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靖邊交通:從兩條簡易路到“村村通”

2009-6-2 2:0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曾幾何時,像城里人一樣走上柏油路是許多農民群眾的夢想。 
  靖邊縣的農民說起昔日道路不暢的悲歡故事,感慨萬千。因為沒有路,大山里發生的許多故事,留在他們心底的痛至今還在……有的村媳婦難產或突發急病,面對群山因為沒有路而顯出無奈與心酸;有的村小伙結婚,因為趕上雨雪天氣,道路泥濘,迎親的隊伍不能上路,延誤了婚期,姑娘悔親了;有的村還因為太封閉,村里的姑娘急著往外嫁,外村的姑娘誰也不愿來,光棍小伙子多,而被稱為“光棍村”…… 
  路成為人們改善生活,發展經濟的必需。但盡管這樣,多少年來,路對生活在山里的人們來講,也只是一個奢侈的夢想。 
  第一條公路建成通車靖邊古為邊塞,人煙稀少,山高水險,交通不便。靖邊的公路建設,始于1939年,從1939年至1942年修建了延靖(延安至靖邊)和清靖(清澗至靖邊)兩條公路,這兩條公路,雖然未能正式通行汽車,但成為大車道,大大方便了靖邊的交通運輸。后因解放戰爭開始,大部路段被洪水沖毀。直到1955年,靖邊再次開始公路建設,第一條經過靖邊縣的干線公路魚河至靖邊公路開工建設,1956年建成通車,汽車破天荒地駛進靖邊縣城。過去的地方公路也都是沙土路,鄉下農民進趟縣城,有時早晨天麻麻亮動身,中午12點過后才能趕到縣城,車輛行走困難,人們戲稱當時的出行狀況為“不是難有路,就是路難走”,并且人受罪,車受損,不是水箱爛,就是鋼板斷。 
  第一條油路建成通車1992年隨著油氣儲量勘探和開采,車流量猛增,該縣的地方公路超負荷運作,有的甚至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真可謂“晴天能臥驢、雨天能養魚”。1996年靖邊縣交通局抓住靖邊油氣開發的大好機遇,開始建設瀝青碎石路面,從此拉開了有史以來建設地方公路黑色路面的序幕。繼1996年實現了地方公路油路化零的突破后,十年來修了1193.295公里農村道路,村級道路的“瓶頸”路段全部打通。 
  “要想富,先修路”。農村公路建設步伐的加快,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群眾的出行條件,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席麻灣鄉至小沙峁村過去的13多公里土路被鄉干部戲稱為“進藏公路”,通行狀況很差。經常牽著驢車趕集的小沙峁村村民張寶貴說,過去那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趕車時一不小心轱轆就陷住了,一路都要拉著驢頭走路,現在都好了,黑色的油路平沿沿的,走在上面穩當又舒適,感覺真是不一樣,而且農民群眾再也不用為種植的馬鈴薯因路不好銷不出去賣不上好價錢而犯難,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門口,拉馬鈴薯的車直接就可以開到地頭。 
  “一小時交通圈”形成公路通,百業興。從1996年第一條油路的開通到目前,全縣農村公路油路總里程共計1193.295公里,其中通鄉公路474公里,通村公路719.295公里,并于2002年在全市第二個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的目標。2006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把通村公路的黑色化改造作為農村公路建設的重點工作來完成。截至2008年年底,全縣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暢率達80.8%,通達率達100%,受益人口達20萬人,縣城與各鄉鎮“一小時交通圈”已基本形成。 
  農民增收的“助推器” 
  2008年底,該縣投資最大,建設標準等級最高的一條農村公路(五楊通鄉公路)建成通車。 
  隨后,因交通條件的改善和提升,一條條平整順暢的柏油路開始向村組延伸,靖邊縣依托便利發達的交通網絡不斷發展特色產業,建立了胡蘿卜、馬鈴薯、辣椒、玉米等大棚蔬菜生產基地、馬鈴薯生產培植基地、畜牧養殖基地和畜牧產品加工基地,廣大農民的農副產品可以通過便捷發達的公路網直接走向市場,銷往全國。同時也帶動了建材供應、交通運輸、家畜產品交易等,還帶動了“農家樂”等產業的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助推器”。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