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限貨”全景實錄
2010-11-21 21: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限貨”現象篇
11月11日,是貴州盤縣的米商何陽芬到昆明的第4天。沒有找到貨車,無奈之下何陽芬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退回25噸大米的訂金,然后兩手空空地回家。
十年來,何陽芬頭一次遇到這種狀況。
這一天,貨車司機楊國春一整天都沒開張。雖然幾天來,他與失落焦急的何陽芬有過幾次碰面,可是他倆各自的“緊張”局面都沒有緩解。過去的3天,楊國春只拉了一單貨,從涼亭糧食轉運站拉到小板橋。“9號開始,交警一查,我們的好日子就算是到頭了。現在只能倒倒短(在涼亭片區內,做短途的運輸)。”楊國春抱怨道。
三條“限貨”范圍內的道路:彩云北路與東二環路和東三環路將楊國春們賴以生存的涼亭片區圍得水泄不通,昆明“限貨”一道禁令讓這里轉瞬之間成為了一座“圍城”,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進不來。
何陽芬的大米無車可拉,楊國春的貨車無貨可運,兩個看似荒唐與矛盾的事實,成為了昆明“限貨”現狀下的鮮活標本。
限貨后大貨車消失殆盡,微型車見縫插針。
交警查進城大貨車。
辦二環通行許可證。
“限貨”令出
“原來用‘130貨車’拉米,只需200輛車,可現在換成1噸以下的車拉,需要2000輛車,這不是給昆明添堵嗎?”
一切始于10月9日。
昆明市交警支隊在10月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稱,從10月9日起昆明正式實施的貨車限期限行令,直到2012年10月8日。為了確保這一措施的順利實施,昆明交警在昆明市10個重要節點路口設卡,對貨運車輛進行限制通行的交通管制。
其中,10月9日至11月8日為宣傳教育期。11月9日起為嚴格管理期,交警部門將依照《通告》內容實施嚴格管理。
11月9日,一切漸入僵局。
這一天,曾經將昆明市涼亭糧食批發交易市場擠得水泄不通的貨車,一夜之間消失殆盡。絡繹不絕的微型車見縫插針地搶占著貨車留下的空地,大院中間空地上被一進一出的兩排微型車占據,一種“螞蟻搬家式”的運輸方式讓這個昆明市最大的糧食中轉站顯得更加忙亂。
顯然,對于每天向昆明市區供應2000噸大米的糧食批發交易市場來說,這種運輸方式效率太低。“原來我們用‘130貨車’拉米,只需要200輛車,可是現在換成1噸以下的車拉,就需要2000輛車,這不是給昆明添堵嗎?”昆明市田糧轉運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永疑惑地說。
除涼亭外,還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昆明市王旗營蔬菜批發市場、金馬正昌果品市場和昆明菊花園中藥材市場等等。據不完全統計,這次限貨范圍所涉及到的商貿貨場有114個,總營業面積約420萬平方米。
一個新的城市秩序正在悄然建立,而它遭到了物流行業與商貿貨場們的頑強抵抗,這場愈演愈烈的關乎城市未來的利益紛爭,卻促使昆明“限貨”政策愈加完善。
“限貨”之后
“原來一輛車拉10噸就200元運費,可是現在一輛車只能拉一噸,但是運費都在50元以上,運輸成本翻倍地增加。”
爭取超1噸運糧貨車能辦通行證
11月8日下午3時許,何陽芬走出火車站直奔昆明市涼亭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她打算在市場停止交易之前看看預訂大米的樣品。
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大貨車將涼亭中路堵得水泄不通,昆明市涼亭糧食批發交易市場里亂作一團,為了加快裝貨的速度,大貨車司機們卷著袖子與搬運工一起出出進進,買米的戶主們在1米多寬的過道上來回跑著,剛結算完西邊的貨,又要結算東邊的貨。
