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循環經濟凸顯湛江科學發展

2009-9-13 12:3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隨著寶鋼千萬噸級鋼鐵項目及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兩個投資均在500億以上的超大型項目落戶湛江東海島,湛江這個一度有些沉寂的南國大港,迎來了世人前所未有的關注目光。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先后吸引兩個超大型項目,既因為湛江優良的區位、深水大港優勢,更因為當地政府把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打造成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的雄心。以兩大項目為“龍頭”,湛江經濟蓄勢待發,底氣十足,同時強調“生態建園”,環保優先,湛江正向著建設“現代化新興港口工業城市、美麗的海灣城市”的科學發展目標邁進。
  ■園區發展方向
  鋼鐵+石化:新穎組合意在循環經濟
  對于千萬噸級鋼鐵項目與1500萬噸的煉油項目先后落戶東海島,即將“比鄰而居”,很多專家都認為這是一個新穎而又極富效率的組合。
  兩大產業比鄰而居世所罕見
  中石化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基銘指出:“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區域規劃建設鋼鐵和石化兩大產業,湛江東海島在國內是第一個。湛江鋼鐵、石化兩大項目比鄰而居,兩大產業循環經濟建立起來,將會世所罕見。”
  由上海寶鋼集團、廣東省國資委、廣州市國資委三方共同投資的湛江鋼鐵基地項目,總建設規模為年產鋼2000萬噸,首期1000萬噸,投資金額700億元,擬于2012年建成投產。項目達產后,年產值700億元,年稅收70億元。
  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由中石化、廣東省和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合資建設,年煉油1500萬噸、生產乙烯100萬噸,總投資約600億元,將于2010年動工建設,計劃于2013年投產。項目達產后,年產值800億元,年稅收100億元。
  兩個“龍頭”先后落戶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園上的東海島內,不僅將大大拉動湛江的經濟,同時相互之間也相輔相承,相得益彰,一個產業的生產“廢料”恰好是另一個產業的生產原料,這就為發展循環經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產業互補造就循環經濟
  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園的規劃者們也以此為基礎,邀請國家石化和化學工業規劃設計院精心設計出一套發展循環經濟園區的方案:
  鋼鐵—石化產業循環。鋼鐵的冶煉需焦炭,煉焦的過程中會產生焦爐煤氣、煤焦油,這些物質可作為下游石化產業的原料。此外煤氣及余熱也可用于發電及供熱,為石化產業提供電能及熱能。石油焦炭是煉油尾料之一,考慮到科威特原油屬于高硫質油,其焦炭不適宜直接用于鋼鐵的治煉,但可用于發電,為鋼廠提供電能。硫磺也是煉油過程的生成品之一,它可用于制備硫酸,應用于不銹鋼的加工。
  中水回收循環利用。東海島上的生產、生活污水排入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處理達到中水水質標準后,可用于綠化、道路澆灑等。
  鋼鐵基地設立中央水處理廠處理鋼鐵基地所產生的污水。其中,所產生的少量含油和懸浮物的廢水,將根據循環水水質及用水車間的不同特點,設置相應的過濾、絮凝、沉淀、除油等處理措施,處理后循環使用,少量排水與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園區中水回用率為60%以上,其中,鋼鐵基地中水的重復利用率達97.5%以上。
  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園區將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與生態修復、環境綠化有機結合,充分體現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的要求。園區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率達100%。
  應用國內外先進的工藝技術裝備發展一批固體廢棄物再生資源深加工產業項目,利用鋼鐵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鐵渣、鋼渣、粉煤灰、各類塵泥等固體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生產建筑磚、微晶玻璃等建材,建設循環經濟園。
  這只是方案中的部分縮影,湛江發展循環經濟已經“走在路上”。
  ■園區建設模式
  突破傳統模式實行生態建園
  如果提到重化工產業,你的頭腦中仍然出現煙霧騰騰、油污橫流的場面,只能說明你并不了解最現代化的生產工藝。湛江的鋼鐵和石化產業代表了先進工業的工藝水平,堅持最嚴格的環保標準。“工業立市、港口興市、生態建市”是湛江市一貫堅守的發展戰略,工業園區建設秉承“產業帶動、生態建園、循環發展”的理念,將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與各項建設工作同步進行,突破了傳統工業園建設模式。
  園區內80%天數達到空氣質量一級標準
