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品種之惑
2009-7-21 2:1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楊世新 實習記者 燕磊
一邊是國營大型鋼鐵企業在限產,一邊是小型民營鋼鐵企業的加足馬力生產;一邊是高端產品賣不動,一邊是低檔產品搶手;“板材賣不過建材,高端干不過低端。板材的市場價還不如建材的出廠價高。”這種現象發人深思。
“現在小鋼廠沒有停產的,都在開足馬力生產。”在河北唐山一家鋼鐵廠,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現在廠里的訂單不少,原來停的爐子現在又點上火了。
一邊是國營大型鋼鐵企業在限產,一邊是小型民營鋼企加足馬力生產;一邊是高端產品賣不動,一邊是低檔產品搶手;這種現象發人深思。
有形之手“失調”
“板材賣不過建材,高端干不過低端。”記者在唐山吉祥鋼材市場上走訪,流通商的反映如出一轍,記者在一流通商的報價表上看到,建材3980元,板材3650元,“板材的市場價還不如建材的出廠價高。”一流通商說,從去年到現在,板子一直賣不過線材和螺紋鋼。
與之相對應的是,大鋼廠的日子難過,小鋼廠的日子紅火。記者走訪了幾家小型的民營鋼鐵企業,他們從年初到現在,月贏利都在幾十萬元以上,“一噸建材能賺200多元,線材好賣,我們就軋線材,螺紋好賣就軋螺紋,等板子好賣了我們再軋板子。”但是,他們預測,近兩年板子不會太好賣。
這些流通商說的沒錯。就在前不久的鋼材品種分析會上,原國家冶金部鋼鐵司司長劉勇昌就分析說,目前我國已有熱軋寬帶鋼軋機44套,能力1.2億噸,2009年將投產的能力還有8500萬噸;中厚板方面,我國已有軋機50套,能力5000萬噸,今年還將投產3000萬噸。“中厚板和寬帶鋼軋機總產能已達2.9億噸,而需求量只有2.3億噸,中厚板產能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供需矛盾最大的品種。”
這些年大鋼廠都在拼命淘汰低端產品生產線,像武鋼、鞍鋼、首鋼等等,把長材的生產能力都淘汰掉了。現如今,長材的市場大于板材市場,長材價格高于板材的價格,讓這些鋼廠陷入了“有品種無市場”的尷尬境地。
要命的同質化競爭
造成這種局面,一方面與國家有關部門審批項目有關,職能部門審批相同的項目時不把關,造成這種重復建設;一方面與鋼鐵企業缺乏市場調研有關,不了解市場實際需求,盲目上馬。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如此評價當前的過剩產能狀況。
劉勇昌分析,按我國現行鋼材品種分類,在22大類鋼材品種中,幾乎每一大類品種均已飽和,國內市場占有率都超過了100%,有的達到140%以上,“企業產品規格類同質量相近,同質化競爭十分激烈。”
“目前的產能過剩禍根在于鋼鐵企業同質化生產和競爭。”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大勇對記者說,一個企業上板管項目是為了提高板帶比,追求差異化競爭,但每個企業都這樣做,最終結果是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和矛盾愈來愈嚴重。
在提高板帶比上“扎了堆”,但真正的高精尖產品仍然依賴進口,記者在采訪業內制造業和管材專家時發現,我國大型散貨船用低合金高強度船板,大型挖掘機用高強度中板,轎車用彈簧鋼,高級冷墩鋼、軸承鋼、齒輪鋼,以及中高級焊絲用鋼材等等,大部分產品依然要靠進口。
振興鋼鐵企業不是要振興 “量”,而是要提升“質”,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玠曾對記者說,我們要通過自主研發和自主創新,實現鋼鐵業的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其中,最要緊是擺脫高精尖產品的進口依賴。
啟示:不可逾越的經濟階段
“中國目前仍處在重化工業化發展初級階段,這個時期,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仍然旺盛,客觀上需要基礎設施的投入,每年至少有25%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這對于建筑用材的需求已經構成了基本的支撐。”經濟界人士如此判斷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提醒鋼鐵行業注意經濟發展的節奏,把握經濟和市場的規律。
另外,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西部經濟因地域不同,發展層次也不一致。“東部砍掉的是牛尾,到了西部可能就是牛頭。”中鋼協秘書長李世俊的這句話充分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的現狀。因此,注意中國經濟發展的特色和由此決定的鋼鐵消費特點,即用戶分布廣、經濟差別大、消費層次多、差異化較強的現狀,鋼鐵企業必須按中國國情和消費結構來調整發展戰略,不能過度追求單一的產量目標或越來越高的板帶比。
鋼鐵振興規劃也提出,保持國內市場穩定,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措施,“穩定建筑用鋼市場,建筑用鋼占國內鋼材消費量的比重穩定在50%左右。”
危機到來,更加重了市場的嚴峻形勢,因此,業內人士指出,企業要理性地評估我國鋼鐵市場需求狀況和消費結構,客觀地分析企業的比較優勢和比較劣勢,適當調整發展戰略,使產品結構更適應于消費結構。“企業要重新審視發展戰略,提高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