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標準缺失 自主融合或成解決之道
2010-12-19 22:4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左永剛
2010年下半年以來,物聯網應用在我國已經擴展到智能電網、網絡汽車、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環保、城市管理、醫療健康、金融服務業等10多個領域。與此同時,物聯網標準的缺位也日益成為影響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焦點問題。
謀求物聯網國際話語權
物聯網標準體系既包括底層技術的標準,如頻率、調制方式、接口標準等,也包括運營管理的標準,如用戶認證、業務流程、業務標識等語法和語義。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目前世界各國在該領域均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標準制定各自為政,缺乏溝通交流,而長期缺乏統一標準將影響物聯網產業發展。
歐盟信息社會化總司RFID部門負責人FlorentFrederix表示:“創建全球化標準對于全球物聯網發展非常關鍵。目前我們與中國相關組織的合作已經有進展,希望能夠借此拓展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確保物聯網標準可以在全球范圍內盡可能得到覆蓋。”
一位國內專家認為,形成國家層面的物聯網標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話語權之爭,這與3G標準有類似之處,因此中國需要有自己的標準。我國應該加快物聯網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堅持技術和運營標準并重,盡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標準體系。
中國RFID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組長張琪認為,在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到來之際,中國必須把握住這個歷史時刻,集中力量進行自主創新,搶占標準、專利制高點,掌握產業發展主動權,這不僅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生命線和財源,更是信息安全與國家最高利益之所在。
行業應用標準亟待統一
目前,不僅國際上尚無統一的物聯網標準,即便在國內的行業、企業之間物聯網應用標準也難以達成一致,并導致物聯網項目難以互通。沒有統一的標準,物聯網廣域化全程全網的應用難以實現。
目前國內智能家電領域就已經面臨這樣的問題。長虹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產品要推廣到每家每戶,首先必須建立統一的標準和物聯網解決方案以適應不同品牌家電的需求,但目前各個家電企業在組網時大多采用各自企業的內部標準,這將使消費者在使用時遭遇產品無法匹配的問題。
據悉,由聯想、TCL、康佳、海信、創維、長虹等國內企業聯合發起成立的閃聯是物聯網標準制定的成員單位,目前閃聯和FRID等其他3個工作組共同組成了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以推進物聯網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制定。
除智能家電外,在物流、智能交通等領域也存在物聯網技術標準的制定和統一的問題。交通運輸部科技司信息化管理處處長鄒力表示,交通運輸行業是物聯網技術應用的主要領域,盡管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領域應用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標準體系不夠健全、應用構架不夠明確的難題。
中國物流技術協會副理事長王繼祥表示,物聯網在物流行業的應用發展趨勢之一就是建立統一的物流業物聯網平臺。這不僅需要統一標準,還需要與社會物聯網實現互融互通。
標準的融合之道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盡快制定和統一物聯網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不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還能為處理物聯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提供依據。
目前,國內物聯網的相關技術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產品存在很大差異,無法實現互聯互通。而有效的物聯網至少要具備一定規模,只有具備了規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發揮作用。標準的制定有利于產業鏈中各單位實現明確的分工,在統一的標準體系下推進物聯網的研究、開發、集成和應用。
面對目前物聯網的標準狀況,張琪表示,中國的物聯網標準戰略體現了自主創新與開放兼容的相互結合,中國既要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要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努力爭取將我國自主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或將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納入國際相關標準中,同時還要允許國際通用行業標準與特定領域自主標準共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