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中國物聯網行業分析報告
2010-11-4 16: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目前廣泛認為物聯網最早是由麻省理工于1999年提出。2005年11月,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報告,才將這個概念推向了世界。物聯網又稱“傳感網”。物聯網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能夠遠程感知和控制,幷與互聯網結合成一個更加智慧的生產生活體 -
系。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作為前沿交叉領域,物聯網同時涉及芯片、傳感器、嵌入式智能、無線傳輸及實時數據交換等多種技術。
物聯網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物聯網不僅能服務于全球各行各業的信息共享需求,同時一些新技術產業作為物聯網建設的基礎產業,其本身也將創造未來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拋出與物聯網相關的信息化戰略。2002年4月,韓國提出Korea(電子韓國)戰略;2004年,日本提出“U-Japan”計劃;2006年6月,新加坡公布了“智慧國2015”大藍圖;2008年底IBM向美國政府提出的“智慧地球”戰略,2009年6月歐盟啟動“物聯網行動計劃”等,都是利用各種信息技術來突破互聯網的物理限制,以實現無處不在的物聯網絡。目前世界各國正處于技術研發階段,美國、歐盟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
我國在物聯網領域的布局較早,中科院10年前就啟動了傳感網研究,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科研單位,目前正加緊研發“物聯網”技術。2009年10月,中國研發出首顆物聯網核心芯片——“唐芯一號”。2009年11月7日,總投資超過2.76億元的11個物聯網項目在無錫成功簽約,項目研發領域覆蓋傳感網智能技術研發、傳感網絡應用研究、傳感網絡系統集成等物聯網產業多個前沿領域。2010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明確納入重點產業振興。代表著中國傳感網、物聯網的“感知中國”已成為國家的信息產業發展戰略。2010年工信部和發改委將出臺系列政策支持物聯網產業化發展2020年之前我國已經規劃了3.86萬億的資金用于物聯網產業化的發展。
中國已具備推廣物聯網的條件。2009年底,我國IPv4地址已經達到2.3億,僅次于美國,是全球第二大IPv4地址擁有國,有力地保障了中國互聯網的穩步發展。截至2009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8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在穩步上升;其中,網絡購物的用戶規模2009年底首次超過1億人;網絡支付的使用率達到24.5%,用戶規模9406萬,年增幅高達80.9%,是用戶增長最快的網絡應用。
此外,部分省市將傳感網列為重點培育和發展的新興產業,無錫市推出九大示范工程,通過3年時間逐步建成感知工業、感知安保、感知交通、感知環保、感知園區、感知醫療、感知電力、感知物流、感知農業等行業應用示范工程。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聯網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落戶上海市嘉定區。2010年,廣東省在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也在搶占未來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高端領地。2010年3月以來,海南省政府計劃將物聯網應用與“海南省國際旅游島”戰略相結合,建立面向游客的旅游融合平臺。
未來物聯網的發展將經歷四個階段,2010年之前RFID被廣泛應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藥領域,2010-2015年物體互聯,2015-2020年物體進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對象進入全智能化。"物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萬億元級的通信業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