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肖鋼:貿易金融是經濟復蘇助推器

2009-6-12 23: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8年,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迅速傳遞到實體經濟,引發全球經濟“硬著陸”。根據IMF報告,全球經濟增長率從2007年的5.2%大幅放緩到2008年的3.2%,2009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二戰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各國為應對危機影響,都在尋找刺激經濟的良方。我們認為,如果各國能夠加強合作,抵制金融保護主義,推動貿易金融的發展,將可以為全球經濟復蘇帶來重要作用。
發展貿易金融對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貿易金融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簡言之,貿易是經濟活動的基本運行環節,貿易金融是貿易活動的血脈或生命線。
首先,貿易是經濟活動的基本運行環節,貿易的發展推動了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從國內經濟運行看,貿易是聯結生產和消費的基礎性環節。人類經濟活動進入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大生產之后,貿易活動成為相對獨立于生產和消費的經濟運行環節,沒有順暢的貿易活動,生產和消費將無法正常進行。從國際經濟運行看,由于國際貿易的發展,企業可以跨區域甚至全球性地進行資源配置,從而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不斷推動各國產業升級。國際貿易已經成為影響全球經濟發展,決定各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9世紀中葉以前,國際貿易活動并不活躍,世界經濟發展相對緩慢;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金融危機與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際貿易活動受挫,極大限制了世界經濟增長。而1870-1913年和1950-2007年兩次全球化浪潮期間,國際貿易迅速增長,年均分別為3.4%和6.2%,遠高于GDP的增速,經濟增長速度也因此遠遠高于其他時代。
其次,貿易金融服務是貿易活動的血液。貿易金融滲透到企業的投資、采購、庫存管理、制造、裝配、分銷、零售等各個環節,通過貿易結算、貿易信貸、信用擔保、風險管理、財務管理等綜合服務功能,推動產業內上下游企業之間、各相關行業之間、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正常經貿往來。貿易金融服務對貿易活動和經濟發展有強大的支撐作用和乘數效應,成為連接商品生產者和最終消費者的重要紐帶。可以說,在人類社會告別物物交換、商品貨幣本位制度,進入信用貨幣時代之后,沒有貿易金融服務,就無法保證貿易活動的大發展。據估計,目前全球90%以上的貿易活動需要貿易融資、擔保或保險等貿易金融服務的支持,換言之,直接的物物交易或現金交易不到10%。有分析認為,目前一國貿易融資的規模大約為進出口總額的30%,保理業務的潛在規模大約是一國GDP的10%。
第三,當前形勢下,發展貿易金融有助于推動全球經濟盡快擺脫衰退的泥潭。盡管目前全球經濟的衰退,90%的原因在于產業金融和消費金融枯竭導致總需求的大幅萎縮,但是不可忽略貿易金融的強大推動作用。由于得不到金融支持,全球貿易活動遭到嚴重打擊。貿易融資緊缺的主要原因包括:金融市場流動性高度緊縮,貿易融資利率高攀,企業無法承受高昂利息成本而中斷貿易往來;金融機構之間的嚴重缺乏互信,對企業的貿易融資支持大幅削減;企業無法承受外匯市場巨幅波動的風險,長期訂單需求大幅削減,短期訂單謹慎接收,降低了貿易往來和貿易金融服務需求。WTO預計,2009年全球貿易額將下降9%以上,有10%的下降歸因于貿易融資的枯竭。世界銀行估計,自2008年11月以來全球貿易的流動性缺口已由250億美元增至近3000億美元,這在歷次金融危機中是較為罕見的。生產和消費萎縮已使世界經濟遭受重創,貿易融資緊缺更使世界經濟雪上加霜。
貿易金融的內涵已經發生深刻變化
貿易金融傳統上指銀行提供的貿易結算和融資服務,特別是國際貿易結算和貿易融資。在全球化和金融創新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貿易金融已發生深刻變化。我們認為,貿易金融是指銀行針對企業商品和服務交易提供的、貫穿貿易鏈全過程的綜合金融服務。
如果說貿易貫穿了商品社會的發展史,貿易金融則貫穿了商業銀行的發展史。貿易金融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紀地中海沿岸的近代商業銀行萌芽時期。當時,在威尼斯和熱那亞等國際貿易中心,出現了一些商人,他們專門為各國貿易商提供貨幣兌換和支付中介服務,其本質就是貿易金融服務。
