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中心”建設道路漫長
2009-5-5 23: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海建設“兩個中心”是一個長期目標,需要相當漫長時間的努力
討論上海建成“兩個中心”所需要的時間,從我們現在已有的樣本來看,需要100多年到200年的歷史,才能形成堪稱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現在媒體很熱,都有“忽悠”之嫌。因為這是很遙遠的目標,而現在我們很多媒體的感覺,仿佛我們五年之內或者十年就能實現。我認為十年之內根本建不好,因為從國際上金融中心發展的歷史上來看,我們看到過有200年的歷史的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我們看到150多年歷史的華爾街,哪怕是幾十年歷史的新加坡,都是因為這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的特殊地位。
所以,從國際的角度來講,我們不能夠太樂觀,要稍微務實一點。這段時間有不少媒體,包括研討會,都要找我好好談“兩個中心”。我說我可以談,以“兩個中心”角度來講。金融從業人員數量上,上海目前是42000人,而美國華爾街是上海的十倍多。金融產值上,上海2007年的最新推進數據也只是1000億元多一點。上海2007年總產值是12188億元。大家算一下,金融產值在整個上海GDP總產值當中占多少比例。航運產值上,我們的統一口徑是運輸、倉儲及郵電,全部是跟航運有關的。以航運中心角度來講,是780億元。我相信,這兩個數據在2008年只會負增長,不會正增長,是毫無疑問的。
所以,國務院原則同意上海建設“兩個中心”這樣的機會,是長期目標,還非常遙遠,我們也不能太激動。上海金融和航運產值相加是1700多億元。當上海真正成為“兩個中心”的時候,以美國紐約為例,兩項產值最起碼要覆蓋到60%以上的總產值。我們應該對紐約的金融業、地產業等行業從業人口、工資水平和產值有非常清楚的了解。
我今天愿意來是因為在座有很多媒體記者,也希望通過這個機會使大家稍微冷靜一下,分析一下,上海的路還非常遙遠,非常漫長。就在建設所謂紐約華爾街世界金融中心的過程當中,曾經經歷過1929年的大蕭條,正在經歷過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等幾次大型的危機。英國倫敦更加如此,也曾經經歷過英鎊潰敗的大型事件。
我不是一個非常有悟性的樂觀主義者。我認為,在上海建設“兩個中心”的過程中,會有很大的波折,甚至會出現非常大的裂變。這樣來看,可能與目標接近一點。
從上海角度來講,這個過程上海能做什么事情?既然“兩個中心”道路那么漫長,如果我們把上海房地產產業的800多億元產值扣掉的話,你會驚奇地發現,上海制造業,跟目前上海第三產業、先進服務業,所占上海總產值的比例只相差很小。這個結果告訴我們,上海目前盡管出現了很多新型服務業,包括有些時尚的東西,但是產業核心,還是以制造業為主體。因為上海有將近295萬人在制造業當中就業。
如果想把制造業馬上淘汰掉,你就會看到今年一二月份,上海GDP出現很大下跌。這里邊就出現了“翹翹板”的效應,大幅下跌的份額必須有其他的份額頂上,不然的話城市經濟不能發展。現在上海面臨一個難題,就是所謂先進制造業的定位問題。什么叫先進制造業?我們通常理解現代制造業就是“核、高、機”,都是非常尖端的,剩下的都是落后的。其實,我說這是錯誤的,紐約目前大概還有50萬人從事制造業。我們把紐約的公司全部看了一遍,我們做了一個樣本對比研究,去掉所謂的金融巨頭,最大型的一家公司是屬于先進制造業,是為美國國航部門提供電子裝備的公司,也是全球500強,但是沒有在中國設立公司。
除了這家公司以外,我們會驚奇地發現,紐約所謂的制造業是什么?一是食品產業。這個產業已經有好幾百年歷史了,這個產業在紐約占很大的市場份額。二是包裝印刷業,大家覺得這么落后的產業。還有家具制造業,聽起來像鄉鎮企業做的事,為什么這些產業能在紐約生存?很簡單,符合了時代的進步,注入了流行的、時尚的和創意的元素。一個產業沒有先進和后進,只要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滿足老百姓的本質需求,就是先進的。
另外,在21世紀,先進制造業必須注入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元素和內容。比如說搞食品產業要節能環保,家具制造業也要節能環保。21世紀什么最寶貴?有人認為是人才。其實,最寶貴的應該是環境。
從這個角度來講,21世紀發展任何產業都必須注重節能減排,特別應該把“減排”看得比“節能”還重。為什么“減排”這么重要?因為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替代能源,但是排放溫室氣體是無法回收的。所以,我們相信21世紀如果在上海要做產業的話,我的看法來講,必須滿足這些基本條件。這些條件能滿足的話,我們所謂的現代服務業,“兩個中心”并舉,這樣戰略才是可持續的,本質上是科學的,不然的話就是口號,只是一個形式。
集疏運體系“五項舉措”
1。推進內河航道、鐵路和空港設施建設,適當增加高速公路通道,大力發展中遠程航空運輸
2。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加快江海直達船型的研發和推廣
3。推動洋山深水港區的江海直達,大力發展水水中轉
