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破產帶給我們的四個啟示
2009-6-10 0:2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馮晶
編者按:6月1日,美國通用汽車向紐約當地破產法庭正式遞交破產保護申請,正式進入破產保護程序。通用汽車提出破產保護后,預示著該公司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通用也未逃脫美國金融危機的“制裁”,這也為其他企業敲響了警鐘。通用汽車的 “前世”很輝煌,既有很成功的經驗值得學習,同時更有教訓值得總結。
成立于1908年的通用汽車,至今已經有101年的歷史。這個曾經作為美國夢象征的百歲老店”卻在6月1號,迎來了悲劇性的一刻——正式申請破產保護,這也意味著百年老店一夜之間從神壇跌落到了凡間。在經歷了多次浮沉、災難、崛起、輝煌之后的今天,“大象”通用還是不可避免地走進了破產保護的命運。
金融危機是造成其破產保護的主要原因,但是企業內部管理仍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陷才是致命的病根。
啟示一:高福利把通用推向深淵
美國通用經歷了三個階段:瘋狂膨脹,負債拖延,破產保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一個標準的美國夢,通用公司1955年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產值過10億美元的企業。后兩個階段,高福利隱患、一味做大、輕視對手、忽視趨勢等一系列自身詬病導致通用一步步走向衰落。長期一來美國汽車工會相當強勢,在員工福利,退休養老等方面與企業決策者毫不讓步,這讓通用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如在經歷1998年罷工之后,通用決定和為貴。受汽車行業利潤暴漲和管理層高額獎金的誘惑,通用工會提出漲薪談判。1999年,在將管理層的獎金提高到創紀錄的水平之后,通用簽下了公司史上最昂貴的合同。這為今天的破產埋下了“炸彈”。換句話說企業每年的盈利還不足以支付員工的薪酬、養老等各項福利,通用破產就此已成定局。
合理的勞工權益必須得到尊重,但當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各方理應彼此讓步、共克時艱。從此次通用破產事件的各種解讀中,發現通用走到今天這一步,原因既不是產品失敗,也不是管理不善,而僅僅是因為僵硬而昂貴的雇傭協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還不到借通用困局來為中國的最低工資制、新勞動合同法敲邊鼓的時候,因為我們的企業還遠未達到福利過高、工會過強的地步,營養不良的人是暫時不必對肥胖癥過度擔憂的。
啟示二:多品牌戰略削弱競爭力
美國汽車企業,諸如福特、通用、乃至克萊斯勒,都是采取多品牌戰略,而且這種多品牌戰略是緊密型的框架,基本在一個公司范圍內實施統一管理。
美國的多品牌則不一樣。其核心的品牌在一個公司內就有平行的若干個。比如,雪佛蘭和別克。對于多品牌的管理,在繁榮時期,水漲船高,所有問題都被上漲的潮水所淹沒,誰穿沒穿泳褲,都是水下的問題。但是繁榮的大潮一旦退去,所有的問題都會暴露出來,公司的發展出現太多的掣肘。
多品牌戰略容易造成公司對于品牌的定位出現交叉重疊,“內訌”問題降低了管理效率。同時,品牌越多,公司管理層對于每一個品牌分配的精力、時間、財力都越少,但是一個品牌的打造與時間、精力、財力的投入成正比。
很明顯,多品牌戰略造成了以通用汽車為代表的美國汽車企業出現了多個重心,但是,每個品牌的競爭力卻有所欠缺。
啟示三:“規模經濟”不可盲目求大
我們知道,通用做到全球最大,通用汽車有很多品牌,但卻沒有一個汽車品牌叫通用。因為通用是由8個品牌經過并購組成的。這樣形成的企業,技術路線多樣化,內部關系盤根錯節,非常復雜,副總裁就有50多個,這種官僚體制怎么會有競爭力呢?豐田模式比較成功,雖然也出現了71年來最嚴重的虧損,但是這個企業有深厚的內涵,技術路線單一,所有的產品、零部件通用化程度很高,所以能大大節約成本,產品有競爭力。通用很多品牌各有各的體系,互不搭接,產品油耗高,不適合當前的市場。
現在我們國內很多企業都非常熱衷于兼并,總想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把規模做大,進入所謂世界500強,而對企業自身的內涵發展重視不夠。目前中國一些汽車業到處去兼并,今天吃一個廠,明天吃一個廠,嘴張得很大,胃口未必好,消化得了嗎?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一汽也曾兼并了十幾個廠,后來他們自己都說成了“丐幫”的幫主。我對汽車企業的兼并不持很贊同的態度。不是1+2+3+4就等于10的問題,通用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擺在這兒。它的破產帶給我們最直接的教訓就是,要更注重企業內涵的發展,把企業內部發展好。中國汽車企業更應該有危機感,看到未來的風險。中國汽車業未來面臨的問題不比美國人少,美國盡管在進口石油,但是每年自己生產5億噸,中國的人口是它的4倍多,國土面積比它還小一點。特別是在我們汽車業大發展的時候,世界的資源差不多已經被發達國家使用殆盡了,它們那時候可以把大排量的汽車開到全世界,環境承受能力強,實際上我們面臨的困難不比通用小,只是現在市場非常好,把危機隱藏起來了。所以說我們企業一定要注意所謂的 “規模經濟”,不可盲目的追求大,不一定非要把規模做得很大,不一定要成為“泥足巨人”。
啟示四:尋求法律保護值得借鑒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則成了通用破產重組的最大邏輯。
為了走出困境,通用汽車申請破產保護,但這與中國概念的破產是兩回事。通用申請破產保護,將在法庭的監督或保護下,給予公司時間重組其業務或資本結構,幫助企業恢復財務健康,重獲可持續發展及盈利能力。在美國,曾有過一些大公司在陷入困境后,通過申請破產保護進行改革重組,最終得到重生。
目前,由美國政府主導的通用破產重整方案已經基本敲定,具體內容包括:通用及其子公司將其主要優質資產出售給新成立的通用,美國財政部將再提供3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新通用的股權結構為美國財政部持有72.5%的股份,聯合汽車工人工會持股17.5%,債券持有人獲得另外10%。
在破產保護期中,通用將通過談判進一步削減員工福利,大量裁員和關閉一些工廠,出售部分品牌,削減供應商和經銷商,實施 “債轉股”等,以求 “鳳凰涅槃”。百年根深蒂固的基業,全球第一汽車公司的品牌影響、強大頂尖的核心技術等等,通用申請破產重組,通過改革重組把工會、勞動福利、債務成本等等這些包袱全部去掉,反而是一種新生。
總之,國內企業吸取教訓,模仿借鑒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要幻想通過模仿某一廠家復制神話,也不要寄希望于在車市洪流中以小博大。立足現實,依靠過硬的產品實力、有競爭力的成本控制和到位的營銷手段,汽車企業才能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