19世紀中葉,伴隨當時世界列強殖民地經濟的發展,世界貿易迅速發展。為解決貿易過程中交易鏈條長、信用風險高、資金壓力大等問題,信用證及相關的進出口融資工具出現。這種金融創新極大地推動了世界貿易和國際銀行業務的發展。20世紀下半葉以來,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匯率波動更為頻繁,進出口融資、福費廷、保理等貿易相關的金融服務蓬勃發展。特別是在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世界分工模式發生深刻變革,全球貿易進入加速發展時期,對貿易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貿易金融從狹義的貿易結算與融資的發展階段,進入了服務于貿易鏈全過程,與投資、生產、銷售活動緊密聯系的綜合金融服務階段。
貿易金融服務的功能可分五大類,即貿易結算、貿易信貸、信用擔保、風險管理與財務管理。貿易結算是最基礎的業務,為貿易雙方提供支付中介服務,促成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其最新發展是:依托信息技術,提高結算的效率和質量。
貿易信貸是最核心的業務,除傳統的進出口貿易融資以外,目前最重要、最有發展潛力的創新是基于產業內貿易和供應鏈發展的供應鏈融資。供應鏈融資是指銀行基于對商品和服務交易產生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對產業鏈中包括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等全部參與方提供的資金融通服務。供應鏈融資不僅推動了貿易金融的創新發展,推動了銀行內部風險控制方式的變革,而且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減少存貨、擴大銷售、加快資金周轉,解決了全球普遍存在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為世界經濟和貿易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信用擔保是銀行為貿易參與方提供以信用增強為主要目的的金融增值服務,如信用證、保函、保理、承兌、保兌等。信用擔保在幫助買賣雙方建立互信、促成交易方面作用明顯。
風險管理是在商品價格、利率、匯率波動日趨頻繁的市場環境下,銀行開發和創新的貿易金融增值服務,幫助客戶有限規避風險,最為典型的就是將貿易結算、貿易信貸與一些避險型資金產品進行組合,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理財服務方案。
財務管理是針對產業鏈中一些大型企業的財務集中、資金歸集、財務管理外包等需求而提供的貿易金融增值服務,包括應收賬款管理、銷售分戶賬管理、財務報表優化、現金管理等。此類服務進一步豐富了貿易金融服務體系。
貿易金融作為銀行公司金融中一個相對獨立的業務體系,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一是服務對象特定。貿易金融服務于特定商品或服務交易,相對于主要關注客戶信用狀況的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貸款相比,貿易融資更多關注特定交易項下的商業單據、票據、應收賬款等。二是債務自償性。通過對特定交易產生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控制實現債務自償,并可將信用風險的管理轉化為對操作風險的管理。三是綜合性強。貿易金融是高度綜合的金融服務,兼具中間業務與資產業務特點,既涉及表外業務又涉及表內業務,收益主體是手續費收入,同時也能帶來利差收入。
打破金融保護主義,推動全球貿易金融的發展
基于貿易金融對經濟復蘇和銀行業發展所具有的特殊意義,當前形勢下,迫切要求各國進一步密切政府部門、銀行同業以及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積極開創新的思路,抓住歷史機遇,推動貿易金融發展再上新水平。
第一,加強國際社會、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
各國不僅要抵制貿易保護主義,更要反對金融保護主義,為貿易金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當前,金融保護主義表現為:各國政府在重建本國金融系統過程中,過度關注國家利益,如要求受到援助的金融機構優先在本國放貸;各國金融機構在危機中為求自保,大幅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撤出資金,導致相關國家貿易金融枯竭、金融市場動蕩等等。各國應加強國際合作,各國政府、國際金融組織和多邊開發機構通過國家信用、流動性支持等手段為貿易雙方提供信用增強服務,加大有利于貿易發展的資金投入,共同為促進國際貿易發展而努力。G20峰會上各國首腦一致通過決議,在未來兩年提供2500億美元融資以支撐全球貿易。我國政府積極通過各項政策措施,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和多邊開發機構合作,加大對貿易金融的支持力度。這些措施對恢復市場信心、促進實體經濟恢復增長將起到重要作用。各國商務部門與監管部門應更加重視發展貿易金融對穩定貿易增長的重要性,為銀行業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環境。比如,支持金融機構走出去,服務于外貿企業;為中小企業貿易金融需求提供信用增強和融資擔保服務。特別是,政府可為出口保險機構提供更多資本金,加大對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擴大承保范圍,鼓勵銀行依托信用保險提供融資。
