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聰:RFID技術在集裝箱物流中的應用與標準
2009-7-17 15: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王元聰:各位嘉賓、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我是中集集團的王元聰,現在是負責中集集團RFID項目,下午由我給大家做一個匯報。 這個PPT是我們3月23日為海關總署做的一個報告,也是今年6月18日在重慶等地推廣RFID在國內水運、空運方面的研討和報告。
中集的主營業務是干箱、罐箱和冷箱三大業務提出RFID在物流運用中的需求,以及解決方案。首先,我先簡單介紹中集集團,中集集團是一家上市公司,目前為全球市場提供現代化物流交通運輸裝備服務,主營產品是普通干式集裝箱、冷藏集裝箱和罐式集裝箱,其他的業務包括一些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和食品裝備,目前介入了海洋工程集裝設備。總產值2008年443億元,中集在2008年被譽為全球最具有競爭力中國公司第49位,其次也在2007年獲得國家質量總局和監督檢驗局評為中國名牌企業。在2008年中集建立國家級的博士后成果科研基地。
從集裝箱在公司由生產環境開始,對于RFID提供需求,集裝箱從生產到下線有6道工序,包括貼箱號,在生產線上有多名工人來記錄箱號,這對集裝箱的生產造成了一個額外的人力資源,其次集裝箱下線之后,在非常規化時,大家也會看到司機旁邊還坐著一位記錄人員,記錄員就是在記錄這個集裝箱箱號放在哪個位置,所以整個集裝箱從生產到運輸都對RFID提出了一個應用需求。集裝箱進了碼頭之后,因為集裝箱不是時刻都在一個裝貨物的情況下運轉,有時候會有一個空箱在工廠里面進行一個管理,所以進入碼頭的時候也會提出一個RFID的需求。這是我們在集裝箱運輸、銷售、物流對RFID的需求,我們做了一個統計。在海關檢驗方面,海關只是檢查5%的集裝箱,所以這個抽檢率比較低,海關目前采用一個圖象識別來識別箱號,這樣識別的話識別率也比較低,新箱號只有96%。我們看圖片的右下角是幾個集裝箱,兩個20寸,一個40寸,這容易出現一個誤識別的問題。
集裝箱進入下一個環節就是管理公司的需求。我們可以看到,空箱從進工廠、出工廠包括運輸,到裝船到貨運都提出了對RFID的需求。因為在某一個環節中間,都是有一個人工記錄、人工調箱的過程,是一個重復的工作,而且還增加了人員配置。導入RFID技術的船舶公司就特別明顯的改善了生產效率,可以提高配箱比,可以很好的進行空箱調運。從這個集裝箱本身而言,集裝箱也提出了一個RFID包括智能集裝箱的需求概念。
比如說,集裝箱的箱門有沒有被打開過,在2007年底的時候,在深圳發生過一個集裝箱偷盜事件,當時在這個行業是比較有影響的,就是這個集裝箱到了碼頭之后,集裝箱被打開之后,發現集裝箱是空箱,之后請專家來考察一下,就是這個箱子為什么被偷盜了,后來發現集裝箱的箱門也沒有被破壞,集裝箱6個面也沒有被破壞,最終檢查結果是他把兩個門整體移出,就是把四個角的位置給移動,然后再重新安裝,所以說,這個集裝箱本身提出了一個現代的需求,就是它不僅要看到門有沒有被打開,而且它需要看到這個門有沒有被改動,這是在集裝箱對RFID高層次的需求。
還有一個是集裝箱6個面有沒有被開動,集裝箱內部的溫度、濕度、振動與沖擊環境,還有是活體進入,是防止集裝箱的偷渡事件。在2008年是發生了深圳到美國的一個港口,發生了一次集裝箱偷渡事故,當時剛好是到達美國的時候沒有安檢,一些檢查人員不在港口,所以就發生了非常嚴重的偷渡事故,所以基于這一點,這個需求越來越明顯。另外是活體檢測,還有是集裝箱里面有一些瀕臨絕種的動物的偷渡。
再一個是查出集裝箱生化和殺傷性武器,這一點全球比較前衛的是美國,它要求在2012年之前進入美國國土的所有集裝箱必須要裝智能安全設備,來提供一些進入安排的信息。