4。充分發揮上海蘆潮港集裝中心站及鐵路通道作用
5。做好洋山深水港區鐵路上島規劃研究,逐步提高鐵水聯運比例
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對上海發展的影響
■ 文/真 虹 (上海海事大學教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研究中心秘書長)
上海與世界上現有的國際航運中心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意味著發展空間巨大,潛在商機和人才需求同樣巨大
3月25日,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意見》實際上是針對上海建設“兩個中心”的重要性而言的。對于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意見》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要求。
首次明確航運中心定位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將給上海帶來哪些變化?
首先,我認為這次國務院《意見》明確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應該建成怎樣的航運中心。在前兩年出臺的中國沿海港口規劃中,有“三個國際航運中心”,上海是怎樣的國際航運中心,當時沒有說明。這次《意見》首次明確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的定位,是不同以往的。其他的兩個航運中心大連和天津,一個是建成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一個是建成北方國際(22.69,1.25,5.83%)航運中心,都是在一個區域內發揮中心作用。而上海應該在全球范圍內發揮航運中心的作用。
上海要做到具備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就不能建成僅僅是貨運中心,貨運中心具有地域概念。它必須有各種航運要素在這個地方進行配置的。上海要往這個方向發展,這里邊蘊含著很多商機。
第二,這次《意見》提出了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實現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發展,整合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江海聯運和內河航運。貨物吞吐需從港口運輸,連接港口的運輸方式有公路、內河航運和鐵路中轉等。現在的問題是上海港約有90%的碼頭貨物運輸是靠公路,造成了上海城市的環境污染。業內人士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長江里邊的船直接開到洋山港。江海聯運這個問題如果得到解決,將會大大改善上海的陸上運輸環境。
第三,整合長三角的港口資源,完善航運服務布局。我們都知道在長三角地區有很多港口,它們之間有合作,但是這些港口之間的競爭,將直接影響到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能力。這次《意見》提出,要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促進上海航國際運中心的發展。還有航運服務業的布局,我們在上海范圍內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要借這個機會進行改善。處理好整個航運布局的問題,將對上海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
第四,探索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現在,上海港口吞吐量增長連續幾年位于全世界第一,去年集裝箱吞吐量差點超過新加坡成為世界第一,取得了非常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軟環境的發展和航運各種服務配套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其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有關的政策的配套。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這次國家批準了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我認為綜合試驗區的政策將有助于在上海的航運事業發展采用先行先試的方式,進行制度創新。此外,積極穩妥發展航運金融服務和多種融資方式,事關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的結合,國際航運中心進一步發展碰到的障礙就是如何建立國際金融航運中心,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的。“兩個中心”建設的互動效應,將促進航運金融服務的快速發展。
