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平:牢固確立科學發展理念實現四個跨越兩個轉變
2009-6-13 14: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臨縣是一個資源富集、人口眾多的欠發達地區、貧困地區。近年來,我們在省市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推進"強縣富民"總體目標,團結帶領全縣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凝心聚力求發展,取得了經濟社會建設新成績。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的困難和矛盾,存在著不符合科學發展的問題和因素,發展速度不夠快、質量不夠好,一些長期制約因素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突出表現在經濟結構不合理,主導產業不大不強,全縣貧困人口基數大,社會保障壓力突出,財政收入總量不大,保障發展能力較弱,基礎設施投入欠賬較多,以交通道路為主的瓶頸制約嚴重,城鎮化、工業化步伐緩慢,協調帶動能力不強。
一、堅持科學發展,打破加快"兩個轉變"的瓶頸制約,推動發展環境實現大跨越
一是著力加強以交通水利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是長期制約臨縣加快發展的難題,致使我們地處晉陜交界要地難得區位優勢之利,坐守豐富礦產資源難收產業開發之益,群眾生活困難重重,產業發展舉步維艱。今年,全縣上下搶抓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機遇,謀工程、引資金、跑項目,確定33項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達130億元左右。在交通建設方面,我們將全方位做好太佳高速公路臨縣段、太中銀鐵路呂臨支線、西縱高速臨縣段、晉東南出海通道臨縣段鐵路建設的各項協調服務工作,推進這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進度,徹底扭轉區位劣勢。同時,要舉全縣之力,加強縣鄉道路建設力度,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形成以太佳高速、中衛鐵路、西縱高速、晉東南出海通道為主骨架,沿黃干線、沿黃旅游路、出境路、縣主干道路為次骨架,鄉村道路為補充的縱貫南北、承東啟西、覆蓋全縣、便捷通暢的交通道路網絡。水利建設方面。繼續加大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堅持生態治理和工程治理相互結合的思路,完成國家生態項目太平溝流域治理任務,完善吳家灣壩系和陸家溝壩系、車趕溝壩系建設任務。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度,全面完成太平水庫、陽坡水庫、曹家嶺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爭取薛家圪臺、劉王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湫水河灌區管道引水工程列項開工。啟動三交工業園區引水工程。全力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力爭在兩年內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到2013年徹底解決所有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生態建設方面。切實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保護工程、經濟林基地建設工程、牧草地建設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湫水河保護工程、沿黃綠化工程等8大生態工程建設,打造綠色生態屏障。電力建設方面。加強電網布局調整,加快對縣內變電站改造、升級步伐,支持工業企業建設自備發電站,努力消除電網瓶頸制約。二是著力加強以提高效率為主的政務環境建設。加強對公務人員教育培訓,完善規章制度,認真抓好機關紀律整頓,切實解決服務觀念淡漠、責任意識不強、工作心浮氣躁、精神狀態萎靡、思想觀念落后,學習風氣不濃、工作紀律松弛、自我要求不嚴等問題。對群眾反映強烈又拒不改正的違規執法、亂收費、亂罰款行為,要一查到底,嚴肅查處,力爭使全縣行政效能有較大的提升,機關作風有大的轉變。三是著力加強以開放帶動為主的體制機制建設。今年要重點抓好縣鄉政府機構改革、財稅制度改革、林權制度改革、土地流轉制度改革,著力推進縣域金融創新和招商引資工作。堅持以開放帶動改革。以改革促進開放,堅持不懈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形成新認識,創造新機制,努力使我們的觀念、做法和體制機制都能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
二、堅持科學發展,夯實加快"兩個轉變"的支撐基礎,推動產業發展實現大跨越
堅持工業主導地位,強力推進工業化進程。通過近年來的探索和實踐,臨縣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決定了我們只有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大上項目,上大項目,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集小成為大成、集小步為跨越,不斷增強工業對全縣經濟的帶動力和支撐力,才能走出一條具有臨縣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我們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定不移地走循環經濟發展的路子,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把搞好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實施"環保攻堅戰",關閉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環保審批門檻,加強環保監管力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把結構調整作為轉型發展的根本途徑,以煤焦主導產業為突破,按照調整存量、減少數量的原則,加強資源整合力度。要引導企業擴大規模,加快洗煤、焦煤項目建設進度,抓好現有礦井新建、改擴建工程建設,提升煤礦的自動化、機械化生產能力,提高煤炭洗選率,加快產能擴張步伐。要繼續打好"雙百雙千"項目攻堅戰,搞好協調服務,推進所有項目盡快開工建設,早日投產達效,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硬支撐。要重新規劃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扶持霍州煤電集團、創偉焦煤、新民焦煤等企業發展,形成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建設以煤焦化、煤焦電、煤電建材為重點的循環經濟體系。抓住國家加大技術改造支持力度的機遇,積極爭取落實技改資金,引導企業進行技術革新,促進產業層次大提升。