“不是說昆明不讓貨車進城拉貨了嗎?咋還這么熱鬧?”何陽芬抓著一個熟悉的店主問。
“大姐,明天好日子就結束了。要拉貨,就趕緊吧!”店主說。
從11月9日開始,貨車限期限行令進入了嚴格管理期。此時,負責昆明市涼亭糧食批發交易市場運營的昆明市田糧轉運有限公司的高層如坐針氈,工作計劃全部被打亂。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由該公司黨支部書記杜月暉帶隊,到昆明市政府做進一步的情況說明,希望政府能對昆明市涼亭糧食批發交易市場開通“綠色通道”;另一路領銜的是辦公室康主任,他們到昆明交警支隊爭取1噸以上運糧貨車的通行證能給予辦理。
一場持久的博弈悄然拉開。
兩條鐵路專用線從這個占地4.99萬平方米的云南最大的糧食批發交易市場穿過,每年在這里中轉交易的糧食超過80萬噸,交易金額高達30億元,這里平均每天有2000噸左右的交易量,其中90%以上流向了市區的各類銷售終端網點、餐飲、企事業機關等需糧單位。
批發市場里的店主們認為拿到通行證只是時間問題,“道理很簡單,批發市場手里有張王牌,一年80多萬噸的口糧用現在的微型車拉,要拉到猴年馬月,不出半年昆明市場上就沒米賣了。”一位店主得意地說。
杜月暉不敢掉以輕心,她多次到市政府和交警等部門打探這次昆明市“限貨”的執行力度與底線,但一無所獲。
“每年有80多萬噸的口糧要從我們這里中轉到云南各地,而每天也有2000噸大米從這里流向昆明市5000多個網點。這里的工作不能亂,更不能停,因為這關系著昆明市600多萬人有沒有米下鍋。”眼前的局面讓杜月暉一籌莫展,但她臉上帶著習慣的笑容,有些苦澀。
“限貨”后出現貨物積壓的現象
11月9日一大早,杜月暉去了昆明市交警支隊。在交警支隊里,杜月暉忍不住打電話到單位詢問了市場運行的情況。“情況比我預計的還要糟,貨車基本上見不到了。”杜月暉心里很清楚,就靠載貨量不足1噸的微型車拉貨,那么很多網點的正常供貨就無法保證。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杜月暉擔心的昆明市涼亭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多米諾骨牌效應”有了出現的可能。貨物不能正常地供給會造成倉庫積壓,倉庫一旦積壓進站的火車就不能及時卸貨,“人能等,但火車是不能等的。”正常情況下東站只給2個半小時的卸貨時間,一旦超過就要繳納延時費,長時間卸不了貨就會導致整條貨運線要重新進行編組,整個東站貨場陷入混亂與擁堵中。
云南省物流協會會長曹榮新稱,目前涼亭片區共有23條鐵路專線,昆明“限貨”之后出現了貨物積壓的現象,照此下去那么將會影響到整個昆明鐵路貨運的正常運行。
限貨令讓32000輛貨車動彈不得
這一天,最繁忙的無疑就是在昆明市10大路口設卡的交警。用司機們的話說“今天(11月9日)交警就要動真格了”。 這天,負責東三環涼亭立交路口的交警五大隊的交警共攔下了180多輛違規貨車,按規定11月9日之后,交警部門還要給貨車司機3次豁免的機會,但到了第三次就會給予警告處罰,繼續違規者就會被處以200元的罰款和扣3分。
從昆明市地圖上看,當西北三環普吉立交、二環黃土坡立交、東三環涼亭立交、昆玉路鳴泉立交、東三環虹橋立交、昆曲高速公路清水河立交、經開區環島、昆安公路車家壁立交、昆安公路大漁路口、廣福路廣衛立交等城市的交通單點被一條“限行”的粗線連接在一起之后,一個“鐵桶陣”躍然紙上。
這樣一來,西邊到東邊已無路可走,更別提進城。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限貨范圍內所涉及到的商貿貨場有114個,總營業面積約420萬平方米。
對于運送商貿貨物的貨車司機看來,不僅僅是影響生意,已關系到能否在這座城市繼續生存。
