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助力企業騰飛
2009-6-12 23: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面對現下蕭條的經濟形勢,企業是否可以可以利用電子商務這一平臺來明哲保身呢?還是該坐以待斃?帶著企業的種種疑問特邀請易科銷售總監張杰對電子商務應用進行深入剖析。
以下張杰簡稱張
記者:請簡單介紹一下貴公司的電子商務產品,有何特點?
張:我們公司的電子商務產品主要是針對中小企業的應用。我們產品的特點是把電子商務定義為一個前臺的系統,比如ERP就是后臺的系統與方案,前臺的方案主要注重客戶體驗、協同、商機的獲得等;后臺的ERP主要側重物流、計劃、庫存、成本方面。所以集成是我們產品的第一大亮點,我們前端的電子商務和我們自身的ERP可以進行集成。第二點,由于我們電子商務產品的開放性比較好,所以和協同產品也可以進行集成。第三點是產品的靈活度較好,因為作為前臺系統需要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所以靈活度是必備條件。
記者:請問在ERP環境下,電子商務如何更好地應用?ERP如何與電子商務進行內外交互與集成?企業在電子商務與其他信息系統集成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張:首先強調的是前臺系統和后臺系統,我們的關注點是完全不同的。針對前臺的電子商務系統或者是協同軟件,我們主要把握三個大的方面:一是如何有效地獲得商機;二是獲得商機后如何有效地進行管理;三是呈現給客戶的界面和客戶體驗要適合需求。
電子商務要想與ERP集成首先要做到數據上的集成,電子商務的數據如何與ERP中的數據集成和同步尤為重要。其次,是交易的集成。比如說電子商務產生的訂單如何與ERP進行共享?ERP中的銷售計劃如何又反饋到電子商務中。最后的集成更高一步,需要做到流程方面的集成。企業運用電子商務實際上打破了傳統上ERP的運作模式,比如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吸引了商機,但是后期企業的物流配送、供應鏈等流程都需要重新考慮和優化。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企業開始電子商務開展都不錯,但后期逐漸在走下坡路,癥結并不是出在電子商務本身而是企業后續的補給不足,流程、物流、配送、客戶服務都跟不上。
記者:針對目前金融危機的情勢,貴公司認為企業要如何通過電子商務緩解企業壓力?
張:這個問題的反應比較明顯。首先是整個大環境的趨勢所致,貿易地點不僅僅局限于小范圍或者1-2個地方,而是逐步擴大渠道,所以我們企業才會慢慢的選擇去網上做生意。其次,是成本壓力,企業沒有更多的資金投放到市場、廣告運營上,而網絡的提供不僅可以控制銷售成本,又可以提高銷售效率,一舉兩得。
記者:請您簡單談下,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與沒有應用的企業相比優勢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是全球化視野的提升,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同沒有應用的企業相比,市場的廣度與深度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個是對供應鏈方面有一個重新的梳理,使供應鏈的流動更為敏捷。
第三個是內部操作和流程的控制上有了一定提升。
第四個是客戶的體驗方面。利用網絡平臺對客戶的行為、喜好等數據進行統計,從而可以使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做到有的放矢。
當然這四點優勢的前提是應用實施較好的企業,而不是企業戴上了一個電子商務“小帽子”的傳統電子商務模式。
記者:在目前的金融危機形勢下,有的企業認為BtoB能更為有效的幫助中小企業降低成本,您是怎樣認為?何種模式將更加適用于目前的企業?企業又該如何更好地適用該種模式?
張:我認為不管是BtoB還是BtoC都能有效地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只是要看企業的側重點在哪里。比如我們公司的一個客戶是做家具行業的就采取了BtoC的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門戶開放式,這種模式對他們就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商機。企業要想更好的應用BtoB或者是BtoC關鍵是要處理好以下三點:1、商機的獲得;2、降低成本;3、優化流程。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點,企業要想降低成本就要做好供應鏈管理,對供應商進行有效的整合。
記者:長期以來,很多企業在走粗放經營的老路,只要訂單很少顧慮其他,那么目前企業需要如何通過電子商務達到精益銷售的目的呢?
張:針對目前全球化的平臺,商機越來越少,企業商機獲得也越來越艱難,這樣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迫使著企業的經營理念也必須順應市場的發展逐步轉化,要想達到精益銷售的目的必須要借助于IT服務手段,使經營智能化。我們的電子商務里已經嵌入了商務智能的方案,通過一定數據的采集、數據的挖掘與分析,企業經營者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進行決策,才能使企業達到精益銷售。
記者:請您對未來電子商務發展前景展望一下,幾句話即可。
張:雖然目前國內的電子商務仍然處于一個起步階段,但是未來5年內國內電子商務將會有一次較大的騰飛,越來越多的人企圖通過網絡來購物,關鍵是要解決好企業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