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后期走勢三大猜想
2009-8-25 15: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楊世新
猜想
1
政策取向不變鋼市趨穩向好
經銷商老張這兩天心情不錯,因為他剛剛拿到了一筆貸款,“這家銀行專門設立了針對中小企業信貸服務的項目,有了這筆款,我可以再申請一家鋼廠代理,今年的生意應該比去年好一點。”
去年,老張在7月份存了一批貨,到了8月份連續降價沒舍得賣,結果賠了一大筆,“把前兩年賺得都賠進去了。”
今年,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拉動內需,老張經銷的建材有了銷路,上半年聯系了幾個老客戶,銷了幾千噸鋼材,生意上又有了底氣,“今年要抓住拉內需的機遇好好地賺上一筆。”
從一個朋友處,老張得到了一點啟發,朋友是做型材的,今年銷路不錯,給一個大施工項目供應鐵軌,“看來,我也得找一家型材鋼廠做做代理,今年的市場有做頭。”
給老張添底氣的不光是市場的好轉,國家政策的基本面也讓他心里有了底,“雖然現在鋼價起落不定,但在經濟大勢好轉背景下,鋼價整體盤整上升的勢頭不會改變。”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部委聯合舉辦新聞發布會,明確表示了,目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不會改變,明確要保持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從電視上,老張也看到了溫家寶總理在江蘇考察時說的,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企穩向好的形勢下,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動搖。
老張說,房地產市場也給鋼材市場在打氣,房價不斷上漲,“北京的房價上了兩萬,上海的也跟上來了,房地產市場一上來,我們建材就不愁賣。”
老張一直在關注國家的宏觀政策和各項措施,他說,《鋼鐵產業調整和振 興 規劃》提出了,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措施,要保持國內市場穩定,要“穩定建筑用鋼市場,建筑用鋼占國內鋼材消費量的比重穩定在50%左右。”
不只是這些,還有家電下鄉、汽車稅收返還、以舊換新等各種刺激內需政策的影響,下游制造業出現增長勢頭。
“汽車、家電產銷量都在好轉,造船訂單在增加,制造業將迎來一輪發展機遇。這些都會拉動對鋼材的需求。”老張說。
猜想
2
調控政策收緊鋼市低位盤整
與老張的想法不同,鋼貿商老李則對未來鋼材市場持有不同的看法,
“鋼材市場的實質需求還沒有全
面拉動起來,前一時期的漲價有
鋼廠拉抬和市場炒作的嫌
疑。”
近日,鋼價在連
續上漲18周之后,出
現大幅下跌,跌幅在
幾百元。對此,老李
認為,鋼材價格前一階段
上得太快了,現在的下跌是個調整。
他分析認為,鋼材價格一上來,一些中小鋼廠就加緊生產, “價格漲不過產量,最終還要被產量壓下來。”
據最新統計,7月份我國粗鋼產量達到5068萬噸,相當于日產水平168萬噸,年鋼產量達6.1億噸,按消費量測算,我國今年鋼消費量在5億噸以下,過剩產能在1億噸以上,這是一個讓人聞之恐懼的數字。
從4月份開始,鋼產量一直處于升勢,生鐵和鋼材產量分別增長0.4%和2.6%。針對鋼廠盲目恢復生產造成供需失衡,工信部下發了 《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但由于市場價格的啟動,控制產能遭遇了空前的阻力。
“地方中小企業的增產使得鋼材市場價格難以實現長期支撐。”業內人士分析,各地的中小鋼廠借助其成本優勢,生產恢復較快,增產存在較大盲目性。
中小企業都在恢復生產,與之相對應的是,首鋼曹妃甸、鞍鋼鲅魚圈等重大項目建成后,由于市場需求萎縮、價格低迷,遲遲不能正常投產。
“政府支持加上銀行銀根放松使得鋼廠今年的現金流極為充足,所以即使在虧損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實行有效的限產措施。”為此,有專家預計下一步國家將通過聯合重組和淘汰落后的方法對一些環保不達標中小企業實行停產和限產。
老李分析,目前,雖然建材市場短期恢復了,但板材市場長期依然不容樂觀。 “中厚板和寬帶鋼軋機總產能已達2.9億噸,而需求量只有2.3億噸,中厚板產能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供需矛盾最大的品種。”
再來看國際市場,美國、日韓一直高舉反傾銷大棒,從4月份開始,我國已經變成了凈進口國。6月份出口量不到150萬噸,7月份出口量僅為181萬噸, “2009年仍將是我國鋼鐵出口最為困難的一年,出口量大幅減少,鋼材價格壓力增大。”
老李預計,因受國內外經濟大環境制約,今年的鋼材需求量將低于去年。全年鋼材表觀消費量不會超過5億噸,比上年增長在10%以下。 “如果鋼產量再無序釋放,只能越來越壓低鋼價。”
猜想
3
調控取向難料鋼市捉摸不定
與老李、老張的看法不同,在鋼材市場,記者又聽到了另一種看法,即國家宏觀政策隨時都要調整,鋼材市場價格會隨之發生變化,“經濟的列車速度太快了,國家就要剎剎閘,慢了就要加加油。”經銷商老錢認為。
老錢說,以前投資過熱時,國家會適當壓低固定資產投資,上調利率、準備金率等等;現在經濟低迷時,國家又會拉動經濟增長,降低出口退稅、鼓勵擴大出口等等。
他向記者舉例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在房地產市場高燒不退時,國家采取提高稅賦、控制土地審批等措施抑制房地產市場的過快發展。
在去年四、五月份以前,房地產市場一直旺火中燒,但累積了不少泡沫,當金融危機突然爆發,房地產泡沫破裂,從而一蹶不振。
為拉動消費,國家鼓勵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刺激和拉動下,房地產市場日漸復蘇,就在近期,房地產市場愈發火起來:北京外環的房子從一萬四漲到兩萬,上海市場也漲上來了,“雖然房地產市場要起來,但也不能漲太多,老百姓買不起,房價還得往下掉。”老錢說,房價要是漲得離了譜,國家就得調節。
老錢分析說,鋼材價格也是一樣,太高了市場不能接受時,國家也得出來調節,鋼鐵產業振興規劃就是個例子。
不論房價也好,鋼價也罷,哪個高得離了譜,市場和老百姓都不會買賬。遵循一定的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才是正宗。
市場是只無形之手,在不斷地調整著市場;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是只有形之手,在市場過快和過慢時,也要發揮調節作用。
作為經銷商,第一要把握國家的宏觀政策,第二要把握好市場的節奏。“把握住機會賺了錢高興,賠了也要心平氣和,這就是市場。”老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