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結合戰略管理 實現企業的整體最優化
2009-7-16 14: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天很高興和制造業同行做交流。我的演講內容和前面的演講嘉賓不太一樣,他們講的主要是一些專業化的產品模塊和理念。而我是作為用戶在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讓管理和信息化結合在一起。
我的演講分為五個模塊:第一,傳化集團的介紹;第二,傳化信息化建設歷程;第三,系統主要報表;第四,信息化應用效果;第五,傳化的信息化管理。
一、傳化集團介紹
傳化企業創建于1986年。籌款2,000元,從生產液體洗滌劑開始,起步于化工、發展依托于化工。2000年后,進入物流和現代農業,由此形成了以化工、物流、農業和投資等業務為主的多元化產業集團。
2008年傳化集團位列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第71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82位, 2008年度,“傳化”位居“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97位,“信息化500強”153位。2008年,傳化集團實現工業和服務業總收入141.6億元,利潤22.28億元,上繳稅收10.22億元。
傳化所涉及的行業第一個是化工,第二是物流,第三是農業,第四是投資。在化工領域當中,我們已有兩個上市公司,如果大家對股票市場比較感興趣的話,一定會比較熟悉。我們的化工企業中紡織化學品是全國第一,有機硅是全國第二,農用化學品是亞洲第一,造紙和塑料是全球領先,還有日用品中也有我們的產品。
傳化物流是傳化公路港物流首個成功運營基地,集六大中心以及完善的配套功能于一體。在傳化物流平臺上運行的物流企業420多家。
傳化在農業領域中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商品種苗、高檔花卉供應商之一,擁有以浙江省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為核心、立足全國10多個基地的生產體系,在產業化嫁接技術、多品種穴盤育苗、植物微繁殖等領域有完整的技術體系,產品覆蓋全國20余個省市,并出口美國、日本、西班牙等國。
傳化投資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化工、物流、農業3大產業。
二、傳化信息化之路
傳化的信息化之路大致可以歸納為下面這張表,我們現在已經完成了四個階段的信息化建設:導入階段、普及階段、控制階段、集成階段。在客觀的評價上,傳化集團信息化建設連續四年入選信息化500強,2004年是153位個。
傳化在2005年前信息系統建設上的特點,主要是信息孤島、數據分散、開發平臺不統一、系統安全不保障的問題。現在傳化已經實現了系統集成、數據集中、四個統一(數據接口、服務封條、安全論證、開發管理)、信息安全保障等完善的業務系統運行模式。
根據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的邏輯框架,之前傳化考慮的是信息化的基礎建設,接下來我們考慮的是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僅智能化工方面,我們去年就投入了一千多萬。
三、系統主要報表
系統做好之后,大家肯定會面對一個問題:就是數據如何發揮它的作用。傳化的信息化有幾個比較大的特點,第一,要求現場數據及時收集;第二,收集的數據,客戶要及時用到。
這里列舉了一些主要的報表,如合并報表、財務的匯總表、企業的預算指標分析表等。在共性平臺下還有許多個性化部分報表,涵蓋銷售、采購、庫存等部分,如傳化開發的銷售報表非常多,日常查詢有20多張,綜合查詢有24多張,保障了用戶的數據使用,這樣就保障我們的信息可以及時向用戶轉達。
下圖某一個企業的商務報表情況。這里有經營分析表,左邊是經營指標,右邊是一個企業的數字。同樣財務的分析也是一樣。采購、銷售的庫存報表有大量的報表。比如有的報表就會反應各個業務員、客戶的查詢,一個客戶群的選擇性查詢等等。這里有環比的、同比的,上月發貨的、本月發貨的都可以查詢。
四、信息化應用效果