堅持農業基礎地位,強力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進程。一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圍繞100萬畝經濟林覆蓋全縣的目標,大力發展紅棗、核桃、仁用杏為主的經濟林。抓住全省實施規模健康養殖計劃的機遇,圍繞豬、牛、羊、雞四大優勢產業,繼續發展肉雞養殖園區、養豬園區、絨山羊基地。發展高效作物和蔬菜產業,繼續建設大豆高產基地和玉米豐產方,發展移動大棚和節能溫室。認真落實扶持政策,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二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實施 "陽光""雨露"培訓工程,增強外出務工人員競爭力。加強與勞務輸入地的聯系,拓展縣外就業市場。三是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把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與推動全面工作相結合,在全面完成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四化四改"、"五個一工程"任務的基礎上,力求在"五四"工程上實現新突破。四是繼續搞好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鞏固提升己建戶用沼氣的使用率,積極實施大中型集中供氣工程和農村清潔工程。五是認真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完善補貼動態調整機制。
堅持三產優先地位,強力推動新興服務業進程。繼續推進以磧口風景名勝區為龍頭的旅游業發展,充分發掘整合旅游資源,提升接待能力和文化品位,培育精品線路,盡快形成現實經濟效益。推進"萬村千鄉"和新農村流通網絡工程建設,建設連鎖配送經營的農家店、便民店;認真落實補貼政策,組織"家電下鄉"活動,鼓勵農民購置農機具、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擴大農村消費。加快建設臨縣紅棗、建材、土豆等特色專業市場。要著力提升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發展家政服務、文化娛樂等方便群眾的服務項目。以高速、鐵路建設為契機,依托交通干線和網絡,建立以縣城為中心、以湍水頭、三交、林家坪、城莊、克虎為主要節點的物流格局,重點發展城莊、榆林、克虎等物流園區和貨物中轉站,力爭使我縣成為晉西和晉陜交界的商貿物流中心。
三、堅持科學發展,抓住加快"兩個轉變"的關鍵環節,推動扶貧攻堅實現大跨越
針對我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實際情況,我們將積極實施好整村推進和移民搬遷工作,將扶貧移民與小城鎮建設、退耕還林、新農村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土地開發整理等項目相結合,統籌實施。尊重群眾意愿,科學規劃。整合力量,整合資金,扎實搞好整村推進工作,力爭兩年內對所有列入規劃范圍的村莊整體扶持一遍。同時,將堅持以人為本、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則,以解決群眾最迫切、最現實的"上學難、就業難、看病難、住房難"問題為抓手,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社會和諧基礎。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增加農村學校公用經費。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素質。調整學校布局,合理配置資源,逐步撒并九年制學校和單人校。積極實施中小學校校舍安全工程,力爭道2010年全部消除中小學危房。推進縣高級中學建設步伐,啟動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努力擴大城鎮就業。加大就業培訓和援助力度,積極創造就業崗位。重點做好就業困難人群、零就業家庭勞動力就業的幫扶工作。做好轉業退伍軍人和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安置和援助工作。提高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水平。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抓好三級衛生網絡的達標建設,加快新城綜合醫院的建設,改造擴建鄉鎮衛生院,加快村衛生室建設,逐步提高全縣三級衛生醫療機構合格率。繼續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確保參合率達到90%以上。加快文化事業發展。推進鄉鎮文化站的建設及農村文化室建設,開工建設縣城文化中心的改造工作和新城文化會展中心。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提高城鎮基本養老、失業、基本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率。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五保"供養制度,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落實優撫政策,促進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加大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力度,改善群眾居住條件。
四、堅持科學發展,增強加快"兩個轉變"的帶動能力,推動城鎮建設實現大跨越
城鎮化程度、城市面貌反映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臨縣城鎮化水平偏低、城鎮規模明顯偏小、城鎮化發展速度相對滯后、城鎮經濟規模較小,特別是城區建設滯后、基礎設施不完善,統籌城鄉、帶動輻射能力不強。我們將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新城開發和舊城改造結合,加快建設和強化管理并重,提升質量和拓展空間并舉,著力構建布局合理、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宜居城鎮。加緊完成《縣城總體規劃及新城修建性詳細規劃》《城鎮帶發展總體規劃》和各項專業性規劃的編制、審批工作,確保城鎮建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按照"南擴北拓、改造舊城"的思路,拉開縣城的框架,擴展城市空間。不斷完善道路、用水、供電、綠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城市主體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強縣城積聚和承載能力。創新城鎮管理方式,實現基礎設施建設、人口增加與公共管理服務同步發展、相互配套,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加強城鎮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堅持以"一點三帶"推進城鎮化進程,以臨泉鎮為重點,依托交通樞紐、商貿發達的優勢,向周鄉鎮村莊進行輻射;加快湫水河沿川城鎮帶和太佳線城鎮帶開發建設,充分發揮其積聚能力和輻射功能,以城鎮化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作者:中共臨縣縣委書記、政府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