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0年的“杭州速度”
2010-12-27 11:2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80多年前,郁達夫曾經在日記中描述他從杭州坐火車去上海的經歷:“自十點鐘上車,在人叢中占了一席地,被搬到上海來,一連走了十四個鐘頭才到。”到了2010年10月26日,滬杭高鐵開通,上海駛往杭州的首趟高鐵列車到達杭州只用了39分鐘。
之前,滬寧城際鐵路已于7月1日開通,蘇浙滬這一長三角的核心區域,在中國率先進入高鐵時代。與長三角狂飆突進般提升的列車速度形成對應的:速度,成了2010年杭州最醒目的關鍵詞。
如今,滬杭高鐵每天以350公里的時速駛入我們的生活。中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地區,從此串珠成鏈、提速奔行……杭州多了一條黃浦江,上海多了一個西湖。
12月15日,杭州地鐵1號線九和路站到客運中心站2個區間已經貫通。記者坐上了施工用的鋪軌車,初探杭州未來的地鐵時代。
一橋飛架南北——德勝快速路西進工程開工、慶春路過江隧道開通在即,還有規劃中的機場高速拓寬、正在施工的之江大橋……發展中的杭州以先進的交通方式、系統化的交通脈絡打通了城市發展的快速道,在那令人目眩神迷的速度背后,是杭州在經濟上難以抑制的沖刺渴望。
無地鐵不城市
時至今日,再說到“地鐵”這兩個字時,大多數杭州人的反應肯定不像第一次聽到“杭州要造地鐵啦”時那樣激動,他們所寄予的是更多的、更實在的生活內容。這正如一對戀人經歷了轟轟烈烈的熱戀期后,開始著手準備他們實實在在的婚姻生活一樣。
從2005年的6月8日開始到2010年12月15日杭州地鐵1號線九和路站到客運中心站2個區間貫通,杭州的“地下黃金線”終于初見端倪。盡管2010年的地鐵建設仍然不太平,塌陷、墜落基坑等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但仍然阻擋不了杭州人對于“坐上自己的地鐵”的渴望。它像一根大魔棒,城市當局以它為城市升級的驅動力,房地產開發商視它是財富加速器,居民則展望它所能帶來的交通便利。
杭州人一直在期待,期待一條開往這個城市春天的地鐵。
勁數據
2006年,全國只有10條地鐵線路運行,2009年增至37條,2015年則會變為86條。
目前,杭州的地鐵正在南京制造,預計明年6月份第一輛機車會運到杭州。
雙城同城
在中國跑得最快的火車上,滬杭間200多公里的距離,融化在一盞茶的工夫里,兩座城市的生活者逐漸習慣一個事實:雙城亦同城。
高鐵時代正式到來,讓杭州、上海這兩座城市,乃至整個長三角的聯系更加緊密。而人們有理由相信,自己的工作、生活、休閑,甚至長三角的城市布局和產業轉型升級,都會因此悄然改變。
9月28日試驗列車在當時創下時速416.6公里的世界運營鐵路最高紀錄,舉世皆驚。市民出行空間同步放大、區域經濟及商業版圖或將改寫、高速公路和民航面臨挑戰、軟環境成為城市間新一輪競爭風向標……高鐵是杭州2010年發展核心中最炙手可熱的名詞。
勁數據
12月3日,在京滬高鐵棗莊至蚌埠間的先導段聯調聯試和綜合試驗中,國產“和諧號”CRH380A新一代高速動車組最高運行時速達到486.1公里。這是繼9月28日滬杭高鐵試運行創下時速416.6公里之后,中國高鐵再次刷新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
目前,我國已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5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2010,你該知道的“速”
明天,慶春路過江隧道通車
一條路往往可以改變一個區域,這同樣適用于慶春路過江隧道。慶春路過江隧道還把兩個功能不盡相同卻可以互補的CBD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江北是錢江新城,江南是錢江世紀城。
如果說,橫跨在錢塘江上的6座橋梁算是蕭山和杭州主城區的6次握手,那么慶春路過江隧道可以看做是兩地真正融合的開始。
德勝快速路終于“西延”
德勝快速路是杭州主城區東西向的交通廊道,也是一條堪稱全杭州最著名的“斷頭路”。上下班高峰時,這里“堵”就一個字。從高架橋到保俶北路口的這段,起碼要堵半小時。
從方案公示開始,這條快速路經過多方關注與爭議,本月底即將進入施工階段,這意味著斷頭多年德勝快速路終于要西進了。
被高鐵
“一節車廂一人”是因系統按車廂序號售票所致,并不代表整列高鐵,也不能反映真實上座率。
——一張滬杭高鐵上一人坐一節車廂的照片及相關報道,被許多媒體以及各大網站轉載。盡管當時鐵路部門及時回應,但仍然不能避免許多人對高鐵票價過高的質疑。大規模的高鐵鋪設,讓中國鐵路陷入爭論之中:許多人在納悶,這么多高鐵是否真的需要,這與中國人民實際生活水平是否脫節。
最高速
單單是那一塊塊看起來絕無奇妙之處、大塊地磚一樣的軌道板就“折磨”了中國技術人員整整4年。動車上了這條水泥板鐵道,就像奔馳車開上了高速。
——滬杭高鐵是國內目前唯一一條全部鋪設Ⅱ型無砟軌道板的高鐵。無砟軌道板替代了枕木,業內稱為中國鐵路第一板。正是因為它,中國高鐵屢次飆出了世界最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