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點在于標準不統一
2009-8-4 14:4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永福
《建議》第一條牽扯到汽車管理問題,不單單是糾正 “大噸小標”,根本問題是車輛的載重噸位由誰來定。
過去,汽車銷售人員會根據用戶要求臨時在合格證上寫上載重噸位。現在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汽車管理這個根源上解決。第二條也是管理問題,物流企業不賺錢,油價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物流行業比較混亂,誰都可以跑運輸,一人一車或幾人一車也被稱之為物流,惡性競爭、互相壓價。我曾經找過幾家物流公司運送貨物,每家公司的報價都不一樣,價格差距懸殊。第二,就是標準的問題。 《建議》第五條提到建立集裝箱多式聯運。
聯運包括:海運、公路、鐵路,三者集裝箱的標準并不統一,缺少一個部門集中管理、集中定標準,所以不可能馬上建立起多式聯運。基礎不存在,就不可能建立 “集裝箱卡車綠色快速通道”。交通部對公路集裝箱運輸持鼓勵態度,其通行費比其他車輛要低一些,所以很多車的外表做得和集裝箱一樣,可其實質并不是集裝箱,而是廂式車。
甩掛運輸也涉及到標準的問題。美國、歐洲搞甩掛運輸的標準是一致的,特別注重機械連接、電連接、氣連接的標準化,比如銷子都是50號銷,可是中國在這方面就不行,有的用50號銷,有的用90號銷,就不能甩掉這輛掛車去拉別的車;標準不統一還表現在承載面高度、回轉半徑不一致,這就造成轉彎時干涉。
另外,沒有公共信息平臺就難以知道哪里有車、哪里有貨。再者,一車多掛,牽引車和掛車的所有權也是問題,因為不是在一個地區或一條線上搞甩掛,而是在全國執行,那么掛車甩給誰?要是所有權不明確,掛車的輪胎都有可能被卸掉。這些問題都需要先研究,現在時機還不成熟。在一個公司內部可以執行,自己內部互相甩可以,大范圍的就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