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不妨在“土豆效應”中調結構
2009-6-23 22:3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海關最新統計,一季度,加工貿易進口下降35.7%,全國合同外資額和實際使用外資額分別降低37.2%和20.6%,顯示今后一段時間加工貿易和外資企業出口增長乏力。
進入二季度,外貿形勢日趨復雜嚴峻。首先是外需萎縮,國際貿易低迷,其次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步入高發期,開拓市場難度增大。
在當前外貿形勢嚴峻的條件下,出口企業應該根據中國產品的特點注重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現象,即“土豆效應”。
經濟學家樊綱指出,中國產品將受益于“土豆現象”。
事實也表明,在金融危機中,“土豆效應”非常明顯,一些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表現強勢。
據統計今年3月在出口重點商品中,我國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表現良好,其中,服裝出口同比增長9.9%,家具出口增長1.3%,鞋類出口增長7.7%,箱包出口增長11.7%。
由此可見“中國制造”的“土豆效應”正起到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然而,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我們在充分利用 “土豆效應”的同時,更應該注意結構調整,注意產品附加值,不能僅僅為了增加出口而出口。
國務院此次出臺的穩定外需政策措施也體現了這一要求。
會議提出“嚴控‘兩高一資’(即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產品出口”。
基于現實國際貿易現狀、中國制造特征及政策導向,出口企業一方面充分運用“土豆效應”原理積極在全球范圍內開辟新的市場,一方面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既能做到增加出口達到保增長的目標,又能做到調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