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危機后中國企業的方向在哪里
2009-8-30 16:4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8月28日,由英才雜志主辦的2009(第三屆)貢獻中國高峰會在北京舉辦。新浪財經獨家報道本次活動。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演講。
夏斌:今天我想從宏觀的角度講微觀,演講的題目是《危機后中國企業的方向在哪里》。
我們知道,本世紀初到2008年全球經濟的高增長,以美國的金融危機為特征,出現了重大的轉折。而這場危機在西方主流經濟學家中間的分析原因,這方面有很多很多的說法,什么華爾街的貪婪、監管不利,我都不以為然。我認為這場危機,本身是這輪經濟全球化,美國和中國都在主動地推動全球化,但是我認為美國政府錯判了形勢,在推動全球化的過程中間宏觀決策失誤,拼命地擴張信用、擴大消費,就是大家知道的房地產市場擴大消費來促進經濟的高增長。
今天,美國危機了,當然我講的是從美國政府主觀來講是政策失誤,之所以他們能夠政策失誤有這么大的事,我想說英國、德國、歐洲央行、中國政策失誤能有這么大的事嗎?不可能,那就是世界的國際貨幣制度有完成,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有問題,美國利用了這樣的制度,主觀判斷失誤造成了這么大的事。
今天美國危機了,這意味著什么,今天我在專家座談會上我還說,我說當危機的時候,原小布什總統曾經批評華爾街喝醉了,我補充小布什的話,華爾街喝醉了,酒是誰送的?就是中國送的,F在華爾街喝醉了,我們就需要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原來華爾街喝的是XO,我們中國人一般不喝這個酒,北京的二鍋頭、南方花雕,那么我們整個的世界經濟就是這樣的發展路徑,很簡單。
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世界兩大發動機,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都面臨著重大的結構調整。美國可能比中國更加困難,這是我個人認為的,也許有人不同意。
奧巴馬正在推動醫療改革,美國出現了從沒出現過的國內老百姓情緒的對立,有的甚至出現了把奧巴馬畫成希特勒的畫像。而且,美國前兩天剛剛宣布今后的10年,財政赤字要達到9萬億。所以,美國在醫療改革的同時,要加快結構調整,無非就是說要多一點出口、多一點投資,不能再走以前那樣的搞金融、搞服務,把資源更多地放在那些地方。那么,怎么辦?最后的結果必然會出現貨幣的貶值。
因此,美國的經濟形勢發展也存在很多的不確定。中國也是講結構調整,必須要結構調整,但是現在大家都在講結構調整,媒體都在宣傳結構調整,我認為我們這里面可能要搞清楚幾個關系。
中國從危機來看,目前復蘇了,但是誰都認識到我們長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不扎實、不牢固,都在說,那么背后大家的潛臺詞是不是都一樣呢?未必。
最近國務院剛剛開會,關于鋼鐵、水泥、多晶硅、組合玻璃等等這方面的投入,現在都怕產能過剩,正在進行結構調整。結構調整解決的是投資的問題,防止這些不該上的行業和企業,產生更多的環保資源的問題,或者說產生更多的不良貸款的壓力問題,講的是這個理論問題。
那么,我們有的也在講地區結構、城鄉結構,我想更多談的還是投資的分配問題。解決增長的潛力和社會地區的結構穩定問題,我們有的也在談收入分配穩定問題,解決的是社會穩定問題,涉及的是消費問題。但我們知道,并不是解決消費政策的全部,我們要推出很好的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消費政策,大家知道不僅僅是收入分配問題,反過來說收入結構分析問題,也不僅僅是消費政策的全部。