  湛江目前環境狀況優良,環境容量大、環境資源好,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家環保總局核定湛江市二氧化硫環境容量為10.2萬噸/年,2008年湛江實際排放量4.05萬噸,目前實際排放量僅占核定排放量的39.71%,剩余總量很大,完全能夠滿足石化、鋼鐵等產業發展的環境容量要求。
  并且,湛江對于進駐工業園區的企業制訂了嚴格的環保標準,始終把循環經濟、生態建園、科技興園作為后發崛起的重要支撐,貫穿于生產建設、生活消費各個方面,確保藍天常在、碧水長流、空氣常新、資源永續利用。
  即使對于渴望落戶的大項目,湛江在環保方面也決不放松要求。比如湛江鋼鐵基地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大力推廣環保與節能降耗技術,提高資源與能源的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配套完善環保治理設施,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最大限度減少三廢排放對環境的影響,主要環保指標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園,“三廢”排放低,園區內每年有80%的天數達到國家空氣環境質量一級標準,這是珠三角地區的工業園無法比擬的。
  環保節能有指標
  為達到發展工業而不污染環境的目標,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園采取了多項措施:
  ●污染治理措施采取“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應用行政、法律、經濟和科技等手段落實好工業污染治理的各項措施。
  一是在項目準入上實行嚴格的審核制。從產業政策、生產工藝、廠址選擇、污染防治技術等方面嚴格把好園區環境保護第一關,變末端治理為源頭控制。
  二是加強對重點排污企業的監控。對企業環保設施的運行情況、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全面監控。對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新、改、擴建項目舉行環境影響評價聽證,拓寬環保公眾參與民主決策的渠道。
  三是引導企業引進先進的治理技術。在資金、政策上鼓勵企業改進落后的治理工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對廢物的利用力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能力,提高經濟效益,減少環境污染。
  ●生態保護措施堅持“生態建園”的理念,嚴格保護園區的生態環境,使水、空氣、聲環境質量全面達到功能區劃標準,重點保護工業園生態景觀,打造生態工業園。
  科學規劃工業園功能,盡量保留工業園內的水域及周圍自然生態林地、山丘等,保證工業園的自然生態特征、生態穩定性、良好的微氣候環境,避免區域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加強紅星水庫保護區管理工作,將水庫景觀建設與水環境質量保護相結合,在水庫四周設置防護綠地、綠化公園等;工業園與居住區之間設置一定的隔離綠化帶,多植樹造林,養花種草,實現工業園綠化美化;建立宜工、宜商、宜居的生態新城。●節能降耗措施落實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嚴格落實目標責任制,把節能降耗目標作為評先樹優一票否決的指標,嚴格考核。
  促進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應用國內外先進的工藝技術裝備發展一批固體廢棄物再生資源深加工產業項目,利用鋼鐵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鐵渣、鋼渣、粉煤灰、各類塵泥、氧化鐵皮等固體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生產建筑磚、微晶玻璃、超細粉等建材,實現鋼鐵生產固體廢棄物“零排放”目標。
  優化能源集成利用。在園區內根據不同行業、產品、工藝的用能質量需求,規劃和設計能源梯級利用流程,可使能源在產業鏈中得到充分利用。
  園區建設1座熱電廠建設規模為4臺300MW供熱機組,其中一期建設2臺300MW供熱機組。熱電廠向園區供熱、供電,從而達到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熱質量的作用,同時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建設節能技術服務體系,支持循環經濟和節能降耗的技術研發,大力推廣應用節能、節水、節材、低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
  監督高耗能企業。搞好園區企業能源管理培訓,加強企業能源計量、統計、定額等基礎管理工作,組織開展能源審計、能效標識和節能產品認證,引用節能自愿協議等先進管理方式,督促企業開展與國際、國內或省內同行業能耗先進水平對比活動。
  加大環境保護投資力度
  園區環境保護投資約為6.7億元,主要用于園區污水處理廠、垃圾轉運站、降噪設施、固體廢棄物預處理設施等各類環保設施。
  園區內的污水以集中處理為主,將生活污水及性質相近的無毒工業廢水集中統一處理。污水管的布置以方便污水收集及便于污水臨時排放為原則,根據地勢順坡布置,污水分片收集匯入主干管,排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污水處理廠的尾水采用深海排放。已建成的霞山污水處理廠、赤坎污水處理廠,能夠為園區所用,正在規劃建設三座污水處理廠。
  園區規劃中加入了生態核心和生態廊道的概念。沿規劃區中部東南向的河涌布置綠化走廊,形成分隔重化工業與一般工業用地的生態軸。圍繞區內河涌與現狀南北向主要道路的交匯處布置綠地,形成區內的生態綠化核心區。
  ■新聞分析
  兩大“龍頭”將為湛江帶來什么?
