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鋼鐵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不斷升級
2009-7-12 3:5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王萍 特約記者郎小山
2009年6月16日,上海鋼鐵服務業協會已經成立二周年了。記者值此之際,特別采訪了上海鋼鐵服務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葉黎明,請他就協會這兩年的工作進行了一番介紹。
葉黎明說,2009年,是不平靜的一年,這一年,經歷了年初的冰雪災害、5·12汶川大地震、全球金融危機。這一年,協會認真研究鋼鐵服務業發展形勢,與會員企業共同謀求行業發展,同舟共濟、努力開拓;積極探索,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不斷強化和優化協會服務功能;繼續推動鋼鐵服務企業不斷發展,嘗試促進產業不斷升級。
接著葉秘書長就協會的一些功能及職能做了詳盡的介紹。
為反映企業訴求,促進企業發展環境營造,協會進行了行業調研。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的鋼鐵產業或鋼鐵服務業的相關從業人員數量在全國列居首位。
協會深入鋼鐵服務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情況,匯總企業訴求,力求向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準確的行業信息和數據參考,并積極向政府部門反映鋼鐵服務企業在面臨不利經濟環境下的生存發展狀況,努力為企業謀求有利生存環境。
協會積極探索建立行業統計調研工作機制。2008年6月,協會在寶山區統計局的指導和幫助下,成立了上海鋼鐵服務業協會寶山統計中心,開始探索行業統計工作。專門派送兩名協會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統計工作的培訓和學習,嘗試逐步開展有針對性的行業統計,收集整理各類相關數據和信息。同時積極進行行業調研,集中反映企業訴求,并形成調研報告,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建議,為維護鋼鐵服務業整體利益做出積極嘗試。
同時協會努力搭建政企溝通渠道。通過搭建政企溝通平臺,加強政府相關部門與企業之間溝通,力求營造對企業發展更為有利的政策環境。在金融風暴侵襲并影響到鋼鐵服務企業發展之際,協會通過走訪、調研,及時了解企業生存和發展狀況,并積極向上海市經委等政府相關部門反映溝通,促進政府相關部門對企業發展情況的了解。還與寶山區發改委聯合,舉行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工作專題座談會,聽取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實際情況,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加強區域內企業融資、擔保服務,拓展企業融資渠道。
協會通過組織和開展各項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擴大商機。
協會通過自行組織或參與協辦各種會議活動等方式,積極聯合寶山區等政府相關部門和會員企業,舉辦了“寶山鋼鐵服務全國行”、長三角中小企業發展論壇、型鋼廠商合作洽談會、上海鋼鐵貿易博覽會和 “鋼鐵走勢與應對策略”專題講座等活動,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幫助企業進一步開拓市場和擴大商機。
葉秘書長說, “寶山鋼鐵服務全國行”由協會聯合鋼領 (上海國際鋼鐵服務業中心)主辦,我的鋼鐵網站承辦,并得到了上海市合作交流辦、寶山區政府大力支持,由武漢首發,包括廣州、天津、寧波、南京等10多個站點活動,在鋼市信息、融資擔保、電子交易、物流分撥、會展服務、技術創新等方面與當地企業進行了溝通交流,積極探索為全國鋼鐵產業鏈上的企業提供服務。
與 “我的鋼鐵”網合辦的2008秋季型鋼廠商合作洽談會,以 “型鋼廠商如何共度難關”為主題,對型鋼市場進行探討與研究;由 “歐浦鋼網”主辦、協會參與支持的 “2009宏觀經濟形式下的鋼鐵走勢與應對策略”,邀請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主講,為經濟危機下的鋼鐵服務企業解題支招。由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主辦、協會支持協辦的 “第三屆中國鋼鐵貿易商大會”,幫助會員企業發現和擴大商機。
協會搭建業界交流渠道,促進國內外行業和企業間交流合作。
為加強上海鋼鐵服務業和國內外的交流、合作,協會積極建立與國內外行業、企業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加強聯動、共享資源,已初步形成與業界交流的渠道和網絡,積極發揮協會的橋梁作用。
目前,協會與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工商聯金屬材料商會、南京鋼貿商會、廣州物流協會和珠海格力集團等國內有關政府、商協會和企業等逐步建立聯絡,通過互訪、座談會、參觀會員企業等形式加強交流、深入溝通。例如,去年12月陪同河北省工商聯金屬材料商會代表團先后參觀了鋼領、第一鋼市、斯迪爾、大宗、東方鋼鐵在線等會員企業,還邀請寶山區相關領導一起舉行座談,探討合作模式并擴大行業影響。與南京鋼貿商會、廣州物流協會等分別就上海、南京兩地鋼鐵服務業如何加強聯動、搭建鋼鐵生產企業與中下游企業間的現代物流供應鏈進行有益探討。
協會還積極建立與國外行業間的交流。去年,協會組織會員企業考察團,赴日本考察鋼鐵行業的生產加工技術與先進管理模式,與大阪鋼鐵流通協會、大阪鋼鐵剪切業協會、新日鐵鋼鐵公司等進行友好交流,為國際間行業合作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通過這一系列的行業 “外交活動”的開展,延伸協會的服務內容,積極促進國內國際的行業交流和溝通。
葉秘書長表示,今年協會還準備組織考察團赴臺灣考察。
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引導行業規范發展,協會強化法務服務。