從宏觀需求上看,我們看到911之后,這一點日益被人們所關注,集裝箱每年被偷盜的損失達到300億,這是一個直接損失,如果算間接性損失的話,每年是達到1000億美元。我們中集智能安全中心是總2003年開始,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續投入了7-8年的研究,現在已經研發了一部分的產品對應商業化,這是我們整個產品中針對這類集裝箱,干箱、冷箱的方案,這是它在集裝箱的頂上、側面,還有門背后安裝一個無源的標簽,在集裝箱下面安裝一個有源的集裝箱智能安全設備,這個是我們的無源標簽,這是集裝箱智能安全設備。無源標簽取一個集裝箱RFID的作用,有源智能安全設備就是來記錄集裝箱整個運輸過程中的三大類數據。
誰來操作這個集裝箱?他到哪個點?有沒有人來非法開啟這個集裝箱?海關有沒有來查驗集裝箱?這是有源的RFID采取的智能集裝箱設備,就是提供這一類記錄。
這個設備我們做到運行5年,這一款智能安全設備是目前中國海關基地推廣的一項技術。我們3月份在海關舉行了海關9類產品的行業會議,制訂了一個行業標準,我們申請到了一個智能安全設備,電子安全鎖,還有是集裝箱RFID有源標簽。這是我們4月份在海關提供了一份RFID的行業標準。集裝箱無源RFID的標簽,最近國際國標是ISO10891,國內的國標是進入了草稿征求意見階段,不久的話就會進入國標面試,這一點我們在深圳一家公司合作,開發基于ISO10891也同時滿足國標RFID的標簽。
這是我們整個方案的運行模式,從左邊的托運人開始,到最后的海關檢測,到對方地點。從下面看,我們在每一個關鍵節點上,都有我們的數據采集設備,同時采集我們集裝箱有源RFID的數據源安全設備,是電子檢測的數據。是我們整個解決方案的系統網絡結構圖,從這個上面可以看到,我們整個系統里面更多是基于熱點評定模式,因為這個集裝箱的監管涉及的不僅僅是一個企業,有時候涉及的是一個國家的安全,所以不可能全球有統一一個標準,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遵循一個統一的數字接口。這一點我們在今年的5月份做了一個深港安全設備模式,這一點我們有一系列的產品可以滿足這類需求。
這是我們針對集裝箱的產品設計,這一款是我們集裝箱無源RFID的標簽,這種是裝在集裝箱側面的板藏內。這一種是安裝在集裝箱箱底上,從上往下吸入,這是安裝效果圖。這是我們便攜式有源RFID的產品,是智能集裝箱的安全設備,是扣在集裝箱的門側里面,另一側可以完成探測。
大家看到,中間這幅圖右邊有一個網狀結構,這是我們稱之為集裝箱另類探測裝備,這就是專門針對集裝箱的小偷,因為一些小偷他不會去掩蓋偷盜的事實,他看中的是集裝箱不會動,所以他會把集裝箱的右側面給破壞掉,及時把貨物夠偷走。所以我們這一款設備就是在集裝箱6個側面貼上我們的探測設備,可以實時的探測集裝箱6個面的信息,如果這個集裝箱被非法的開啟或者開動,那么這個信息會立即傳輸到有源RFID,然后及時的傳輸給監管人員。
這一款是集裝箱物流監管,是基于有源RFID發展成的,它可以記錄集裝箱的實時位置。這一款是我們電子防鎖系統,是從RFID發展而來的,這一款也是海關現在推廣來使用的。這是我們安裝的實際效果圖,右下角這一塊是我們的系統。從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到,下面這一款是電子檢測系統,這一款是有源RFID,它的壽命是3-5年,鎖感是一起的,針對集裝箱內陸、水運、公路、鐵路、空運。這個鎖感是可以一次性截斷的。這一款是我們在實際當中操作的效果圖。
這個是我們在今年5月20號左右在廣州南沙到遼寧做的測試。上面這一款是另外兩個電子鎖是GPS和GTS,使海關和企業在智能化的運輸下的要求,對貨物信息的要求比較高,比如說,我要實時的知道這個集裝箱現在的位置、現在的狀態,包括集裝箱現在行使的一個位置。這是我們一款有源RFID的產品是固定在集裝箱上面,跟隨著集裝箱整個行使。這是實時探測集裝箱的箱門狀態和箱內物的狀態,記錄這個集裝箱在運輸過程中的一個運輸狀態。