最后一個是促進和規范郵輪經濟產業發展。上海的郵輪經濟發展在全國來說是非常快的,今年估計參加人數能達到15萬人次。我們知道“世界郵輪之都”美國邁阿密的參加郵輪的人數是一年300萬人次,差距甚遠,意味著發展空間很大。上海具備了構筑郵輪經濟產業鏈的可能,可以將郵輪產業打造成上海城市的新名片。
航運建設蘊藏商機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將帶來哪些商機?眾多與此相關的行業發展還沒有到位,這里面蘊藏著大量的商機。首先是船舶管理行業,有大量的資金將從金融投到航運。大量資本進入航運,就需要專業的管理公司進行經營管理。
第二個是第三方物流行業,物流行業跟航運息息相關,沒有好的物流行業就不可能有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貿易和航運需要物流業支撐,包括解決集疏運問題。
第三是航運中介行業,這是很大的一塊,很多人可以在這里發展。現在全世界航運保險的業務大多數都在倫敦進行,能不能其中一部分“蛋糕”切到上海來,這是上海繼續努力的方向。
第四是航運金融行業,這是連接貿易和航運的“橋梁”,是很好的行業,是“兩個中心”的結合點。還有海運保險行業,包括再保險行業。這些行業與航運服務量的發展密切相關。
再一個行業是與郵輪經濟相關的產業,同時包括與郵輪經濟間接相關的產業。我們應該打造“郵輪城”的概念,逐步引申到商貿、旅游、休閑等,產業范圍非常廣泛。
潛在商機還包括與金融和航運相關的高層次培訓,航運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才,現在深化發展金融和航運高端人才的培訓行業是非常有前途的。還有航運咨詢與信息服務業,這是屬于現代服務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行業。當然,大家不要忘記的還有港口業,港口產業是航運中心的核心產業之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基礎,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資本。
職業人才缺口嚴重
我們搞過一個課題,上海航運中心下一步需要哪些人才?我們有一個時間表,分為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見上表),這張表上,我們把航運中心所需要的人歸納為12類,目前,上海一般低端的航運勞動力較多,但中高端航運人才不足。
剛才我講到船舶管理的專門人才,我們現在上海大概2600多人,香港8000多人,相差很大。我認為,現在先要趕上香港,然后再拉近和倫敦的差距。
人才有明顯缺口的還有很多,比如國際航運經紀人才,包括租船、船舶買賣、航運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人才等,上海跟香港相差很大,跟倫敦相差更大。再比如航運保險經紀人才、航運金融業務人才,還有海事法律人才與仲裁人才,也存在著差距,大量的海事法律方面的人才集中在倫敦。等到這些業務轉移一部分過來或者增長上去,對人才就有需求。另外,還有航運咨詢和研究人才,與香港和倫敦相比同樣也比較大。我在這里給出了我的預測,以及對未來航運中心發展的預計,到2010年、2025年的人才缺口的數據,以此回答在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過程中,哪些職業和人才是比較緊缺的。
需要跨越很多障礙
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還需要跨越哪些障礙?我認為,需要跨越的障礙非常多,特別是航運中心深入發展的階段,困難將比前一階段更多,軟環境建設我們碰到很多制度上的障礙和文化上的障礙。
第一個需要跨越的障礙,是如何理順政府管理。現在管理航運中心的政府部門和區政府很多,大家都很積極,造成了有些問題到底應該誰來管,這方面沒有協調。目前這樣的體制可能會阻礙航運中心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希望應該繼續恢復曾經有過的國際航運辦公室,協調這項工作。
第二,是如何優化集疏運體系,不解決這個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洋山港和城市的發展。我們主張不要再給城市公路交通造成太大的壓力。
第三,是如何解決好航運資源過渡分散的問題。虹口區搞了北外灘航運服務產業集聚區,幾天前黃浦江上國際客運中心剛剛出現四條郵輪同時停在碼頭上,非常壯觀。我們知道寶山區也正在建設郵輪碼頭。這就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整合我們的航運資源的問題。
第四,是航運的商貿信息如何集成。在洋山保稅港區,每家單位都有自己的獨立系統。政府希望搞集成化的平臺,專家一看,實際不是集成化的平臺,各管各的。所以,這個問題將嚴重影響到我們的信息流,會制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發展。
需要提到的還有如何解決好上海商務成本過高的問題和城市國際化的程度問題。商務成本高,一些航運企業已經在抱怨。國際化程度,國際上現有的航運中心其國際化程度都比較高,包括香港、新加坡等地,其對國際航運的運行法律非常嫻熟。在上海進一步發展航運事業的過程中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我們努力去解決的。