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通江達海區位優勢凸顯
2009-6-13 14: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6年12月28日,桂梧高速公路平鐘段建成通車,結束了賀州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2009年將全線通車”、“2005年底開工的廣賀高速公路賀州段主線建設正力爭今年底建成通車”、“永賀高速公路賀州段項目將于近期開工建設”、“洛湛鐵路已全線鋪軌接通,通車在即”、“貴陽至廣州快速鐵路賀州段已完成主線征地丈量,該項目控制性工程已于2008年10月13日開工建設”……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吹響賀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集結號”。2005年底還是“身無寸高、手無寸鐵”的賀州,通過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大會戰,交通事業正逐步實現從封閉落后、運輸困難向以鐵路和高速公路等陸路為交通主干線,水運、航空綜合交通立體化運輸體系的歷史性轉變。
賀州地處內陸山區,是湘、粵、桂三省的結合部,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以公路為主,207、323線國道干線和203、207、301省道干線貫通境內。但長期以來,交通的落后狀況嚴重地制約著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到2005年底,我市境內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一條鐵路、一個港口、一個機場。
在去年召開的市委二屆四次全會提出,要在以交通為先導的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突破。全力加快以高速公路、鐵路為重點的大通道建設,大力推進城鄉公路網絡建設,構建桂粵湘區域性交通樞紐,充分利用大通道發展產業經濟,實現交通條件改善、產業聚集發展、城鎮規模擴大目標。2005年開始實施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已順利完成第一輪的建設目標,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05.08億元。2008年開始的第二輪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正在加緊推進,兩輪大會戰將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06億元,完善以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交通主干線,環城高速公路、鐵路、公路、水路互相交織的立體交通網絡,構建現代綜合運輸業和現代物流業,使賀州融入珠三角地區2小時經濟圈,實現到達香港、澳門當日往返,成為桂粵湘三省(區)交會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
桂梧高速、廣賀高速與永賀高速建成后,將構成“一環一橫一縱”的賀州高速公路網,并連接兩廣的高速公路網絡,成為廣西高速公路東出口的重要通道,成為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等西部省份經賀州通往粵港澳最快捷的通道。洛湛鐵路和貴廣高速鐵路建成后將分別從南北線和東西線在賀州形成十字形交叉,使我市成為全國鐵路網的區域性重要鐵路交通樞紐。
賀州“三高兩鐵”的建成通車,基本可以滿足外商投資所必須的物流條件。但從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城市的要求上看,僅有便捷的陸上交通還滿足不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影響外商投資決策的航空、水運卻相當滯后。
在六十年代初期,曾經是一條桂東、粵西地區水運繁忙河流的賀江,是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的一條主要支流,是通往珠江三角洲的水上便捷通道,年貨運量達30余萬噸。
隨著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構建泛珠三角經濟區以及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近年來,在賀江沿河兩岸相繼建立了信都工業基地、望高工業園、西灣工業園等工業基地,特別是信都工業基地,現有科信達、閩航和榕信三家投資超1億多元的鋼鐵廠,其他工業企業14家,日平均貨運量為3000多噸,賀江航道貨運量增長潛力巨大。
目前,作為賀江二期復航工程的啟動項目賀州港信都作業區工程項目已完成水工工程建設,投入試運行。賀江復航二期工程目標是把賀江航道按兩段進行建設,“八步-信都”段93公里建設為可航行100噸級船舶的旅游黃金通道,“信都-廣東江口”段141公里建設為可航行300噸船舶的貨運黃金通道,使300噸級的船舶能夠由賀州港信都作業區直航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打造一條便捷的高等級桂東出海通道。
“賀州市支線機場擬定位為以旅游服務為重點,兼顧公務、商務旅行。”據市發改委規劃室主任黃明勇介紹,賀州支線機場建設已經展開前期工作,擬按4C級民用支線機場標準建設,爭取列入國家民航機場布局規劃,這將為進一步完善我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全面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區和泛北部灣經濟圈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