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海關幫扶浙江中小企業發展
2009-7-15 11:3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益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令眾多浙江外貿中小企業面臨著一場“生死大考”。針對轄區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杭州海關適時提出“小企業,大服務”的理念,通過精心會診,把準企業的資金脈、技術脈、物流脈,開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或服務“處方”。今年以來,杭州海關已實地走訪了省內近千家中小企業,開展了數十場政策培訓會,有效地幫助了轄區企業將經濟危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精心會診 加工貿易“節流”資金占用
浙江保爾力橡膠有限公司是臺州一家生產輸送帶、平膠帶以及膠管系列產品為主的中型外貿企業。在下廠走訪時,海關關員發現由于金融危機下的銀根緊縮,“保爾力”的資金鏈面臨考驗,資金周轉非常緊張。
公司劉經理為此憂心忡忡,杭州海關當即組織業務骨干上門為企業“會診”。在詢問了公司的生產和產品結構后,海關關員發現局限于一般貿易方式的“保爾力”其實已經具備了開展加工貿易的條件,并耐心地給企業算了一筆“節流賬”:如果繼續做一般貿易,100萬元的天然橡膠按關稅20%、增值稅17%算,刨去10.8萬的出口退稅,企業需承擔29.6萬元的稅費負擔。如果改為加工貿易方式,不僅可以享受到料件進口保稅優惠,節省資金占用,還可以積極延伸產業鏈,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琢磨著這筆“賬”,劉經理豁然開朗:“以前總覺得國家的產業優惠政策離我們這種不大不小的企業很遠,海關這一算“帳”讓我們很受啟發,懂得了怎樣用國家的優惠政策謀好出路。”
上門服務 實現物流“截彎取直”
臨海市賓海黃麻有限公司是甬臺溫地區一家主要生產各種規格的麻紗、麻線、麻繩、麻布等產品的黃麻紡織企業。“我們的黃麻95%以上要從國外進口,貨物從口岸運回工廠前,要先繞道海關監管點接受查驗后才能回廠加工,因為路途長,途中時常會受天氣等客觀因素影響而推遲到達。”公司周經理說,“這么來回跑,增加人工和運輸成本不說,最讓我擔心的就是原材料不能按時到廠,延誤生產進度。”
了解到周經理的“心病”后,杭州海關隸屬臺州海關立即派員到工廠了解具體細節,認真研究轉關運輸的相關規定,很快就幫企業找到了一條既能節省成本,又能保證海關監管需求的便捷通道——“門對門”查驗服務:黃麻不用繞道進監管點,可以直接運回廠里,海關關員在工人卸貨時進行查驗。同時,為了盡可能地幫企業省錢,無論是晚上還是雙休日、節假日,海關關員隨叫隨到,加班加點為企業辦理通關放行手續。“有時候貨物到廠已經半夜了,卸黃麻的時候麻絮和灰塵亂飛,我們待在邊上都覺得難受,但他們從不抱怨,每次都等到貨物全部卸完,做好查驗記錄才離開。”經理豎起大拇指夸獎關員,“我們企業小,進口黃麻量比不上大企業,但海關耐心聽取我們的意見,認真負責的勁兒,讓我們覺得很舒心。”
海關“貼心”的上門服務,讓“賓海”的黃麻“回家”再也不用“繞彎路”。成本節省了,原料供應穩定了,“賓海黃麻”在金融危機下保持了生產的穩步上升勢頭。今年1~5月份,公司共進口黃麻1186噸,貨值55.73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4.6%和17.3%。
量體裁衣 為浙江民企再添一把“火”
在浙江,像“賓海黃麻”、“保爾力橡膠”一樣享受到海關優質服務的中小企業不在少數,杭州海關針對中小企業各自面臨的不同問題,推出側重點不同的特色“套餐”服務。如,對那些不了解海關業務的小企業,海關上門邀請他們參加各類交流會,為他們解讀適用的海關政策法規;對那些家族式管理的民營企業,海關加強調研,幫助其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對那些正處于政策轉型時期的企業,海關主動了解他們的困難,派出業務骨干“一對一”當好政策參謀;而對那些守法規范的中小企業,則為他們在辦理海關手續等方面提供便利。
“浙江是民營企業的發祥地,且多數為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活力強但抗風險能力弱,國際市場的微小變動都有可能對其造成巨大影響,而一項政策的靈活變通則可能為企業盤活一條新路。”杭州海關徐道文關長說,“杭州海關正是基于此才大力推行‘小企業,大服務’活動,讓更多的中小企業也能享受到‘量體裁衣’式的服務,為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再添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