信息化的應用效果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優化庫存。實現了庫存短缺提醒、最小庫存、最大庫存、安全庫存對比、訂貨余量分析、全流程監控優化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避免因缺貨造成的損失。
第二,個性化流程配置。根據各自企業銷售模式的特性,制定出適合企業發展的個性化業務流程。
第三,帳帳相符、帳實相符。解決企業在途商品處理方式。
第四,帳套統一管理。改變單帳套、多帳套相對獨立的模式;實現“集團統一套帳”思路。
具體的效益體現為:
1、實時庫存短缺提醒功能。
·實現銷售訂單錄入缺貨提醒、部門報貨報表統計缺貨。如果有缺貨的話,就可以得到實時的提醒,提高生產調度準備性和生產的效率。
·可以實時了解庫存。實現庫存提交數量、待檢數量、安全庫存、最小庫存、最大庫存之間的對比。
·通過銷售訂單日訂貨量分析報表分析實時庫存、當天還未發貨的訂單數量、明天需要發貨的數量、后天需要發貨的數量。
·銷售系統采用了通用的標準的訂單式銷售流程,實現了定單及時處理和跟蹤。
2、銷售流程在統一規范的同時,滿足個性化需求。如部分公司生產的產品是半成品,然后在客戶現場做成品。
3、借助在途庫,實現帳帳相符、帳實相符。
4、實現集團一套帳財務體系。包括:
·統一會計制度及會計政策。
·組織架構系統定義具備全面性和可擴展性,滿足集團快速發展變化。傳化每年持續21%到31%的增長,因此,有很多的個性化需求和變化都需要我們在系統當中做進去。
·嚴格統一各類報表的模板和定義。
·縮短各類報表上的上報周期。
·減少抵消分錄的重復性工作量和手工操作的差錯。
五、傳化的信息化觀點
最后,講一下傳化信息化建設的三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信息化管理是全球化競爭的需要,是制造業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保障。
今天的會議主題是“管理信息化助制造企業應對危機”,實際上,金融危機不是去年才爆發的,制造業都有十到二十年的歷史,所以,制造業的危機并不是在短期內形成的。但是,傳統的管理辦法是否還可以讓制造業繼續發展?結論是不可能的。我們一定要加強管理,加強創新,創新的基礎是什么?一定是信息化。
所以,我們提出的第一個觀點就是企業信息化管理是全球競爭的選擇,是做大、做強的根本保障。其中包括:
1、規范企業管理。通過信息化的管理,可以讓企業從“隨意”到“規范”。也就是說,通過信息化可以與國際慣例接軌;
2、快速應對變化。現在產品的更新很快,時間是最大的競爭要素,企業必須要應對內外環境的瞬息萬變;
3、全面掌握信息,正確判斷決策。比如去年石油漲價和我們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根據不同信息做出正確判斷是非常重要的;
4、合作競爭。我也提到我們與前端的供應商和后端的客戶要通過信息化連成一體,強化企業的供需鏈信息化,協同運作,實現多贏。
第二個觀點是信息系統需要集成才能發揮信息的最大價值。其中包括:
1、經營決策層面,從預算、人事、組織、風險管理、IR等。
2、集團化管理層面,這里包括管理業務、現場支持、經營決策。
3、事業管理層面,包括價值鏈、業務管理等。我們的信息化要實現兩個方向,一個是橫向共享,一個是縱向共享,如果兩個組合好了,就可以很好的發揮信息化的決策效應。
第三個觀點是企業信息化必須和經營戰略緊密結合。其中包括:
1、企業經營戰略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
2、企業信息化是為企業經營戰略服務的;
3、根據企業的經營戰略需求確定信息化的目標;
4、沒有經營戰略的企業信息化肯定會迷失方向。
傳化的決策機制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下。過去,我們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由松散型,一種是三權獨立型,而現在則是三位一體,是總裁和主管、部門一起決策。
傳化未來將實現經營戰略和信息系統的一體化。主要表現在:
第一是流程可視化,我們會將大業務流程分解為單個流程,然后由單個流程到整體流程。
第二是信息系統可視化。
我們的戰略管理和信息化系統相匹配一定會實現整體最優化,最終實現企業整體的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