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中國分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大湄公河次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金鑫認為,這個“鐵桶陣”必須擺,只是現在擺得有些過早了,接下來整個城市的物流行業和社會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劉金鑫稱,目前昆明市90%以上的商業貿易企業都聚集在“限貨”的范圍以內,日均貨物周轉量高達2168萬噸,其中90%以上的貨物都依靠貨運車輛完成物流運輸。所以每天進入昆明市的貨車不低于8萬輛,其中一噸以上的占到了近40%,現在一刀切的限貨令讓這32000多輛貨車動彈不得,突然有了這么大的缺位很難一時間得到有效的彌補,即使能補充一些,但是物流成本會進一步提高。
“打個比方,原來一輛車拉10噸就200元運費,可是現在一輛車只能拉一噸,但是運費都在50元以上,運輸成本翻倍地增加。”劉金鑫擔心“限貨”會帶來運輸成本的上漲。
找貨車拉貨,尋覓3天一無所獲
對何陽芬來說,現在找不到貨車不單單是增加運費的問題。
11月10日凌晨6時,65歲的何陽芬一頭扎進了夜幕下的原昆明市汽車運輸經貿總公司七車隊停車場,她挨個詢問亮燈的貨車司機愿不愿意拉貨到貴州盤縣,盡管她已經將每噸的運費從90元增加到了130元,可是先后問了10多個司機都沒有人答應。
何陽芬到昆明之前就已經預訂了25噸的貨,其中20噸大米,剩下的5噸是大豆。這25噸貨要分別到新鐵物流、云南省紡織總公司儲運部、原昆明市汽車運輸經貿總公司七車隊、六車隊等幾個地方裝運。
“她這樣裝貨,不是讓司機往交警的槍口上撞嗎?怕的不是罰錢,怕的是扣分。”貨車司機楊國春道出了何陽芬找不到貨車的真實原因,因為這幾個地點都屬于“限貨”的范圍,只能在晚上22點之后才能通行,可是那個時間所有的地方都上不了貨,只能等到第二天才能裝貨,這樣一來裝好這車貨至少需要三天,“沒有哪個司機會干的,要干了費用就不僅僅是運費了。”
苦苦尋覓了3天,可是何陽芬依舊一無所獲。
從2000年以來,何陽芬每個月都會到昆明進一兩次貨,10年的經營讓她對貨運已經輕車熟路,可是現在過去的經驗和人情全都派不上用場。
貨車司機楊國春曾經安逸的守株待兔式的經營模式也被全部打亂。
11月10日,楊國春與昆明市涼亭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停車場里其他同樣無事可干的貨車司機斗了一天的地主,雖然這一天有4個貨主來談生意,可是最后都沒談成。“今天的生意都需要‘闖關’,都在城外,太危險,今天交警就來真的了。”楊國春們都被限貨令困在了涼亭這個云南最大的旱碼頭里,進出兩難。
三次“限貨”
之前的兩次“限貨”讓空港物流行業置身于事外,然而這次讓他們吃盡了苦頭。
面對限貨令,三個活不敢接
“限貨”對于開了十年貨車的楊國春來說并不新鮮。
2007年9月1日,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昆明市政府出臺的《昆明市城市道路車輛通行規定》正式施行。該《規定》第一次明確限定1噸以下的載貨汽車,7:00-20:00不得在二環路(不含)以內區域道路上通行。同時北京路(二環北路至霖雨路)、官南大道(二環南路至廣福路)、人民西路(二環西路至春雨路)等城市中心區道路也實施限行。1.5噸以上的載貨汽車,不得在城市高架道路的上層通行。
這讓楊國春不得不放棄在城區運送貨物的生意。“城區里的貨很多,雖然單趟掙的錢不多,但是每天可以跑五六趟,有時候一趟可以收兩三家的錢,那時錢好賺,連斗地主的時間都沒有。”
《昆明市城市道路車輛通行規定》的出臺將楊國春“趕到”了城外,隨后兩年的時間里,他開始集中在涼亭拉貨到周邊縣市,沒生意時他就到團結辦事處、普吉等地拉建筑材料,他對城郊的了解漸漸超過了城區。
2009年9月30日,楊國春的又一條生意路被封死。
當天,昆明市政府決定對廣福路采取限制部分車輛通行的交通管理措施。核定載質量1噸以上的載貨汽車,早上7時至晚上11時不得在廣福路(彩云路至滇池路路段)上通行,新建好的二環系統上層也在限制行列。
