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多品牌戰略更需謹慎
2009-6-10 0:2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古色樓蘭
通用申請破產保護意味這兩個方面,一、規模大不一定就好,二、多品牌戰略不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搶占市場。特別對于后一點,給目前的汽車巨頭一個很好的提醒,也給后進的品牌一個很好的失敗經驗。
多品牌戰略是汽車企業做強做大的必經之路,通用、豐田、福特、寶馬、奔馳、大眾等巨頭,其旗下均有不少于三個的子品牌,如通用的雪佛蘭、別克、凱迪拉克、歐寶、薩博等,福特的馬自達、沃爾沃、捷豹、路虎,又如大眾的斯柯達、奧迪、保時捷、賓利等等。就連一直堅持自我的豐田也衍生出雷克薩斯這樣的品牌和收購大發。可見,要成為巨頭,多品牌是不可避免的,但從通用和福特的案例來看,多品牌的市場戰略必須謹慎使用,否則也有積重難返之日,年輕的企業更是可能胎死腹中。
在中國市場,其實已經有不少廠家開始啟用多品牌戰略,最為突出的便是上海通用。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是成功的,這有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的原因,但實際上是存在隱憂的,如別克品牌與雪佛蘭品牌定位的混亂和模糊,可能會對后期市場的繼續開拓形成瓶頸。多品牌戰略要慎用,在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也一樣,如何用好?并不是簡單地推出多個品牌、一大堆車型就可搶占市場,這應該有很大的學問。
作為中國市場的領頭羊——大眾汽車,在這方面卻是相當謹慎,大眾旗下的子品牌眾多,但多年來,也僅僅是引進了斯柯達這個品牌,而且斯柯達品牌的引進也是經過多方面的考慮、調查才作出的決策,并醞釀多時。當時斯柯達的引進不但考慮到該品牌在中國市場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不管在品牌認知度上,還是在產品的接受程度上,而且,斯柯達品牌與大眾品牌的定位訴求有著較大的差異化。
多品牌戰略中,各子品牌的差異化相當的重要,不然就會容易出現同門車型內訌的局面,從而降低各自車型的市場競爭力。我們所知斯柯達旗下的明銳和晶銳與大眾同一平臺生產的車型速騰和POLO在產品上具有較強的相似性,如明銳和速騰都使用1.8TSI發動機,其車身的結構和激光焊接技術等都一樣,新近上市的晶銳也是與POLO共享生產平臺。但斯柯達這兩款車型的品牌定位及其客戶訴求與大眾的車型有很大的區別,經過兩年多的打造,斯柯達品牌逐漸開始有自己的特點,相對內斂、沉穩的風格反而適合當前相當具有數量的追求低調的都市一族,盡管銷量沒有大眾品牌車型那樣高,但開創了自己的特色,走出了自己的路。
斯柯達這個例子其實與通用的多品牌戰略有點相似,就是面對的客戶群特征較為接近,對于這樣的情況特別要謹慎。而在成功的例子中,往往在各自子品牌所面對的客戶群體,有很大的區分,如豐田的雷克薩斯走高端,豐田大眾化,大發相對低端,又如寶馬,勞斯萊斯是頂級奢侈豪華品牌,寶馬自身是高端,而MINI是個性化的高端,奔馳旗下的邁巴克和SMART也有共同的特點。
總而然之,不管是外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對于多品牌戰略還是要謹慎,通用的教訓已經是血淋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