  鋼鐵、石化兩大產業的落戶讓湛江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不僅將成倍增加湛江的GDP和稅收數字,同時也將在方方面面改變湛江的城市面貌甚至湛江人的生活習慣。
  推動湛江成功實現彎道超車,逆勢崛起
  湛江市是全國最早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2008年,湛江市實現生產總值1048.67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131.6億元,這兩項指標都位列全省第9位。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8年全市人均GDP僅有15297元,遠低于全省的37588元。
  湛江發展較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湛江缺乏重大項目的支撐,缺乏強有力的工業發展載體。隨著千萬噸級湛江鋼鐵基地、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的落戶,湛江以鋼鐵基地和中科項目為龍頭,建設產業轉移示范園,這將成為湛江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平臺,是推動湛江逆勢崛起、彎道超車、跨越發展的引擎和動力,強市富民、城鄉協調、科學發展的強力支撐。
  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園區分為鋼鐵及配套產業區、石化及中下游產業區和中央商務區三大功能區。到2012年,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園區產值可達2000億元,稅收總額250億元,相當于再造兩個工業湛江。可轉移勞動力20萬人,推動東海島形成人口達80萬人的新城區,推動湛江形成市區200萬人口以上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促進勞動力轉移,提高湛江城市化水平
  2008年,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園區用工總人數36300人,吸納本省農村勞動力31218人,占用工總人數的86%。到2012年,園區建成后,預計可提供20萬個就業崗位,吸納本省農村勞動力占園區用工總量的70%以上,使本地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服務。
  2008年湛江全市的城鎮人口比重為38.94%。隨著園區的建設,東海島將建成廣東的新鋼城,吸引周邊乃至全省的勞動力轉移,湛江市區的人口將由現在的140萬增至200萬以上。預計到2012年全市城鎮人口比重將提高到43%以上。園區建成后,稅收總額達250億元,全市人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000元左右,城鎮居民總收入也將增長3倍。
  助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湛江經濟增長方式
  現階段湛江市的五大支柱產業為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石油加工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2008年五大支柱產業實現增加值370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5%。湛江存在著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產業關聯度低等不足。特別是農副食品加工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差。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促進一保持”,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當前湛江市工業工作的當務之急。
  園區建成后,鋼鐵基地作為龍頭,將帶動煉鐵、煉鋼、鋼壓延加工等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建材業的發展。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將會帶動石化產業鏈中游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延伸至下游的精細化工、包裝材料、塑料制品加工、化學建材等石化產業的發展。
  在這兩大龍頭的帶動下,物流、會展、檢測認證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必將逢勃發展,形成現代先進制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兩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鋼鐵、石化產業等現代先進制造業將成為湛江新的支柱產業,所創造的產值將超過現在五大支柱產業的總和,推動支柱產業占GDP比重上升至45%以上,帶動湛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此外,兩大代表先進制造業的龍頭企業的投產,將進一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在園區的推動下,不斷推進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逐步改變原有的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產業關聯度低的現狀,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節能減排,實現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實現科學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