“廣福路和二環限制之后,我就再也沒有去團結辦事處和普吉拉過建筑材料了,不方便,因為我認識的客戶都在東邊,兩條路一線就不好跑了。”之后,楊國春的活動空間只剩下了東邊,城市其他的區域漸漸與他無關。
對于一名貨車司機而言這并不是什么好兆頭。
如今,面對再次的限貨令的頒布,楊國春有種莫名的惶恐。
按規定,楊國春的貨車屬于私車,無單位靠掛,就拿不到證,并且載重超1噸,“吃飯的家伙”難以合法化。其一旦在“限貨”范圍內被交警發現,罰款、扣分、勸返,任何一項處罰措施都讓他得不償失。“昨天排隊加油花一天時間,今天有三個活不敢接”,楊國春介紹,有人找他拉貨去安寧、王家營、小板橋,三件活都必須經限行道路。“沒敢去”,若是在11月9日之前,楊國春這三個活下來可以凈賺300多元。
20多輛大貨車7時后就成擺設
之前的兩次“限貨”都讓空港物流置身于事外,然而這次“全城戒嚴”讓身居城區腹地的空港物流行業吃盡了苦頭。
“飛機連人都不等,有可能等花嗎?”昆明先科航空貨運副經理張健抱怨道。
張健接著稱,云南每天有500余噸鮮花及蔬菜要通過空運送達全世界,鮮花大都來自呈貢斗南花卉市場。貨車限時限行,鮮花如何自呈貢運抵昆明機場就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悄然間,張健與從事鮮花、蔬菜航空運輸的公司前所未有地走在了一個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站在他們旁邊的還有云南省花卉行業的50萬從業者。
張健所在的貨運代理公司主要負責將鮮花、蔬菜的由呈貢斗南地區運往機場。公司有20多輛核定載質量在1噸以上的貨車,70余輛1噸以下的小貨車,“小貨車我不擔心,可大貨車白天進不了機場”。
據其介紹,飛機航班只在上午7時30分至晚上12時才有,準時起飛,在起飛前2至3小時內,貨車必須趕到,備留充裕的時間安檢、裝機,又因為機場儲藏物資的倉庫很少。若大貨車只得在晚上10時至早上7時進城,“鮮花、蔬菜堆放的時間一長就爛,送人都沒人要。限貨令的實施對鮮花、蔬菜等產業影響很大”。
11月10日,“只勸不罰”的限貨日子已經過去,張健憂慮,若罰款、扣分、強制勸返等一系列限貨措施施行,“大家的日子就不好過”。
約在一年多前,春城路、廣福路及關上片區貨車限行,昆明市花卉產業聯合會向交警支隊申請了一批專車專用通行證,張健的貨運公司的全部大貨車都暢行無阻,可是在過去的限貨一個月試行期,收到交警的口頭“提示”的貨車司機大有人在。他也不清楚,這批通行證在新的限貨令下是否有效。
張健知道,之前的通行證不再作為通行憑證了。
“如何應對這種變化?”這個成為了張健難以解開的困局,從11月9日起,張健的20多輛1噸以上的貨車7時之后就成了擺設,1噸以下的小貨車加班加點,搶時間多跑幾趟。“目前我們仍在向市政府提交申請,希望考慮到花卉行業的特殊性,開辟一條‘綠色通道’,爭取將這次昆明‘限貨’的影響降到最低。”
“限貨”與“解禁”
“‘限貨’之前平均每天外地進入的蔬菜約2400余噸,而在限貨令施行之后,蔬菜進入量下降至2100余噸。”
機動車試點夜間檢測
昆明的這次“限貨”不占天時,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和“柴油荒”兩起越演越烈。
突如其來的變化,打亂了整體布局,加快了此次昆明“限貨”政策后續的調整步伐。
11月10日,離自己貨車車檢的最后期限還有三天,宋長新為了盡快辦理通行證,他決定冒險“闖關”。下午1時,宋開著貨車沿著彩云北路向昆明市第一檢測站駛去,這是宋精心挑選的時間,這個時間段正值交警下班,可他并沒有得逞,被加班執勤的交警攔下,這一個上午在此執勤的交警五大隊的民警共攔下了80多輛違規貨車,都給予司機提示。
宋的遭遇早在檢測站的意料之中。在10月底,昆明市17個檢測站聯合向昆明市交警支隊提了一個方案,方案中稱,貨車司機依行駛證上的檢驗有限期截止當月,空車入城,交警部門予以放行。
原因顯而易見。昆明市現有的17個檢測站都在此次的“限貨”范圍之內,一旦全面嚴格執行“限貨令”,那么昆明市的貨車行駛證檢驗將被迫全面停止。
