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著力提高信貸支持經濟增長的質量

2009-6-4 16:4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保持信貸投放對經濟支持的可持續性,同時促進國民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徹底走出“大發展—大不良—大剝離”的怪圈,努力爭取“大發展—大風控—大豐收”的局面。
當前銀行信貸增長要向國家重點工程、民生改善工程、“三農”領域、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和災后重建等項目傾斜,要積極支持優質中小企業發展。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高德勝)中國人民銀行前不久公布的4月份我國貨幣運行情況顯示,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5918億元,信貸增速相比一季度有較大幅度回落,這在多數人預期之內,也符合銀行信貸投放的運行規律。4月份信貸同比多增1229億元,相較以往年份,仍屬較快和合理的增長。同時,信貸投向結構發生積極變化,中長期貸款占比提高到80%,貸款更多投入實體經濟。4月份信貸節奏與結構的變化表明銀行信貸增長正在向質的優化轉變。
今年以來,信貸的高速增長,是銀行業積極落實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結果,有力支持和配合了中央“保增長”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的貫徹落實。信貸的快速增長反映了實體經濟的真實需要,要拉動投資和經濟增長,信貸資金需要持續較快投入。隨著4萬億投資規劃中大型項目的陸續開工建設,要求銀行向實體經濟注入相應規模的信貸資金。支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既是銀行責無旁貸的使命,也為銀行快速發展提供了機遇。在銀行存款持續上升、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信貸的高增長有其合理基礎。
從一季度經濟運行狀況看,信貸的快速增長,對防止經濟過快下滑、支持經濟回暖、提振市場信心發揮了積極作用。一季度我國經濟顯露回暖跡象。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達到199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逐月回升,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六個月以來首次回到50%收縮線以上。全國商品房銷售今年前兩個月實現正增長,一改去年2月以來的下滑勢頭。進出口雖然同比下降,但環比逐月提高。存貨調整穩步進行,企業對經濟前景的信心逐步恢復。與此同時,銀行業一季度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仍保持了“雙降”,表明銀行信貸風險處于可控范圍。
在看到信貸高增長的重大意義和積極效應的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銀行經營面臨的復雜形勢和挑戰。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持續,我國經濟回穩的基礎尚不牢固,宏觀經濟走勢仍有較大不確定性。我國經濟結構性失衡、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去解決。如何在高增長中有效防控潛在風險,保障銀行穩健運行,并努力提高信貸支持經濟增長的質量,是當前銀行業面臨的主要任務。
為此,銀行要充分認識應對危機的長期性,正確處理好業務發展和風險防范的關系,把 “保增長”與“防風險”緊密結合起來,把擴大有效投放與優化調整結構緊密結合起來,科學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在快速增長中把控風險,堅持做到信貸投放與風險管理能力相匹配,與客戶資源、項目儲備、細分市場相匹配,與經濟的有效信貸需求相匹配,與資本充足情況、撥備水平和資本補充前景相匹配,保持信貸投放對經濟支持的可持續性,同時促進國民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徹底走出“大發展—大不良—大剝離”的怪圈,努力爭取“大發展—大風控—大豐收”的局面。
第一,要始終不渝地堅持科學發展觀。銀行發展在任何時候,都要踏踏實實遵循商業銀行發展的基本規律,堅持“理性、穩健、審慎”的風險偏好,以承擔適度風險換取適中回報,促進業務協調發展,質量持續改善。越是強調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越要重視練好內功,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建設。在加大有效投放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頭腦冷靜,堅守風險底線,堅持在合規經營、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敘做業務。
第二,銀行要全面把握宏觀經濟運行規律,深入研究經濟下行趨勢下銀行經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分析宏觀經濟變化對銀行信貸業務及資產質量的影響,提高對行業、區域經濟調整的預見和把握能力,提高信貸政策的前瞻性和對風險的預警和把控能力。針對行業、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變化趨勢,適時調整信貸政策,加強對信貸業務的分類指導,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對一些周期敏感性行業,如房地產、鋼鐵、電力、航空、航運等行業信貸要進行壓力測試。
第三,在授信決策過程中,要嚴格堅持授信審批的原則、程序與標準,絕不以放松信貸標準來換取高增長。要認真遵守銀行長期以來積累的風險管理的基本準則,包括審慎評估信貸額度對銀行和借款人的合理程度,強調借款人的現金創造能力,科學評估項目的風險與收益。進一步加強全員的風險管理機制建設,建立以“嚴謹、合規、精細、責任”為核心的信貸文化,強化業務一線的風險識別與管理能力,實現風險管理關口前移,從源頭規避信用風險。同時,不斷提高風險管理的前瞻性、敏感性和精細化,筑牢抵御風險的防線。
第四,銀行要在高增長中實現信貸結構的優化。要按照國家政策導向把握信貸投向,堅持有進有退、有保有壓,使信貸增長與我國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的規劃協調一致,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使銀行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當前銀行信貸增長要向國家重點工程、民生改善工程、“三農”領域、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和災后重建等項目傾斜,要積極支持優質中小企業發展。對于一些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出現暫時困難但在國民經濟中占據支柱地位和未來有發展前景的行業,也要積極扶持,幫助這些行業中的優勢企業渡過難關。對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一般加工業,要限制信貸投放。
第五,要加強信貸業務的精細化管理。銀行要嚴格貸前、貸中和貸后管理,把好客戶準入關,并加快退出劣質客戶。進一步加強客戶評級、貸款分類、客戶監控與預警、押品審驗與管理等基礎工作,加大信貸檢查力度,深入開展信貸項目風險排查,加強對貸款企業經營狀況和信貸資金用途的監控,隨時掌握項目工程進度和資金回籠情況,及時發現客戶風險苗頭,有效防范風險。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