經濟指標令人鼓舞,一系列重大事件引人矚目。無論是飄紅的數據,還是微觀的經濟現象,都有力地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經濟“寒冬”里,湖南經濟不僅迅速回暖,經濟發展的底色也進一步轉“綠”。在發展中促轉型,在轉型中謀發展,經濟發展內生活力不斷奔涌。 
    危機倒逼 路徑選擇彰顯“科學”發展理念 
    國際金融危機的 “寒風”剛一襲擊三湘,便給了我省部分傳統產業當頭一棒。 
    鋼鐵告急!有色金屬行業告急!化工行業告急! 
    作為我省重要支柱產業,鋼鐵、有色、化工等重化工業,在這次危機中遭受重創。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鋼材價格一度回落到1994年的水平;有色金屬行業產品價格下降幅度達三分之二;占了湖南工業企業總戶數比重99%的中小企業,普遍出現資金鏈緊張、生產經營困難。據不完全統計,危機之初,我省有2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的狀態。 
    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以來我省堅持的“一化三基”戰略和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已經讓一些產業初嘗甜頭。在這場“大考”面前,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現代物流、輕工、食品等“兩型”特征明顯的產業,表現可圈可點,在經濟最低迷的一季度,信息產業中的48所、科力遠、時代電子等企業銷售收入增幅均在30%以上,實現了逆勢上揚。以“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為方陣的文化產業業績驕人。 
    兩相對比,優劣昭然。全省上下更加清醒地看到了一個事實:消耗大量原材料和能源、破壞生態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技術改造,深化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才是我省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 
    對我省經濟發展路徑的重新審視,更加堅定了省委省政府轉變發展方式的決心。這一場危機,對于傳統發展模式是“危”,但這恰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一次絕好機遇,是科學發展之“機”。 
    揚長補短 調整轉型著眼長遠謀劃未來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 
    省委省政府多次專題研究經濟形勢,邀請企業家、學者出謀劃策。瞄準我省產業結構的特點,揚長補短,一系列體現 “轉方式調結構”戰略意圖的調整新政迅速“亮劍”。 
    突出集聚做“大”,提高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2009年5月,《關于湖南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四千工程”實施方案》出臺,“四千工程”正式啟動。70%的省新型工業化引導資金以及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等專項資金,投向“四千工程”企業和項目,規劃中的大部分千億產業、千億集群、千億企業和千億園區實現高速增長,其中機械、醫藥、食品、電子信息等產業實現產值增速均在25%以上,成為全省新型工業化的中流砥柱。 
    轉型升級,調“輕”做 “新”。4月份的省委常委擴大會上,“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十項政策措施之一。2000多億元技改資金,相繼投入鋼鐵、有色、石化等傳統優勢產業,支持其加快技術攻關,轉型升級;國際頂尖技術的引進,更多高科技元素的注入,讓“傻、大、笨、粗”的重化工業變“輕”變“活”。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沿陣地。基金規模達200億元的湘江產業投資基金在2009年正式啟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網絡等被作為重點加以培育。11月在長沙動工的國內首個寬鈦帶卷項目(高性能鈦板帶),改變我國鈦帶卷依賴進口的格局,實現了鈦材冶煉加工“三級跳”。 
    節約資源,保護生態,促進經濟發展向“好”。 104個重點節能項目、184個重點減排項目一一落實,“兩型社會”建設大干快上。2009年6月30日,湖南省新生水泥廠17.6萬噸立窯生產線停止生產,坪塘產業退出“第一炮”打響。年內,該鎮有6家水泥廠和2家大型化工廠被淘汰出局。節能減排的“大手筆”還在各個領域相繼展開:湘江流域關停564家企業;全省660家造紙企業減少到207家。 
    拉長產業鏈同樣是結構調整的題中之義。在經濟發展的“冷周期”里,我省企業投資趨熱,向上控制資源,向下發展精深加工。有色行業加速寶山銅業資源整合,打造采選冶“一條龍”的銅加工和深加工產業鏈。華菱集團收購澳大利亞FMG16.48%股份,獲得每年1000萬噸優質鐵礦石的穩定供應。同時,加速與阿賽樂·米塔爾的技術合作進程,汽車板、電工鋼等高附加值產品相繼投產,進一步加速鋼鐵產品升級換代。 
    發展現代服務業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省委、省政府在政策、平臺建設、市場開拓等方面,加大對現代服務業的扶持力度。全省現代服務業尤其是商貿流通和服務外包產業實現了逆勢增長。2009年前9個月,全省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2.25億美元,同比增長101%。 
  蓄勢待發 經濟發展健步邁向“新增長時代” 
    在轉型道路上疾行勇進,湖南贏得了經濟率先復蘇的機會。三湘大地,處處涌動著生機和活力。 
    隨著產業基礎的進一步夯實,新的經濟增長點加速形成,我省經濟步入新的發展境界。 
    夯實產業基礎,新型工業成“彎道超車”的主力軍。前11個月,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過四成,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2%,均創歷史最高水平。作為首個千億產業,裝備制造業仍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長,經濟“脊梁”更為堅實。總投資1億歐元的三一集團德國工業園正式奠基,是我國在歐洲最大的實業投資項目;中聯重科并購意大利CIFA效益顯現,CIFA泵車歐洲市場占有率由17%提升到25%,并在歐洲工程機械行業率先實現盈利,讓世界同行矚目。我省工程機械主打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據半壁江山,“打造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宏愿,正一步步走向現實。 
    告別路徑依賴,經濟與生態互促共贏、協調發展。前三個季度,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規模工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4.1%,“十一五”全省規模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5%的目標有望提前一年實現。作為全省有名的老工業區,清水塘地區空氣污染綜合指數下降15%,廢氣排放總量下降58%。 
    新的經濟競賽中,新的經濟增長點加速形成。汽車產業駛上發展快車道,在中國汽車工業版圖上曾經無足輕重的湖南,成了汽車巨頭的投資洼地。比亞迪宣布收購美的三湘客車的全部股權,新建一個年產40萬輛汽車及零部件基地;在湘潭,吉利汽車從一個普通生產基地發展到吉利集團重要的整車基地;尤其是廣汽集團菲亞特總部落戶湖南,成為國家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實施后首個跨區域聯合重組項目,將帶動相關汽車產業進入湖南,對產業結構的重要調整以及湖南的未來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農業向二三產業融合,功能趨向多樣化。農產品加工“短腿”拉長,全省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兩成,成為我省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量。憑著家門口的魚塘,屋后的果林、菜園,農民洗腳上岸,收入近40億元的休閑農業風生水起, “湖南樣板”成為全國學習的典范。 
    立足新的坐標,對照新的愿景,湖南經濟滿懷信心,開始新的征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