而且,擴大消費也涉及到很多的政策問題,包括了民營企業的投入問題,包括了國有股的減持問題。所以,我們都知道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不扎實,要解決結構問題,當前什么是主要的結構?銷售為主導,解決高儲蓄低消費的問題,這是中國經濟當前主要的結構問題。這個結構問題,是集中體現反映了上面各種各樣的結構問題。與此同時,這個結構問題是講的宏觀經濟變量間的失衡的問題,我們說地區結構問題,我們說企業產品結構問題,這都不是宏觀經濟變量結構出現的問題,我們說宏觀經濟的變量結構出現的問題是高儲蓄、低消費。所以,中國的經濟下一步要走好,必須要提高消費。
下面講的第三個小點,就是危機后美國經濟的大調整,我們中國巨大的制造能力、巨大的產能怎么辦?我主要講三點:
第一,我們能出口的盡可能保出口,盡可能增加出口。我們現在是投資、消費、進出口三大比例有點失衡。這是當今世界經濟格局的反映,當然也是我們要致力于調整的方向。但是,我們從世界經濟的歷史看、從長遠看、從中國的崛起看,我們現在的進出口在三大比例中間是需要相對調整,但并不意味絕對量需要減少。中國在崛起、中國在趕超,我們中國制造的絕對量還要大大增加。我們出口可能今年是世界第一,現在是比例失調,但是我們必須清楚,我國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還不過是7%、8%左右,07年是7%左右。而英國在他的頂峰時期,他的1870年,英國的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達到18.9%,快20%了。美國在他的頂峰時期,美國的出口占全球GDP的比例曾經高達16.8%,17%左右,也就是我們的投資、消費、進出口比例現在不平衡,是有一點問題,但是我們保出口的盡量保,從中國崛起、中國制造在世界的位置來說,我們比起英、美在他的歷史頂峰時期我們還差得遠。
第二個觀點,從大趨勢看,今后的10年、今后的20年,金磚四國、亞洲經濟會進一步地快速增長,世界經濟的重心在向東移。我們企業的制造、物流、銷售、產品,包括在全球兼并,這個戰略點要未雨綢繆,要抓住時間點,要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要向東移。向東盟、亞洲、非洲、拉美國家移,我們企業家的眼睛不要光盯著美國、歐盟和日本。需要盯,但是在全球格局變化的情況下,我們要未雨綢繆先走一步。
第三,我相信我們在去年危機以后說的話,我說美國的金融危機是壞事,同時又是好事,給中國帶來了兩大機遇。我認為因為全球經濟失衡,因為各個國家的原有結構走不下去,必須要結構調整,現在中國的政府困難重重,在抓緊結構調整。因此,我相信過3到5年以后,其中一個機遇,中國會逐漸成為消費大國的機遇。
現在在很痛苦地調整,3、5年以后,居民的消費能力將比今天有快速的增長。因此,中國的企業界,我們要睜大眼睛,當好中國大消費市場的好市場,面對不同變化的中國消費群體,我們要研究、借鑒發達國家居民是怎么走過來的在走過來的過程中間,他們的消費歷史興趣是什么。為此,我個人認為,在這一方面,我們的企業家可以從五個方面考慮。一是開發新產品,加快消費品的升級換代,包括高檔休閑和奢侈品消費。二是順應節能環保的大趨勢,創新各種節能環保的消費品,占領未來幾十年消費品競爭力的制高點。三是我個人認為細心研究中國農村大市場和準備不斷進城的幾億農民工,他們的吃、穿、住、行的消費特點,抓住中國大眾化的基礎性消費的開發。四是圍繞主消費內容,住房、汽車等,仔細觀察、細心研究主消費的 主待消費。在這方面,企業家比我精通多了,我只是點到而已,比如說圍繞住房的家庭的裝飾、日常用品、汽車上的導向圖,以及配套的措施、用品等等。五是我認為,配合中國人均收入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和中國老齡化的趨勢,應該不斷地創立和開發新的消費內容,就是老百姓現在沒有想到的消費內容,比如說休閑、醫療養生、老人護理、兒童智力開發、不同內容的家政服務、教育養性等等。
我相信中國企業界只要順應全球的潮流,抓住全球結構調整的機會,抓住中國大市場崛起的機會,埋頭苦干,中國企業界頭頂上的光環,不僅僅是中國制造的光環,而應該產生更多的中國服務的光環、世界辦公室的光環、中國市場開拓者的光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