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先受益 制造后勁足
2009-7-25 2:5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與臺灣省一水之隔、連接大陸內部兩大經濟高地的福建省,在提出海峽西岸戰略五年之后,終于得到了中央政府明確的政策支持。近日,《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由中國政府網全文發布。
《意見》指出,將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經濟區 (下稱海西經濟區),定位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服務周邊地區發展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先進制造業基地、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意見》同時提出,到2012年海西服務兩岸直接 “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斷完善。
《意見》要求立足現有制造業基礎,積極對接臺灣制造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加快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兩岸產業合作基地。同時,海西經濟區要將自身的自然文化資源優勢發揮出來,成為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海西經濟區是以福州、廈門為中心,以閩東南地區為主體,北起浙江溫州,南至廣東汕頭的臺灣海峽西部的海域與陸地,包括23個市。2008年,該區域內的GDP總和為20835億元人民幣,而臺灣同期的GDP為26903億元人民幣。
物流業首先受益
從政策支持的細節來看,海西經濟區的發展方向是立足于整合兩地優勢資源,內外融合推動經濟發展。之前深港一體化的成功經驗可以視為海西經濟區未來的發展模本。
尤其是 “一日經濟區”的建成,將大大提升兩岸的人流、物流速度。于是,首當其沖的當屬交通行業的“大動干戈”。交通業、現代物流業是海西經濟區建設的首要受益行業,海西經濟區與臺灣的不斷深入交流必將對交通運輸產生高度需求,福建省將會成為立足海西,輻射全國的對臺經濟交流腹地。
運營福建省內沿海高速公路大通道的福建高速、定位于成為福建省國際航運樞紐港的廈門港務,以及福建核心機場廈門空港均有望在新時期的對臺經濟往來中長期受益。
從物流市場資源看,福建有大量的臺資企業,福州中華映管、冠捷,廈門友達光電、TDK,漳州燦坤……舉不勝舉。這里面每一個成功的項目,都離不開兩岸物流業的奉獻。據了解,全球每五片液晶面板就有一片來自友達光電,而冠捷電子200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器制造商,僅福州冠捷一家企業,每年給福州帶來百億美元的貿易額。
海西地區目前物流產業已具備一定規模,但因起步較晚,對一些企業主來說,接受現代物流的觀念還需時日,對一些地方政府官員來說,服務現代物流的意識和能力尚需培育。當然總的說來福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格局。海西經濟區的提速發展,必將提高物流企業的專業服務能力,喚醒制造企業和服務企業的物流意識,加快物流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步伐,減少因為物流不暢造成的資源浪費。
發展先進制造業
此外,制造業也會被物流和交通建設所帶動。未來2到3年內,海西經濟區內的鋼鐵需求年增長速度仍將保持在5%到10%左右。
但海西經濟區及周邊等地缺乏有競爭力的大型鋼鐵集團,并且如果臺灣鋼鐵企業和水泥企業在福建建廠投產,受制于運輸半徑的限制,必然對福建省內及周邊地區的企業構成競爭;同時由于臺灣企業的競爭能力很強,所以可能對福建當地的建材和鋼鐵企業來說還面臨著一個陣痛期。
隨著海西的開發,房地產開發聚集區廈門和福建兩市的地產公司也會迎來新的客源。目前在廈門開發房地產項目的福建省上市公司主要有建發股份和廈門國貿,在福州開發房地產項目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國武夷和三木集團。
在區域經濟振興中,最具有海西經濟區特色的當屬 《意見》中提及的電子信息產業。根據兩岸產業發展的軌跡,未來福建的產業發展主要是以產業對接為主。而光電產業則是最佳的對接相融點。
從總體布局上看,福建將重點以廈門國家LED產業基地為基礎,加強閩臺光伏電子和LED產業對接。閩東由此或受益。
海西經濟區的建設,將極大地促進該地區的物流產業、基礎設施和制造業的發展,這些產業的提速發展又會對海西的建設起到推動作用。該地區未來良性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必將使海西步入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