這個是我們集裝箱實際應用模型狀態,我們看到這些采集信息,在一些關鍵點上,用我們無源或著有源的設備來采集,用無源和有源的RFID的狀態來采集。這一個是專門針對有源,有源RFID產品的一個操作。下面是目前我們最新完成的無源和有源的數據中心建設。這是我們2007年海關總署在中歐海灣交流會的一個智能集裝箱的一個示范線做的測試,這是雙方海關在深圳淺海灣中集集裝箱廠測試中心測試美國公司的產品,當時的測試結果是中集集團有源RFID和無源RFID產品滿足中國海灣官方的監管流程。
這個是我們應用示范中心,這是2007年4月份到2007年8月份在重慶港到上海港做的一個示范工程,這是我們一個有源RFID的運輸裝置,這是無源RFID的運輸裝置,下面是我們在集裝箱按鍵上面做了一個解決方案。我們有源的RFID使用的頻段是125兆和245兆的雙頻。這個是我們在2008年4月份總重慶港和上海港做的示范工程,這一款是有源RFID的測試,另一款是無源RFID的測試。
這個地方是集裝箱到港口上船的圖片,這個是集裝箱在這個地方裝船,在這里采用無源和有源RFID的數據。這是在長江,這個水域是在長江的上游,這是在目的地現場檢查圖。
這一款是無源RFID915的示范,是我們在中集和南方公司在集裝箱生產線下線的環節,集裝箱從工廠到機場的運輸路線,這就是集裝箱在機場進出口的數據,這樣我們就可以省掉相當多的人力物力,不用再人為地去記錄集裝箱的箱號,也不用記錄它的位置。
這個是我們應用示范,是我們在今年5月25日,在廣州做的一個現場測試,這個項目是獲得國家科技部的支撐,這是我們當時做的一款,這是無源標簽,這是有源RFID,這是有源的電子鎖,電子鎖我們用的是4.3和3.92兆。
再介紹我們的冷箱,2008年1月30日發生在日本的“毒餃子”事件,其實這個事件,最后調查來調查去,最后一個結果也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是我們現在在想,這個事件究竟由誰來負責?這個餃子從生產到最后食用階段,整個過程每一個環節都缺少一個監管。
我們在看看冷藏食物在國內的現狀。我們可以重點關注一下下面這一幅圖,因為很多食品在國內的運輸中,特別是集裝箱運輸上面國內的監管相當缺乏。有幾個統計,就是需要冷藏運輸的集裝箱,包括貨物在國內僅僅只有20%用標準冷藏箱,其他的80%都是有一些公司做一些非法的冷藏箱,或者是簡易的冷藏方式來運行。它是一個普通的集裝箱,然后四個面加上白色的泡沫來隔熱,在頂部裝上一個小小的掛式空調,就是這樣來運輸冷藏食物。
我們知道因為很多冷藏食物,特別是食品是要求在零下18度來運輸的,但是它這種情況下,最終只能到5-6度,所以這種情況下,最終這個利益是誰受到損失?如果一款食品,整個運輸環節要求零下8度來運輸,這個產品的食用期是6個月,但是經過中間環節這么運輸后,使用的壽命就變為2個月,最終零售商、銷售者和生產廠家受到一些損失,所以這三方的權益都被一個中間某一個環節給損壞了。當它交給下一方的時候,這個食品質量就出現了問題。
這是我們針對這種情況提出的智能運輸方案,就是把整個冷藏集裝箱進行一個內部的實時記錄。 罐箱是國家關注的一個主要內容,發生在2005年江蘇淮安市罐箱泄漏相信大家很多人都記得,因為當時這個事故造成的損失相當于。
這一款主要是智能終端設備,這個是慣性RFID的設備,做了國家項目的實際圖片,專門做了測試。這是我們實際應用的結果,這個是我們其中的一個客戶使用的實例。
這是經過整個研究中心針對集裝箱從制造、運輸到物流整個環節其中的產品系列。這個是交通部提供的一些建議。
這是美國國土安全部提供的智能集裝箱的產品構架圖。這是在國內啟動的智能集裝箱。這是我們提出的一些模式,有很多很好的產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