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物產:一筆錢做多筆生意
2009-8-9 13:5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浙江物產是國內最早向日本三井學習的流通企業,他們將一系列簡單的買賣行為整合為供應鏈,初嘗“鏈主”帶來的商業優勢。
傳統流通賺一個買賣差價,一筆錢做一單生意。現代流通強調集成式供應鏈服務,通過集成式服務,一筆錢能串成好幾單生意。這就是浙江省物產集團公司在物資流通中所倡導的獨到之處。
集成式服務,早已是國際先進流通貿易商的通用做法。集成式服務,其實是供應鏈服務,即通過信息化,打通供應鏈所有環節。這樣操作下來,整條供應鏈對客戶就是最優的:價格最便宜,服務最便捷,供貨周期 最短,客戶滿意度最高。譬如一家鋼鐵生產企業向浙江物產求購鐵礦石,但可能一時資金吃緊。傳統流通企業的做法,這事就只能拖著,直到對方籌到錢為止。
現代流通條件下的集成式服務,卻可以化解這一矛盾—你不能為礦石付款,但你的鋼材可以由我分銷,用鋼材抵沖礦石錢。而我把鋼材又賣給造船企業,同時又代理他的船舶出口。如此這般,一環一環套起來,等于“一筆錢做了好幾單生意”。集成式服務的內容還有很多,比如可以為用戶當好參謀,告訴他什么材料最好,哪一條物流路徑最快、最經濟。但是,問題在于究竟憑借什么樣的手段,才能實現如此便捷、一舉多贏的“集成式服務”?而一筆錢做多單生意的“多贏模式”,一個基礎性條件就是信息手段要跟得上。“為企業開信用證,就要了解企業的信用、生產周期、產品質量和性價比,以及其經營風險等等。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跌入資金斷裂的泥潭。”在浙江物產的戰略轉型中,最重要的就是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業態是借助于信息手段才得以構建和實施的。
信息化,給浙江物產帶來了許多驚喜。拿資金管理來說,以往為了考慮支付能力,集團每個成員公司都要準備數百上千萬元備付金,集團上百個成員公司就是數幾億乃至上十億元。對一個年營業額近500億的企業而言,資金周轉加快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效益。
借著“集成供應鏈”,浙江物產不僅打通了資金通道和業務通道,還創新了一些業務模式,以不斷鞏固“鏈主”地位,提高統籌整條供應鏈的能力。臺州是浙江物產供應鏈擴張的新版圖,除了將集團原有業務模式復制和移植到這里。由于造船周期較長,常常一兩年才能造好一艘船,買船的企業必須要先看到造船企業有足夠的信用保證,才敢踏踏實實地交錢。為了讓這個鏈條更加順暢,浙江物產與臺州政府合資成了一個擔保公司——為民營造船企業提供擔保,讓銀行為造船企業開具信用保函,擔保他們的履約能力,且造好的船還能通過浙江物產下屬的國際貿易公司和國際貨運公司運輸出口,這樣一來,從鐵礦砂的進口到鋼材采購供應、輪船成品的出口交付,浙江物產串起了每個環節,成為整條供應鏈上最大贏家。浙江物產集團徐云彪限于篇幅,內容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