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物流立法的喜與憂
2010-10-11 23: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作物流行業的報道,也因此接觸到不少的物流企業。切身體會到,這實在是一個需要更多政策、資金支持的行業。太多的物流企業生存艱難,即使是物流業中的所謂成功企業,例如幾個知名快遞公司,他們的利潤率也相當低,更不用說很多公路運輸企業。優勝劣汰是行業發展的自然規律,但如果全行業絕大部分企業都感覺生存艱難,那就確實是需要外力進行干預支持的。
此次福建省出臺《福建省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條例》,宗旨就是促進物流業發展,不能不說是福建物流企業的一大幸事。
由于福建獨特的地緣特點,此法規主要著眼于加強閩臺合作。根據法規,鼓勵臺灣企業到福建投資建設、經營物流基礎設施,設立地區總部、配套基地、采購中心、物流中心、營運中心和研發中心。鼓勵、支持福建省物流企業與臺灣物流企業開展運輸、代理、包裝、配送等物流環節的分工與協作,引進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人才和資金,擴大經營范圍,參與國際競爭。鼓勵、支持福建省物流企業赴臺灣設立辦事機構及營業性機構。
好的辦法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會強化作用的發揮,但同樣,不成熟、有瑕疵的想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則會起到負面作用。
法規規定各級政府應安排專項資金發展物流業。專項資金以補助、獎勵、貼息等方式,用于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物流園區建設、工業企業物流外包、重點培育和扶持的物流企業發展、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引進、國際海運新航線開辟、物流人才教育培訓、物流發展研究以及現代物流業發展需要重點扶持的其他項目。
這是一個好想法,但其實卻不夠成熟。物流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但就目前來看,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極大。
9月初,筆者在杭州參加物流行業的一個論壇,論壇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就指出,大量政府投入巨資建設的平臺都最終失敗,原因就在于沒有明確定位在公共服務的基礎上,結果不是進入了商業領域卻又不允許客戶選擇,就是提供的公共服務并沒有價值,客戶不去選擇。
隨后筆者參觀了浙江省物流電子樞紐,發覺各地政府來取經的絡繹不絕,無一例外都準備回去在建設公共信息平臺方面大干一場。但事實上,這個公共信息平臺根本不需要每個省都建設一個,真正高效而節約的辦法是聯合共建。也許,有些干部是把建設這樣一個平臺和政績聯系起來了吧。
再回過頭看福建的法規,提出專項資金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專家分析認為若有這樣的資金,不如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要知道,物流行業中需要資金支持的地方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