第二,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互信與合作。
應加強同業之間的互信。危機以來國際銀行業信用惡化,違約、拒付增多。據法國信用調查機構科法斯統計,超過90%的中國企業在2008年遭遇收匯拖欠。增強金融機構之間互信尤為重要,確保按照國際慣例處理業務,避免不合理的拒付和糾紛,為貿易金融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應加強金融機構在保理、福費廷、買方信貸等業務領域的合作,加大對企業的貿易信貸投入,解決貿易環節的流動性難題。應加強在信用環境建設方面的合作,分享產業鏈中核心企業的信用資源,從而加大對核心企業上下游的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
第三,加強銀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加強銀行與核心企業的合作。貿易金融滲透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特別是貿易信貸本身還依托于對貨物、應收賬款的控制發放。因此,貿易金融要向更高層次發展,僅僅依靠金融機構自身的努力還不夠,需要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大力配合,同意占用其授信額度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貿易融資。加強銀行與貿易相關企業的合作。銀行還需要物流監管公司、倉儲公司、擔保機構、保險公司等協同配合,共同加大對物流、信息技術的投入,為構建高效的貿易金融發展模式而努力。出口企業也應著力提高與銀行的協作能力。企業應加大創新、開拓市場、爭取訂單,主動加強與銀行的溝通,配合銀行、物流企業、倉儲公司等提供貿易融資需要的商業單據,核實貿易背景,爭取獲得融資。
中國銀行業開拓貿易金融大有可為
對中國銀行業而言,積極開拓貿易金融業務,意義重大,大有可為。
首先,有利于增強信心,盡快恢復經濟增長。從1978-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與外貿增長高度相關,外貿增長年均速度大約是GDP增長速度的兩倍,外貿大幅下滑必然導致GDP增長下滑。當前,要推動外貿的穩定發展,除了取決于外需的企穩之外,迫切需要貿易金融發揮及時、有效的支持作用,至少應避免因貿易金融因素引起的外貿增長下滑。
其次,有利于中國銀行業把握歷史性發展機遇。危機中蘊藏著歷史性機遇。當前,國際銀行業在金融危機中遭受巨大沖擊,不得不大規模地退出貿易金融市場。我國銀行業流動性較為充裕,若能充分發揮貿易金融服務功能,不僅可在國際市場上擴大貿易金融的業務份額,為未來與各國實體企業建立更為廣泛的金融聯系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有利于樹立新興經濟大國形象,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為中國金融業發展提供更大的國際舞臺。保守預計,到2015年中國可能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及第一大貿易金融服務市場,中國銀行業在當前環境下加大拓展貿易金融業務的力度,可以為未來市場地位提升奠定重要基礎。
最后,有利于加快我國金融創新的進程。當前,大力推進以供應鏈金融為主的貿易金融創新,不僅能夠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充分的金融服務,解決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使投資、生產、銷售活動更加順暢,加快對外貿易和產業結構升級,而且可為銀行業未來的金融創新積累經驗,推動各項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
總之,通過加強合作,大力發展貿易金融,支持貿易發展,既是推動全球經濟復蘇的需要,也是金融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抓住發展機遇的需要。我們有理由相信,貿易金融將成為未來金融服務業創新和發展的重要領域,把握這一歷史機遇,中國銀行業必將在未來10年內取得更大的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