11月5日,第九檢測站站長喻力子接到了昆明市交警支隊的一項通知:昆明市交警支隊稱為保證大型貨車的日常檢驗及注冊登記,自11月8日起,喻力子所在的第九檢測站和東片區的第六檢測站將試點開展機動車夜間檢測工作,每周一至周五工作時間延長至24時。
同時主城區云南省汽車綜合性能檢測中心站、昆明市第三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昆明達標運輸車輛綜合性能檢測站3個二級維護站每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時間延長至24時。
11月9日,一個失望的夜晚。
試點夜間檢車作業的第二個晚上,第六檢測站的30多名工作人員站在空闊的大院中三五成群地低聲閑談,無事可干,幾十盞大功率照明燈,讓檢測站看上去略顯尷尬。
“昨天4輛,今天到現在1輛”。檢測站的莊站長說。
位于普吉路366號的第九檢測站的情況稍好。“昨天十四五輛,今天到現在9輛”。第九檢測站站長喻力子說。
對于夜間檢測工作反應不佳的原因,喻力子認為,車少與最近的油荒有關,“柴油難加,貨車司機有油都去拉貨,很少檢車”。
昆明市交警支隊宣傳處處長全俊鵬稱,交警支隊將根據貨車流量的變化繼續做出相應的調整。目前交警支隊考慮在限行范圍之外再建兩個檢測站和3個二級維護站。
“通脹”下的蔬菜運輸
就在喻力子接到昆明市交警支隊要其試點開展機動車夜間檢測工作當天下午,昆明市政府的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召集了昆明市物流協會的成員召開了一次閉門討論會,從鮮花、蔬菜到糧油、食品等每個物流產業的利益代表都闡述了自己的困境與無奈,希望市政府盡量給予“通行”。
在此之前,昆明市物流行業協會已經向昆明市政府遞交了兩份“關于昆明市貨運通行線路調整后的疏通措施報告”,但都沒有得到政府明確的表態。
然而,通貨膨脹和“柴油荒”兩起事件讓物流行業看到了昆明市貨運通行線路調整可能與希望。
據日前舉行的今冬明春蔬菜產銷銜接工作會議上通報數據顯示,11月上旬,全國36個大中城市18種主要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漲了11.3%。11月,蔬菜漲價成為了全國最關注的民生話題,這給昆明限貨添加了巨大的壓力。
就在限貨令頒布的10月9日當天,當天昆明菜市場價格便有變化:蔬菜批發價普遍上漲5角到1元,大白菜從0.45元/公斤上升至0.9元/公斤。零售價也隨之上漲。在篆新等農貿市場,每個攤位蔬菜的數量都比較少且價格比前幾天都有上漲趨勢。蓮花白2.5元/公斤,生菜7元/公斤,豌豆尖的價格達到了15元/公斤。
以前每天開到王旗營蔬菜批發市場的送菜車有700多輛,但交通管制后到市場的車輛只有了300多輛,直接導致了的蔬菜總量每天減少300多噸。“‘限貨’之前平均每天外地進入的蔬菜約2400余噸,而在限貨令施行之后,蔬菜進入量下降至2100余噸。”王旗營蔬菜批發市場的相關負責人稱。
蔬菜率先開通“綠色通道”
11月12日,蔬菜率先打開了“綠色通道”。
當天下午,昆明市政府下發《關于穩定蔬菜價格的緊急通知》。并且要求,昆明市交通、農業、發改、交警等部門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蔬菜等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擴大“綠色通道”政策覆蓋的蔬菜品種范圍,對蔬菜等生鮮農產品配送貨車發放特別通行證,允許24小時進城通行,切實降低運輸成本費用,保障市場供應。
就在同一天,昆明市涼亭糧食批發交易市場也傳來了一條好消息,昆明市政府允許對昆明市涼亭糧食批發交易市場發放貨車通行證,消失了的貨車又重新回到了交易市場,秩序看似重新得到恢復。
這對楊國春來說又有貨拉了,可是他最近在忙著排隊加油。
何陽芬并不知道這個消息,在一天前,何從貨主們手里退回了訂金,在大貨車重新進入昆明市涼亭糧食批發交易市場之前,她帶著失望與不解離開了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