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航運發展大提速
2010-11-27 0: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一五”期,長江黃金水道投資總額接近800億元。
● 長江干線航道通過能力大幅提升,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主城港區,萬噸級海輪可直達蕪湖,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第三、四代集裝箱船可全天候進出長江口。
● 長江干線貨 -
運量從2006年的9.9億噸增長至2009年的13.3億噸,年均增幅達10.3%。
2006年建立的長江水運發展協調機制增進了交通運輸部與長江七省二市間、省際間交流,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的有效溝通協調機制,列入推進方案的建設項目95%以上已按計劃完成,長江航運發展正大規模提速。這是記者從11月25日在重慶召開的“2010年長江水運發展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上獲悉的。
長江黃金水道投資總額近800億元
據部水運局初步統計,“十一五”期,長航系統基本建設總投資近72億元,長江口投資約68億元,沿江省市內河水運投資總額預計將超過650億元,“十一五”期,長江黃金水道投資總額接近800億元。
長江干線航道“深下游、暢中游、延上游”建設全面啟動。在“延上游”方面,實施了瀘渝段、敘瀘段一、二期整治工程,在三峽庫區先后實施了庫尾炸礁、航標遷建、航路改革等工程。尤其是三峽蓄水到175米后,通航條件進一步改善,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主城港區,三級航道由重慶上延至宜賓,實現了全線夜航。“暢中游”方面,先后實施了枝江至江口等14個整治項目,緩解了中游瓶頸河段的阻航問題,宜昌至城陵磯河段航道維護水深提到3米,中游航道維護標準實現歷史性突破,5000噸級海船到達武漢、3000噸級海船到達湖南城陵磯的通航期大幅提高。在“深下游”方面,實施張南、馬當等建設項目,長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完工,航道維護標準進一步提高,實現了萬噸級海輪直達蕪湖,5萬噸級海船直達南京,第三、四代集裝箱船全天候進出長江口,第五、六代集裝箱船和10萬噸級散貨船及油輪乘潮進出長江口,長江干線航道通過能力大幅提升。
長江干線電子航道圖全面建成
支持保障系統建設也加快跟進,覆蓋2688公里長江干線電子航道圖全面建成,建設了三峽庫區重慶段一期、蕪湖、馬鞍山、銅陵、宜昌、安慶等VTS工程,建成長江干線上海至宜賓光傳輸系統工程,建設了長江干線重慶到南京AIS工程,長江干線重慶以下AIS岸基系統呈現鏈狀覆蓋,安全保障和應急處置能力穩步提高。
沿江億噸港口由3個增至7個
沿江重點碼頭泊位規模化、專業化、大型化建設步伐加快,并逐步發展成區域性的港口物流樞紐,為港口功能拓展和服務升級奠定了基礎。
截至目前,港口吞吐能力超過1億噸的省市由2006年3個增加到目前的7個。如江蘇、湖北、安徽內河港口吞吐能力分別達到4.7億噸、3.6億噸和2.5億噸,湖南、四川等省吞吐能力4年翻了一番左右。沿江省市內河港口吞吐量能力由2006年9.6億噸提高到2009年的16.9億噸,沿江港口新增萬噸級以上泊位110個,萬噸級以上泊位總數近300個。
港口服務功能顯著提升
沿江港口開始探索以港口為依托,以保稅、物流、開發區為載體的聯動發展模式,服務功能明顯提升。重慶、武漢航運中心加快建設;江蘇省張家港保稅港區封關運作,太倉、江陰等保稅物流中心掛牌運行;重慶市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封關運作、航運交易所也已掛牌成立。港口資源整合力度加大,實現了有進有退、互補發展,如湖北省正加快鄂東組合港、荊江組合港、三峽航運轉運中心、武漢新港等“四大港口集群”建設。
長江干線貨運量年均增長10.3%
航道通航條件的改善直接摧生了船舶大型化和貨運量的飛速發展。如今,長江干線貨運船舶平均載重噸位由2006年的700噸,提高到目前的800噸,沿江七省二市貨運船舶平均噸位由2005年的300噸提高到2009年的438噸。
統計顯示,長江干線貨運量增長迅速,從2006年的9.9億噸增長至2009年的13.3億噸,年均增長10.3%。
全國500強近200家“靠江”
長江沿岸聚集了全國500強企業中的近200家。其中,沿江省市鋼鐵、化工品和汽車產量分別占全國的33%、46%和40%。據初步測算,沿江重化工企業原材料運輸對水運的依存度高達80%以上。每年有近1億噸的煤炭通過蘇北運河運往長三角地區。江蘇全省70%的外貿進出口貨物通過沿江港口進出,鐵礦石、原油等物資90%以上也是由沿江、沿海港口調入。
據了解,“十二五”期中央投資有望達到450億元,可以拉動全社會投資近3000億元,其中,江蘇、重慶“十二五”期水運建設投資計劃均超過300億元。長江航運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