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交通運輸“十一五”發展情況及“十二五”發展思路
2010-11-11 1: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十一五”廣西交通運輸發展情況
“十一五”以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交通運輸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系列有利于加快交通運輸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自治區作出交通優先發展、掀起交通建設新高潮戰略決策的機遇,以構建出海出省出邊國際大通道、建設沿海億噸大港和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為目標,全面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運輸服務水平,交通運輸各項工作特別是建設工作取得了歷史性重大突破,“十一五”各項指標基本完成,主要表現在:
(一)交通投資規模實現歷史性重大突破。“十一五”全區預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615億元,是“十五”的3.23倍,年均完成投資323億元,年均增長45%。其中,公路建設完成1268億元,為“十五”的2.9倍;水運建設完成224億元,為“十五”的5.9倍(其中內河水運建設預計完成投資63億元,為“十五”的3.4倍)。
(二)公路基礎設施總量實現歷史性重大突破。“十一五”全區預計新開工和在建高速公路項目36個,建設里程4084公里,新建成高速公路1234公里。預計到2010年底,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101500公里,比“十五”末新增公路39497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預計達到2645公里,建成連接廣東省的高速公路通道4條、連接湖南省的高速公路通道1條、連接云南省的高速公路通道1條、連接東盟國家越南的高速公路通道1條,基本實現高速公路連接各市、連通周邊省和出海、出邊、出國的網絡化目標,形成東部沿海省區“西進”和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等西南省市“東進”必經的高速公路網;公路密度由2005年的26.2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2009年的42.5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實現縣縣通二級路、鄉鎮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
(三)水運吞吐能力實現歷史性重大突破。五年來,通過實施沿海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一期、二期工程),沿海水運基礎設施大大改善,集疏運能力顯著提高;同時,通過加快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建設,以西江和南北中線通道構成的西南出海水運通道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2000噸級船舶從貴港、1000噸級船舶從南寧直航粵港澳。到2009年底,全區共有港口生產性泊位631個,其中沿海泊位211個、內河泊位420個,萬噸級以上泊位46個,港口綜合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71億噸,其中內河吞吐能力5607萬噸、沿海吞吐能力1.15億噸。預計到2010年底,全區港口吞吐能力達1.8億噸,是“十五”末的2.7倍,其中內河港口吞吐能力達到0.6億噸,是“十五”末的2倍,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達到1.2億噸,是“十五”末的3.4倍;萬噸級以上泊位達49個,比“十五”末增加23個。
廣西“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思路
“十二五”是我區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是實現自治區黨委“五年打基礎,十年上臺階”戰略決策的重要時期,也是繼續推進交通優先發展、掀起交通建設新高潮的重要機遇期。“十二五”我區將緊抓國家繼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快發展等重大機遇,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的努力把廣西建設成為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繼續把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全力推進交通大建設大改革大發展,持續掀起交通建設新高潮。“十二五”交通發展的主要思路是:
(一)全力以赴推進出海出省出邊國際大通道建設。重點加快建設防城至東興、六寨至河池、岑溪至水汶、南寧外環、欽州至崇左、玉林至鐵山港、六景至欽州港等高速公路,其中廣西境內所有國家高速公路網路段將全部建成。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南寧為中心,通達北部灣經濟區城市、港口的2小時廣西北部灣經濟圈;構筑南寧連接全區14個地級市的4小時交通圈,86%以上縣城實現半小時內上高速公路;打造一日省際交通圈,實現南寧至鄰省省會、鄰國首都當日到達;重要的港口、空港、國家一類口岸、4A級以上旅游景區通高速公路;與周邊國家及各省建成18條以上高速公路通道,高速公路里程突破6000公里。
(二)加快路網改造和農村公路建設。加強國省干線公路提級改造,提高路網通行效率和通達深度;在縣縣通二級以上公路的基礎上,加強網絡化建設;加快出省出邊高等級公路建設,到2015年,基本實現所有二類以上口岸和自治區規劃的出省、出邊公路通道全部建成二級以上公路。
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優先考慮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建設以及危橋改造和橋梁建設,同時結合國家和省(區、市)對新農村建設的整村推進、整鄉推進、整縣推進等支持政策,以及對農業產業區、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特殊支持政策等,適時啟動部分鄉與鄉之間聯網公路、自然村通公路和鄉村道連通工程、老舊縣鄉油路改造工程以及通農林場總場、分場(連隊)道路的建設。
加快物流設施和運輸站場建設。圍繞南寧、柳州等七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重點建設綜合客運樞紐站場、集裝箱中轉站、現代物流園區(中心)、公路快速客貨運輸站場及信息服務系統。開展綜合客運樞紐站場試點建設,實現鐵路、民航、城市公共交通與公路客運的零距離換乘和高效有機銜接,鼓勵貨運樞紐向現代化的物流中心和物流園區發展。繼續推進農村客運站與便民候車亭建設。到2015年,全區公路運輸站場達到能力、功能、布局等有效供給與社會經濟發展基本適應,形成以國家級樞紐站為龍頭,縣級樞紐為節點,農村站點為基礎的公路運輸站場體系。
經過5年的建設,預計到2015年底,全區公路總里程突破11.5萬公里,基本建成以出海出邊出省快速運輸通道為骨架,路網完善配套,農村公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并與港口、鐵路、航空等其他運輸方式有效銜接,我區在全國交通網絡中通向東盟的樞紐地位初步確立。
(三)加快沿海基礎設施和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建設。加快沿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沿海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二期工程建設,加快大型專業化深水碼頭、深水航道建設,充分發揮港口保稅物流帶動作用,滿足腹地經濟及臨港產業對以礦石、集裝箱、石油、煤炭等大宗貨物為主的貨物運輸需求;加快港口集疏運通道建設,充分發揮沿海港口對腹地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預計到2015年,廣西沿海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3億噸,廣西北部灣港將建設成為服務西南、華南和中南,輻射東盟的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
掀起西江黃金水道建設高潮。突出重點,加快建設連接南寧、貴港、梧州、百色、來賓、柳州、崇左等市的內河水運主通道,支持其它支線航道建設,形成以西江水運干線和右江、紅水河、柳黔江水運通道為主骨架,干支暢通、江海直達,設施較為完善的內河航道網。推進樞紐船閘建設,著力解決礙航設施以及加快提高船閘通過效率和通過能力,全面提升西江黃金水道航運能力和服務水平。到2015年,全區內河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5億噸以上,基本形成以貴港、梧州、南寧主要港口為樞紐,百色、來賓、柳州、崇左等地區性港口為重要補充,其它一般港口協調發展,布局合理、層次分明、功能明確、設施完善的內河港口體系。
(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堅持公路水路與其它運輸方式的統籌發展。“十二五”期間,將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合理有效配置資源,加強和改進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協調發展和規劃編制。注重將公路系統與港口、鐵路場站、公路貨運場站、機場和公共交通停靠站等各種交通設施的相互銜接或整合,促進航空、鐵路和公路運輸服務的有機結合,使各種運輸方式優勢互補,提高各種運輸方式整體的服務效率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