由于行業內依然存在的一些無序甚至惡意競爭,以及屢屢發生的合同糾紛等,不僅給關聯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上的損害,而且影響和制約了鋼鐵服務業的良性發展。協會聯合律師事務所等會員企業,為其他會員企業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并成立 “上海仲裁委員會上海鋼鐵服務業仲裁中心”,推出合同示范文本,強化為會員企業的法務服務,積極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營造有序競爭環境,引導行業規范發展。
協會聯合律師團隊 “上海共識久久律師事務所”、 “上海滬棟律師事務所”, 為企業提供常年法律咨詢服務平臺,服務內容包括:坐堂式咨詢與服務;上門咨詢與服務;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及對外經營;出具部分律師函;參與商業談判、起草、訂立各類規章制度、經營合同、勞動合同和其他法律文書;代理各類訴訟、仲裁案件;進行基本法律知識方面上課、培訓等。目前法律咨詢服務已經使多家企業受惠,并受到好評。
在上海仲裁委員會的領導下,協會于去年7月設立了鋼鐵服務業仲裁中心,根據仲裁規則,聘請了一批知名的鋼鐵行業專家和法律專家擔任仲裁員,引進行業仲裁機制,推出合同示范文本,為廣大鋼鐵服務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仲裁服務,以快捷靈活的處理程序,為當事人雙方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為了方便仲裁中心的仲裁員相互溝通、及時了解仲裁中心的工作情況,更好的服務于企業,今年3月,協會成立了 “仲裁之家”。目前,仲裁中心已受理了多起行業糾紛案件,包括購銷合同逾期支付貨款糾紛、家庭裝潢施工合同糾紛、購銷合同糾紛等,總爭議金額超過400萬元。
協會全力抓好教育培訓相關服務,為鋼鐵服務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上海鋼鐵服務業的發展雖然在全國處于領先,但和國際先進的業態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為了給鋼鐵服務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協會聯合各方優勢力量,組建培訓中心、人事服務中心等,開展各項針對性教育和業務培訓,抓好教育培訓和人事服務,幫助企業加強在人才培養、員工培訓和人力資源建設上的力度和后援支持。
協會聯合上海仲裁委員會、律師事務所和咨詢公司等,不定期開展政策業務培訓,舉辦法律法規、稅務知識、人力資源、企業管理等方面系列講座。協會自成立以來,已舉辦 “稅務咨詢”、 “勞動合同法”等政策性業務培訓,邀請資深專家講課,幫助企業更全面和深入了解相關法規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協會還聯合期貨公司成立鋼材期貨培訓中心,聯合上海經營者進修學院成立鋼鐵服務業分院,為會員企業提供不定期的鋼材期貨、市場營銷等課程培訓服務。
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解決企業對口人才招聘難的問題,同時又幫助從業人員子女充分就業,協會聯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上海經營者進修學院,共同舉辦的 “定向培養班”正在積極籌辦中。
從今年5月份開始,協會聯合上海經營者人才服務有限公司籌建人事服務中心,為會員企業提供創新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提升服務,包括人事檔案委托管理、代辦勞動用工手續、代繳各類社會保險金、集體戶口掛靠、員工綜合福利保障計劃設計及實施以及委托招聘等人事代理服務,人才派遣服務、代理職稱申報評審、代辦外省市人才引進、境內外來滬人員工作居住證或工作許可證,以及其他與人事管理有關的政策咨詢與服務。
協會大力提升信息服務工作水平,增強協會信息服務功能。
以會刊和網站為信息載體,協會積極搭建鋼鐵服務業信息服務平臺,通過發布行業信息和企業信息,形成共享的行業信息服務及工作網絡,來服務鋼鐵服務企業,促進信息和資源共享,使更多的企業能從中受益,從而實現“共建、共享、共贏”。
《協會通訊》于2007年10月開始出版,通過協會動態、電子商務、期貨頻道、市場動態等欄目的信息集成和匯編,每月定期向政府相關部門、兄弟商協會和會員單位寄送。另外,通過協會的網站建設,以及和國內知名行業媒體《現代物流報》合作的專版,起到展示形象、發布信息、加強溝通、方便聯絡的渠道作用,使行業內外及時了解協會最新動態和會員企業有關情況,促進行業內外信息交流。
雖然協會在成立兩年中成績很多,但葉秘書長表示,協會工作仍存在許多不足。
宏觀方面,主要是協會的發展還停留在以會費養會的模式。收取會費在增加會員企業負擔的同時,造成協會經費成為“無源之水”,從而制約了協會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借鑒國內外發展較好的行業組織,很多已經在開始走市場化的發展模式,通過協會的市場化運作手段來養活協會,使協會的經費成為“有源之水”,能夠不斷得到補充。市場化運作得好,不僅有利于協會服務功能的增強,而且可以適當降低會費收繳標準,減輕會員企業負擔,從而使企業受到更多更大的實惠。
微觀方面,一是協會工作人員缺乏深厚的鋼鐵行業工作背景和行業統計調研工作經驗,所以到目前,盡管工作人員在不斷努力學習,但行業統計和調研工作覆蓋的面依然比較局限,同時也缺乏專業系統性。
二是協會組織的活動還不夠專業和系統,在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和挖掘商機方面還有大量的功課要做。行業發展的趨勢如何把握,企業需求的變化如何掌握,需要協會投入更多精力進行深入走訪調研。
三是與業界交流的渠道還不夠廣,不夠深入。雖然這兩年來,協會組織了一系列的業界交流活動,但交流活動計劃性還不夠強,面也不夠廣。
四是目前推出的服務功能還有待進一步強化和鞏固。由于協會比較年輕,辦會經驗也不豐富,可能有些服務并沒有達到最初設想的預期效果。同時,從協會的成長來看,目前協會更多的工作主要體現在為會員企業提供具體的服務上,即在“服務企業”上,而在“規范行業、發展產業”上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五是協會本身的宣傳推廣力度不夠。雖然協會做了不少工作,但在宣傳推廣上沒有跟上,包括協會的網站、刊物等。這導致還有不少企業對協會了解不多,一定程度上也局限了協會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