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復蘇離不開民間投資
2009-6-10 2: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佘學彬是中國需要的那種企業家,他的大自然地板公司堅持倡導“綠色品牌”,試圖建立一個關心環境可持續性的企業形象,公司業務在出口和內銷的基礎上不斷擴大。但是,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后,公司的出口驟降為零,現在佘學彬必須完全著眼于內銷來維持公司的健康成長。
佘學彬是我本周在廣東訪問期間見到的企業家之一,大自然地板公司的奮斗歷程折射出中國實地發生以及國家統計數字反映出的重大變化。中國一季度的數字令人喜憂參半,GDP比上年增長6.1%,在全球大環境下表現相當強勁,但就中國本身而言卻是多年來的最低增速。目前增長主要靠消費和政府基礎設施投資(比一年前上升三分之一)拉動,但民營投資不斷減速,從全年看不太可能呈現增長。
中國一向擅長自我創新、化危為機。這次具有什么樣的機遇呢?我認為中國經濟復蘇面臨的一個機遇就是民間投資。民間投資近年來一直是創造就業的主要來源,對于實現持續經濟復蘇具有關鍵意義。
中國怎樣才能恢復民間投資?首先,重要的是財政刺激措施要通過一個競爭機制來為民營企業提供機會。不少省市都出臺了有關規定,要求財政刺激計劃在采購時優先考慮本地企業,通常是國有企業。這種地方保護主義不符合中國的利益。鑒于目前經濟增長將主要依靠內銷市場,因此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龐大的、競爭性的內銷平臺。我要首先說明,我說的不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而是各地應當對所有在中國注冊的企業開放政府采購,這樣就會為民營部門創造大量的機會。
從外部來說,中國正在考慮簽署世貿組織的《政府采購協定》。簽署此項協定意味著中國將對外開放政府采購,同時中國企業也可以參與該項協定的其他簽約國(如美國、歐盟等)的政府合同競標。
第二個改革領域是金融部門。我們必須稱贊中國的銀行沒有像發達國家的銀行一樣從事金融工具投機而產生巨額虧損。但另一方面中國的銀行業務仍很傳統,主要是為大型的企業提供抵押貸款。我們說中國未來將更多地依靠消費推動增長,就等于是說服務業將會以高于工業的速度增長。服務業的資本密集度低于工業,其好處是增速每提高1%就能創造更多的就業;但擴大服務業則需要不同類型的銀行服務,更多地基于現金流而不是有形資產和抵押品。
中國正在逐漸對內資民營銀行和外資銀行開放銀行市場。不過,2007年只有26家民營銀行獲得經營許可證。當前正是加快這一進程的大好時機,可以推動就業,提供有助于其他行業發展的重要服務。我要明確一點:開放金融服務業并不等同于開放資本賬戶。中國逐漸開放資本賬戶的政策受到尊重,現在的問題是要為加快開放銀行服務業(包括內資民營銀行和外資銀行)創造條件,這樣做將會有助于恢復民間投資。
第三個潛在的改革領域是物流配送業。通過在廣東與企業和地方官員交流,我得出一個印象:對中國的沿海企業來說,外銷比內銷要容易得多。中國的對外物流業(港口、海關、裝卸等)非常好,而廣東企業要安排向內地銷售就難多了。硬件設施是很好的,但缺乏全國性的物流企業提供運輸便利。中國的物流支出占GDP的比例比美國高一倍,兩個國家面積差不多,但中國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為內銷提供便利。同樣,對內外資民營物流企業開放市場能立刻帶來投資機會,為其他行業提供重要的服務。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向是以加快改革來應對外部沖擊,世界銀行鼓勵其他國家效仿這種模式。中國目前面臨著30年來最大的外部沖擊。中國迅速采取的財政貨幣刺激措施令人印象深刻,這些措施穩定了經濟,為一個可持續的新的增長階段搭建了舞臺,但還有一些重大改革舉措可以加快向新的增長模式轉變。在老的增長模式下,中國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尤其是對制造業企業。制造業固然仍很重要,但我們鼓勵中國尋找機會為金融、物流等服務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這有助于扶助像佘學彬先生的大自然地板公司這樣成功的民營企業的成長,加快民間資本回歸,帶來持續的動力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